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红外热成象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隐身方面的问题也提到日程上来。本文介绍红外热成象的基本原理及可能的隐身途径。  相似文献   

2.
红外隐身涂层是实现导弹红外突防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武器的生存率和战斗力。文章简述了红外隐身涂料的种类、基本特性和涂料实现隐身的两种途径,详细分析了涂层厚度、涂层衬底、涂层颗粒度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导弹隐身性能的影响。红外隐身涂料与雷达吸波材料的复合体以及纳米薄膜隐身材料将成为隐身涂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洛克威尔公司根据1977年同美国陆军签订的一项合同,发展红外CCD 成象导引头技术。该项计划的目标(如表1所列举的)是要研制一种多功能红外成象制导途径,它应具有第一代红外成象制导途径(红外前视装置)高得多的性能和低的成本。这种导引头是多功能的,它即可以在发射前锁定目标,也可以在发射后锁定目标。它是高  相似文献   

4.
<正>第四代战斗机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要具有相当的隐身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应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原来称为伪装)、激光隐身和声学隐身等技术。但通常最受重视的是雷达隐身。由于雷达隐身有关资料十分保密,不易得到确切数据,宣传又太多,很容易使人误会这是唯一的隐身途径。  相似文献   

5.
前言     
当前,电子战十分激烈,在电子战背景下,现有的任何一种导引头单独使用都不会做到完全有效。因此,为了抗干扰,战术导弹导引头现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发展各种成象导引头;二是采用各种复合导引头。这两种导引头各有利弊。成象导引头能识别目标,抗干扰能力强,但比较复杂,成本高;复合导引头较简单可行,同时由于采用了两种导引手段,具有两者的长处,所以也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目前这两种导引头都沿着自己的技术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北京读者刘皓问: 目前世界上有无隐身坦克?它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隐身坦克。比起飞机和舰船、坦克的作战环境要复杂得多,实现隐身的困难也就多一些,这是隐身坦克尚未问世的主要原因。尽管困难多,坦克设计师们仍将隐身坦克作为发展目标,尤其是侦察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正迫使坦克必须走隐身之路,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在海湾战  相似文献   

7.
提高空空导弹隐身性的蜂窝结构弹翼的简易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提高空空导弹隐身性能的几种主要途径、原理以及重要意义,并讨论了采用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生产空空导弹弹翼(舵面)来提高隐身性时在材料、工艺和耐热性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兵器知识》2012,(5):86
正F-35B现在已有9架测试机在进行各种性能测试。本图摄于今年3月,这架F-35B正在测试飞行中弹舱门能否可靠打开以及打开会对飞行产生多大影响。作为隐身战斗机,F-35B采用了2个机腹内置弹舱的设计,以避免外挂武器破坏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视频成象装置,特别是做为电视自动导引头的视频成象装置,这是一种有比较特殊用途的、但并不是只有这个唯一用途的装置,比如它还可以与目标指示装置或按反差原理实现跟踪的装置等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氢氧能源在鱼雷动力系统的应用途径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军  单晓亮 《鱼雷技术》2011,19(4):290-294,298
氢氧能源是鱼雷能源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结合现代鱼雷发展趋势,提出了氢氧能源在鱼雷热动力系统和电动力系统上的应用途径,并在效率、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对这2种应用途径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2种应用途径均面临的问题——氢气和氧气的制取方法,最后对采用氢氧能源动力系统的安全和调节问题进行了分析。由分析可知,氢氧能源动力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鱼雷的航速、航程和适应大的航深变化,而且可以改善鱼雷的隐身性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淑芬 《飞航导弹》2002,(11):11,14
继电磁隐身之后 ,又出现了光隐身。如果说电磁隐身的目的是使舰艇或飞机对雷达隐身 ,则光隐身就是为了使舰艇或飞机不被肉眼发现。这种技术的初步研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开始了。如今正在研制在自然或控制环境下使肉眼难以察觉的材料。在军队的伪装装备中 ,如果有一种材料能与环境中的景物融合 ,并能同时自适应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 ,这对军方来讲是非常有利的。这样 ,由于采用这些材料 ,直升机在飞过麦田时将变成黄色 ,飞越树林时将变成绿色 ,在雪地上空飞行时将变成白色。这些神奇的现象并非空想。美国研究光隐身材料的专家认为 ,从现…  相似文献   

12.
解释了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含义,论述了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实现隐身的技术途径,并针对当前隐身武器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反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最后,对未来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隐身对抗措施评估隐身可以对抗吗?如果可以的话.什么时候可以?自开始研究隐身以来.规划者和设计者便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目前已花费了数百亿美元来保密隐身技术这,一事实便说明,无人做出确切的回答。防空系统兼有三种内在关联的功能.即监视、火控及杀伤,每一种功...  相似文献   

14.
导弹地面车辆的射前生存是攻防对抗条件下发挥武器作战效能的重要前提条件;采用先进的伪装隐身技术将成为导弹武器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雷达目标特性研究是导弹地面车辆雷达隐身设计与隐身性能评估的基础和前提,受到隐身技术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在雷达侦察威胁和目标特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导弹地面车辆的雷达目标特性控制技术途径,为导弹地面车辆雷达隐身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隐身导弹的发展与防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身导弹将是未来导弹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何发展和防御隐身导弹已成为各国军方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首先讨论了隐身导弹采用的隐身技术,然后分析了隐身导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防御隐身导弹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各种隐身武器尤其是隐身巡航导弹日益成为各军事大国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巡航导弹实现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并且对其对抗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姚立杰 《飞航导弹》2012,(4):59-62,78
论述了隐身目标的基本特点和雷达隐身吸波材料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雷达型空空导弹对抗隐身目标的技战术途径。提出了发展隐身空空导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被动式毫米波引信反涂层隐身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次提出和分析了被动式毫米波引信的反涂层隐身机理,并进行了初步验证,为未来战场的反隐身引信提供了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这是由英国BAE系统公司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的两种隐身无人机,它们使用相同的机身和飞行控制系统。仿佛有意要造成困惑一样,两者都叫“大乌鸦”,只是使用的词不同。前者隐身无人侦察机(中、下图)使用拉丁语词Corax,后者隐身无人攻击机(上图)使用英语词Raven。该机的共同特点是:采用无尾飞翼布局、控制面布置在机翼后缘或与后缘平行,发动机进气口位于机身上部,机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这些都有利于减小无人机的雷达反射面,实现隐身目的。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两机略有不同。Raven采用后略式机翼,提高了飞行速度,主要用来实施对地攻…  相似文献   

20.
根据等离子体三波相互作用中慢空间电荷波与散射电磁波的相位匹配关系,采用PIC粒子模拟方法,分析了漂移等离子体中影响散射电磁波相对于入射电磁波的频移变化因素,为控制散射电磁波频移实现等离子体变频调谐隐身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