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越 《核动力工程》1990,11(6):91-94
简要地说明了美国高温气冷堆的发展过程,评价了美国已建成的高温气冷堆,介绍了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发展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三项计划。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发展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必要性,介绍了高温气冷堆发电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我国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充分发挥高温气冷堆发电技术特点、进一步开发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设想,认为条件成熟情况下,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将有很大的商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发电效率高、用途广泛等特点,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代表堆型之一,也是我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本文介绍了高温气冷堆的发展历史,对高温气冷堆国际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说明了高温气冷堆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正处于调试期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的技术特点,从高效发电、工艺热应用、能源替代、分布式能源四个角度对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后续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策略研究对于优化设计与运行实践和全寿期放射性废物管理,以及高温气冷堆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世界上主要球床高温气冷堆运行历史和放射性废物数据的调研和论证,分析了球床高温气冷堆技术及其放射性废物特点,总结了高温气冷堆放射性废物管理值得借鉴经验及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全寿期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温气冷堆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具有固有安全性、模块化设计及建造、发电效率高、用途广泛等特点。文章介绍了高温气冷堆产业化推广以及高温气冷堆在替代中小火电、制氢、石化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分析了高温气冷堆产业化面临的挑战,指明了高温气冷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外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发展历程和我国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产业化的成就、现状与发展方向,从有利于发挥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多用途特性和加快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走出去"步伐的战略角度考虑,本文提出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产业化的相关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捷 《国外核动力》2000,21(6):10-13
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良好的经济性,从理论上应该说它是核能发电的理想堆型之一。而高温气冷实验堆则是高温气冷堆电站的技术核心和基础,至今为止,有关国家已进行了30多年的广泛深入的研究,为其商业发电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较将系统地介绍高温气冷实验堆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历史和现状,供有关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战略方针对本国核电标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的背景下,文章以高温气冷堆技术为主体,在阐述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近期开展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后续工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杨越 《核动力工程》1991,12(2):1-6,1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MHTGR)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依据重庆MHTGR电站独立可行性研究结果,对我国建设该种核电站的必要性、技术能力和经济性作了评价,分析了困难及其解决途径,阐明了中外合资方式的重要性、可能性及已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先进技术和超临界蒸汽动力循环先进技术,研究了高温气冷堆模块与超临界蒸汽动力循环耦合配置方案。结合超临界热力循环理论及模块化高温气冷堆的特性,研究了超临界热力循环方案及相应的循环参数。针对标准一次再热循环,研究了反应堆模块与汽轮机组匹配模式;计算了循环可能达到的效率,并与先进压水堆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块化高温气冷堆超临界循环效率比压水堆电厂约高30%。本研究结果可作为高温气冷堆超临界循环电站概念设计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技术研究与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8年9月19—23日在美国圣地亚哥接连举行了两个高温气冷堆国际会议。前两天是第十届国际高温气冷堆年会,有280多名代表参加。紧接着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高温气冷堆设计要求、运行和维护的技术委员会会议,到会代表180余名。我国核工业总公司贺嘉忱、西南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钱积惠和清华大学徐元辉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我国开展高温气冷堆可行性研究的概况和进展,还和与会代表进  相似文献   

12.
包覆燃料颗粒包覆层性能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气冷堆包覆燃料颗粒,是由UO2燃料核芯和在它上包覆热解碳和SiC层材料构成。为测量这些微小颗粒包覆层材料的性能,专门研究了一些测试方法和专用仪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些测试方法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介绍了高温气冷堆结构中的力学问题。由于高温气冷堆采用石墨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因而在高温、高辐照以及氧化气氛中石墨力学特性的研究是本文介绍的重点:诸如石墨在上述工作环境下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石墨的疲劳特性、石墨的应力分类及破坏准则等。对高温气冷堆压力容器(PCPV)应力分析中混凝土的徐变及开裂问题的研究,本文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高温气冷堆氦气气氛下的固体润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温气冷堆采用氦气作为冷却剂,堆内构件在氦气下的摩擦学性能变化成为高温气冷堆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氦气环境中,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一般要变差,而且很难采用流体润滑技术。本文讨论了粘结固体润滑膜和熔烧固体润滑膜技术在高温气冷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上的应用,并探讨了对于连续动转的摩擦副、固体润滑剂的几种补给方式以及固体润滑技术在氦风机上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赵木 《核安全》2012,(2):41-42,50,80
介绍了高温气冷堆TRISO型的包覆燃料颗粒及球形燃料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其安全原理.高温气冷堆具有低功率密度特点和负温度反应性特点,其与球形燃料元件有安全循环关系,实现了高温气冷堆固有循环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16.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采用后处理路线能充分利用核资源并减少需要最终地质处置的核废物量,有利于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LWR乏燃料后处理首端过程不能用于处理高温气冷堆的乏燃料。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及包覆层颗粒的破碎是首端处理技术的难点。破碎乏燃料元件及去除石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碾碎法、燃烧法、脉冲电流法等;破碎及去除碳化硅的方法有传统机械碾碎法,以及正在发展中的熔融法、气流喷射粉碎法等,其中,气流喷射粉碎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技术来解决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中的首端过程问题,需进一步开展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氚在高温气冷堆核级石墨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采用氢原子代替氚原子的办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氚在高温气冷堆核级石墨上的结合能,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了氚在高温气冷堆核级石墨上的吸附、解吸附机理与相应的份额,并得到HTR-10在20年寿期末各部分氚的累积量及事故工况下氚释放量的估计值。本文结果为研究估算高温气冷堆氚释放的机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温气冷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堆型,核燃料技术是高温气冷堆研究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专利可为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必要的信息。本文对国内单位在高温气冷堆核燃料技术领域的专利开展研究,综合分析了专利申请人、地域分布和技术领域等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各创新主体注重国内市场专利布局;主要创新主体优势地位突出,多主体积极开展合作研发;专利技术领域多元化,制备工艺、检测技术、系统研发领域为主要创新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核学会访华代表团成员理查德(C.L.Richard)于1980年9月29日在北京作了题为《多用途高温气冷堆》的报告,摘要如下:高温气冷堆 HTGR 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发电和提供工业用热的多用途核反应堆。一座85万千瓦(热)的高温气冷堆热源代替化石燃料,一天可以节省石油11,500桶或3,000吨煤(热当量)。美国研究的发电用高温气冷堆,有蒸汽循环高温气冷堆(HTGR-SC)[功率从84—336万千瓦(热)]和氦气轮机高温气冷堆(H-TGR-GT)(功率为200万千瓦(热)]两种。美国研究的发电和供热两用高温气冷堆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圣符仑堡堆已有技术  相似文献   

20.
高温气冷堆技术的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前苏联第一座SMW试验性核电站投运以来,核电在一些国家的电力工业中保持着重要作用。从世界核电下一阶段发展来看,重点仍是提高安全性和降低造价,主要发展的是先进的水堆技术和其他先进的反应堆技术,可以预测,高温气冷堆技术作为一种先进反应堆技术在未来的10~15年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高温气冷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气冷堆是国际上反应堆发展中最早的一种堆型,这种反应堆初期被用来生产军用钚,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为商用核电站的堆型之一。气冷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气冷堆(Magnox)、改进型气冷堆(AG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