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氮气保护、紫外光照射下,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丙烯酸在HDPE薄膜表面的光接枝聚合改性。探讨了光照时间、单体浓度、单体种类、溶剂种类等反应条件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和染色程度表征接枝效果,水接触角由80°降至34.4°,染色程度增加约99倍。结果表明,表面光接枝改性对薄膜本体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顺丁烯二酸酐(MAH)、乙酸乙烯酯(VAC)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溶液接枝法对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进行接枝聚合,以PS共聚物为基材制备水乳胶粘剂。通过研究引发剂用量、引发剂加入方式、单体用量和复合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出制备具有较高接枝率共聚物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制备的胶粘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3.
水乳型压敏胶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以 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 ,引发剂配比及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压敏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 ,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 ,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随丙烯酸丁酯用量增加 ,胶液的黏度增大 ;随降解深度的增加 ,接枝共聚产物粘接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接枝聚氯乙烯(PVC)材料,研究了引发剂DCP、接枝单体MMA对PVC接枝物力学性能、耐热性、硬度及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改性后PVC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均有所提高,具有较稳定的耐热性。在引发剂DCP用量为0.9%、接枝单体MMA用量为9%时,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GMA/St双组分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对聚丙烯(PP)进行熔融接枝,研究了接枝单体的种类、组分配比等因素对PP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等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PP的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接枝单体,GMA比MAH更具有优越性;双组分单体熔融接枝PP的接枝率和性能优于单组分单体熔融接枝;接枝PP的结晶参数受其接枝率的影响;当PP/GMA/St/DCP=100/6/3/0、3时,PP—g^-(GMA—CO—St)的接枝率最高,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固相接枝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固相接枝共聚方法制备聚丙烯(PP)接枝聚苯乙烯(PP-g-PS)和聚丙烯接枝聚丙烯酸乙酯(PP-g-PEA),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单体种类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对接枝改性的PP进行结构和热分析表征,并用接枝功能化的聚丙烯做增容剂,研究了其对纳米SiO2/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研究表明:低含量接枝聚丙烯的存在可使SiO2/PP复合材料的韧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与马来酸酐的接杆反应,通过红外分析证实了接枝产物的存在,研究了醋酸乙烯酯质量分数、引发剂种类及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地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10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2和0.3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薛斌  郭建兵  瞿进  张道海 《塑料》2014,(3):38-40
采用熔融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接枝单体GMA、MA以及引发剂DCP含量对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接枝单体GMA相比,采用接枝单体MA反应挤出PP/L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引发剂DCP的用量更为敏感,严重影响了PP/L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引发剂DCP质量分数为0.1%,采用接枝单体MA反应挤出PP/LGF复合材料性能最优,并且与没有添加相容剂的PP/LGF复合材料相比,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提高31%、50%。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溶液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液接枝的方法研究了回收的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接枝工艺,包括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种类、多单体共接枝对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接枝的影响。PS接枝工艺的研究结果为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聚氯乙烯(PVC)为原料,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季铵盐接枝聚氯乙烯(PVC-g-C),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交联PVC-g-C(PVC-g-C–A)。考察单体、引发剂、交联剂、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改性树脂亲水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对合成树脂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体成功接枝到PVC树脂上,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BPO,DMC加入量(PVC质量百分数)分别为3.66%,24.69%,PVC-g-C树脂接枝效率最高为40.85%,接触角、拉伸弹性模量分别降为73.42°,3.94 MPa,薄膜抑菌率大于99%;BPO,PEGDA质量分数分别为4.31%,6.09%,PVC-g-C–A接枝效率最高为47.99%,接触角、拉伸弹性模量分别降为60.31°,6.11 MPa,薄膜抑菌率为97%。引入单体DMC可使PVC具有亲水性且增强力学性能,并使其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1.
郑宝明 《中国塑料》2008,22(5):48-52
采用熔融法将甲基丙烯酸钠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氧指数、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接枝ABS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熔融法接枝ABS的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最佳用量为0.4mol/L,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不高于120℃。接枝后ABS的力学性能降幅不大,阻燃性能有一定提高,且对ABS十溴二苯醚/三氧化二锑的共混体系具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多功能乙烯基硅烷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熔融混炼接枝和温水交联分别制备了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和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和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接枝单体及引发剂的用量、接枝和交联工艺(温度和时间)等对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凝胶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凝胶含量对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橡胶发生了硅烷接枝和交联反应;随着接枝单体及引发剂用量、混炼时间和温度以及交联温度和时间的增加,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的凝胶含量单调增加;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得到改善,凝胶含量为80%的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的拉伸强度比纯天然橡胶提高了30%,断裂伸长率提高了8.5倍。  相似文献   

13.
借助超声波促进接枝反应的原理,以二甲苯作为助剂,将接枝单体丙烯酸(AAC)和引发剂与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进行接枝反应,对影响接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改变引发剂类型,引发剂用量,接枝时间和预浸泡温度来提高聚乙烯薄膜的接枝率。经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丙烯酸(AAC)成功接枝到聚乙烯薄膜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接枝技术,以马来酸二丁酯(DBM)为单体,制备了PE-g-DBM接枝物。研究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界面活性剂、引发剂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IR、MI、力学性能、DSC测试方法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交联PBA为主链,gr和AN为接技单体,通过乳液接枝共聚会成了PBA-g-AS井聚物.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加入方式及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PBA胶乳性质等对接枝率、转化率及粒子形态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TDM用量对接枝链分子量及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接枝单体用量,引发剂品种及用量对聚乙接枝率的影响;接枝体系中加入含 化合物减少了接收过程中的凝胶;对接枝工艺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热处理法是除去接枝物中残留单体有效方法;研究了接枝物的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17.
SBS接枝型聚烯烃薄膜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建军  吴明元等 《化学世界》1995,36(12):650-653
本文选用MMA为接枝单体,对SBS进行溶液接枝共聚,并配合增粘树脂制备了对聚烯烃薄膜有良好粘接性能的胶粘剂。探讨了引发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单体用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用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并阐述了增粘树脂和抗氧剂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盐)三元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仲  钟宏  田伟威 《现代化工》2006,26(Z2):181-183
以过硫酸盐、过硫酸盐-尿素复合物、过硫酸盐-尿素-催化剂复合物为引发剂,引发反相乳液中的淀粉接枝乙烯基单体的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过程温度、pH、引发剂浓度、引发剂组成、共聚单体的种类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产品特性黏度的影响.E-N络合物作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催化剂可以使引发温度降低至30℃.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盐为聚合单体,合成出具有不同电荷分布、电荷密度的系列淀粉接枝共聚物.在保持固含量为30%的情况下,当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2时,接枝效率最好.研究单体的比例发现,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盐的比例为73时接枝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腈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对马铃薯进行了接枝改性,并以共聚物乳液为成膜物,与颜填料混合制备成涂料,对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并且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单体配比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淀粉接枝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MMA、BA、AA和MMA-BA混合单体在木薯淀粉上的接技共聚反应;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的浓度、种类和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转化率、聚合速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的上升,接枝效率均上升;单体浓度上升,接枝率、初始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也上升,但接枝效率则下降;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依MMA>BA>AA的顺序递降,使用MMA—BA混合单体则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