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渗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选择性水侵,渗流规律复杂,为了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需要研究储层在改建地下储气库多周期强注强采过程中的多相流体渗流规律。在获取有代表性的裂缝发育碳酸盐岩岩心较为困难的条件下,通过对天然岩心进行剪切造缝和多轮次气水互驱实验,研究了地下储气库气水过渡带在注采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分析了裂缝合气空间贡献率以及储气库含气空间动用效果。结果表明:裂缝模型的相渗曲线近似于"X"形,多次气水互驱后相渗曲线基本没有变化,基质岩心模型相渗曲线经多次气水互驱后气水两相共渗区间变窄,共渗点降低;微裂缝对储层含气空间贡献率较高,微裂缝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徽裂缝不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逐渐降低并趋向稳定。因此,在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过程中可以在徽裂缝不发育储层布置生产井,同时通过控制边底水运移范围降低注入气损失,从而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2.
大张坨储气库储层注采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张坨地下储气库是陕京输气管道的配套工程,保障天然气的调峰需要和供气安全,是由一个正在进行循环注气开发的凝析气藏改建而成的。为了保证地下储气库的长期使用寿命,需要研究在反复强注强采过程中气层的孔渗变化情况,为此开展了不同覆压条件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反复测试实验和气水往复驱替实验。不同覆压孔渗测试实验结果证实,在储气库运行压力变化范围内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幅度不大,而且这种变化基本上是可逆的。气水往复驱替实验结果证实,在气水两相反复驱替过程中气相有效渗透率呈下降的趋势,而且随着驱替次数的增加,两相共流区缩小,残余水下的气相渗透率和残余气下的水相渗透率都呈下降趋势。因此,只要将注采井选择在气藏构造的高部位,就能控制气水两相反复驱替造成的储层渗透率降低,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少井高产的目的,而且能够保证该储气库正常使用。这得到储气库运行实践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含水层储气库建库注气驱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含水层储气库建库注气与驱动机理数值模拟设计和模拟思路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对此研究很少。通过采用国外成熟的商业化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构造特点的含水层在建库过程中的气驱多相渗流特征、气水前缘运动规律和对库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适宜的浅层含水构造改建地下储气库时,应优先考虑地层倾角较大的含水构造,以发挥气体垂直重力驱替的良好作用,同时注气驱替时应保持较低的注气渗滤速度,以改善气体的波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对火山岩高含CO2天然气藏的认识和研究都不是很深入.研究从非稳态气驱水实验和水驱气实验出发,得出了这类火山岩气藏的气驱水和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比了不同温度、不同渗出压力以及不同CO2气含量情况下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气水两相渗流的影响,总结了气水两相渗流特征及渗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岩心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相渗曲线遵循相同的规律,束缚水饱和度较大,两相渗流区较窄;残余水条件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不高;岩心绝对渗透率都比较低,但在高含水饱和度下,气相仍具有一定的渗流能力.另外,高湿、高压及高CO2含量对气驱水是有利的;水驱气实验还表明相渗曲线呈吸吮形,这对水驱气带来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含水层储气库气驱多相渗流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水层储气库气驱多相渗流机理物理模拟研究与常规油气田气驱物理模拟研究不同,前者主要是解决储气库多次注采循环条件下的气驱渗流机理模拟,因此从实验的设计和流程都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但目前国内外文献对此报道甚少。通过对含水层储气库物理模拟实验流程的自主设计和研发,主要解决了3个方面的室内物理模拟评价技术,包括多次注采循环岩石应力敏感性评价技术、多次气水互驱多相渗流特征评价技术和多次注采后库容及渗流特征评价技术等,指出该评价技术系列可以为今后我国含水层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与运行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枯竭油藏改建储气库注采运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气驱物理模拟研究手段,设计出直径为6 cm,长度为60 cm的高温、高压钢管填砂模型,模拟地层条件下枯竭油藏改建储气库注采运行;分析了储层物性对储气库库容的影响;测定多次注采后油气水饱和度的变化,研究多次循环注气、采气过程中的气液渗流特征及对注采气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枯竭油藏改建储气库多次注采,既能提高原油采收率,又能增加储气库库容.  相似文献   

7.
利用华北油田潜山含水构造改建地下储气库,对保障京、津、冀等地区平稳供气和能源安全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砂岩层孔隙型含水构造所开展的改建前期的某些基础研究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以裂缝作为储渗空间的含水构造,特别是在库容计算上具有明显的 差别,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评价。以潜山圆锥体模型为预测基础,提出了描述潜山含水构造改 建地下储气库库容量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的实例求解得出,在潜山顶部注气驱替过程 中 ,随着气水界面逐渐下移和次生气顶含气高度的增加,气库库容量也将逐步增大,并且库容 量的变化规律和潜山岩体体积随埋深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大港油田板桥地区储气库在多周期注采过程中气水两相流体的渗流规律,以该地区驴驹河储气库储层岩心为对象,开展储层流体相渗特征及储层注采模拟岩心渗流特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次气水交互驱替实验后,出现气水相渗滞后现象,孔隙系统中部分区域孔喉微小,导致相渗滞后现象更为明显;建库储层在周期性注采过程中,气驱水纯气带受膨胀携液作用影响,储气空间增加;气水过渡带受气水互锁作用影响,气相渗流及动用率降低。该研究可为驴驹河储气库开发动态分析、预测、调整、提高采收率、设计库容参数以及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后期储气库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奠定基础,达到准确评价与预测储气库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后期为了提高气井产量,经常采用加压开采和水力压裂等技术,导致储层被水侵且含有大量微裂缝。因此,当CO_2用作低渗透裂缝性气藏储气库垫层气时,如何快速有效地注气驱水扩容和制定气水边界稳定运移的控制策略就成为低渗透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扩容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建立了双重孔隙介质储层中注CO_2驱水的气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以国内某裂缝性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边缘气井注CO_2驱水扩容的气水界面的运移规律,并讨论了CO_2溶解、井底流压、注气流量、微裂缝参数等因素对储气库扩容时气水界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储气库采用"多注少采"的方式扩容时,扩容速度在第5周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2)CO_2在水中溶解度随储层压力而变化的特性有利于储气库扩容时气水边界的稳定;(3)定井底流压和定流量扩容时,适当地增大井底流压和中心区域气井的注气流量能有效提高储气库的扩容速度;(4)在高渗透率区域和裂缝—基质渗透率比值较大的储层区域,应适当地降低注气流量,防止因渗流过快造成气水界面的指进现象,同时应通过观察井严密监控气水界面的运移,以防止气体从边水突破逃逸或高渗透带见水或水淹。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应用CO_2作为低渗透裂缝性气藏储气库垫层气的驱水扩容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油气田多相流体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不同,水侵气藏型储气库主要是解决多次注采循环条件下的气水渗流机理,在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复杂性。通过水侵气藏型储气库物理模拟实验的自主设计和研发,主要形成2个方面的物理模拟评价技术,包括分区带气水吸吮—排驱稳态相渗特征评价技术、多次注采循环岩心微观核磁共振可动流体评价技术,从微观角度解决了流体渗流与空间动用评价的实验技术难题。将该技术方法应用于典型水侵气藏储气库HT,研究结果表明:①水侵气藏型储气库高速注采气运行过程中,储气空间出现气水过渡带、气驱水纯气带、建库前纯气带3个区带。②在储层发育、反复水侵、高速大压差注采等多因素影响下,各区带出现微观孔隙空间渗流及动用差异。此套技术为了我国水侵气藏型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行机理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磨溪气田高成熟天然气的气源与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然气的组成、碳同位素和储集层沥青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的综合研究.并根据烃类运移的相态原理,表明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的煤系烃源岩,及其高成熟天然气是通过断层垂向运移至龙女古构造,然后经过横向运移至磨溪构造聚集成藏,在横向运移过程中,地层水的溶解使天然气中的乙烷、丙烷的含量发生倒转。  相似文献   

12.
用"天然气标志"指示气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标志"法的基本原理,提供了3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二叠统(P2L)天然气不具一般煤系气的地球化学标志,但同层“瓦斯”又具有与陆相煤系气的标志雷同的表征。通过地质、地化的综合分析,认为虽是煤系(Ⅲ型)气经运移与长兴组储层形成的(Ⅲ1型)气混合,并经历了高成熟阶段的演化和改造,导致现今上二叠统天然气不具煤系气表征,但实际上又主要源自煤系地层,并受控于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此乃潮坪含煤建造,碳酸盐岩生、储油条件及其高热演化的天然气所具有的特征。据此还提出了有利于天然气形成和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大张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凝析油含量高,并具有小油环的大张坨凝析气藏,对于采用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可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实验和多组分数值模型研究,确定采用循环注气开发。于1995年1月开始循环注气,至今已正常注气18个月,见到了气油比下降并稳定的效果。预计可实现凝析油的采收率由35%提高到60.2%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5.
输气管道投产置换过程气体混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输气管道置换工艺主要依据人工经验进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天然气管道投产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大,有必要对输气管线安全投产工艺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实现输气管道的安全、高效、经济投产模式。文章讨论了现有置换工艺中不同的置换方式,认为不加隔离器的置换方法具有置换效率高、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工艺、新方法。同时,为确保置换过程的安全性,针对置换过程中注氮量确定的盲目性问题,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然气与氮气、氮气与空气混合段在不同流速和背压下长度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确定合理的用氮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胜利炼油厂新投产的一套 10 .0dam3的干式气柜的应用情况。近一年来运转正常 ,该气柜自动化程度高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维护费用低 ,投资回收期约 1.5年。干式气柜的投产减少了炼油厂火炬的浪费和污染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火炬气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将成为我国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燃气的使用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城市燃气的广泛使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燃气空调、燃气锅炉、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热电联产和燃气汽车等都在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天然气资源、城市燃气结构调整、城市燃气管理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页岩之气     
纵观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历程,每次重大的理论和技术突破,都会在生产实践中引发一系列深刻变革,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能源格局,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石油工业正是靠着一次次的观念创新、理论突破、技术革命,实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驱替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注入干气易于流过高渗透带或天然裂缝而过早发生气窜。文章简要介绍了凝析气井气窜的4种判别方法,通过分析牙哈2—3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的现场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注入气突破至采气井后,采气井产出流体组分及相态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气窜发生后凝析气井产能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凝析气井气窜后的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0.
油气是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自烃源岩中生成,又以某种方式从其中运移(初次运移)出来,再经过输导层运移至圈闭(二次运移)中聚集成藏.因此,对于地温场、压力场的特征研究至关重要.为此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气藏地温场-压力场特征及天然气运聚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分析包裹体资料,确定了天然气充注时期和主成藏期,从而揭示了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地温场-压力场特征与天然气的运聚规律,对今后的勘探方向与开发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