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一种快速测量发电机、变压器等感性绕组电感的方法,即采用同一化方法并进行动态测量。在测量回路中串联一个附加电感,同时对被测电感和附加电感进行动态测量,然后将结果相除.使得无需求解电流导数值,消除了由于采用离散采样的数值微分法近似求解电流导数值带来的误差。经计算机仿真,证明了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而准确地分析特高压变压器负载下直流偏磁对各绕组电流的影响,基于棱边有限元法建立特高压变压器的时域场路耦合模型,在磁场模型中根据能量扰动原理,通过能量增量计算动态电感,在电路模型中利用动态电感参数建立瞬态电路偏微分方程模型并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求解。针对特高压变压器大电感、小电阻带来的极为漫长的过渡过程以及直流偏磁计算易被忽略的难点,通过在电路模型中增加串联电阻,使达到稳态的时间大大缩短,并通过电压迭代补偿,有效消除串联电阻值导致的计算偏差,计算特高压变压器负载运行时受直流偏磁影响下的励磁电流与各绕组电流,并分析不同直流偏置电流对特高压变压器各绕组电流的影响。通过搭建与特高压变压器相同的铁心结构以及高、中、低压侧具备相同绕组匝数比和容量关系的缩比模型直流偏磁试验平台,验证了该文所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样被测绕组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信号 ,提出了一种动态测量绕组直流电阻的新方法。该法测量速度快 ,对测试电路电源、外串电阻要求不高且不需要预先测量被测绕组的电感量 ,一次即可完成直流电阻的测量。直流电阻表达式中 ,不含微分项 ,简化了要求 ,从而易实现 ,易编程 ,有较高的精度。组成的测量装置表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片机的大电感参数动态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如电力变压器、发电机、电抗器等大电感设备的直流电阻和电感参数意义重大,是对这类设备检测和检修不可或缺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测量大电感直流电阻和电感的动态测量方法,这种可方法只需要在测量回路中串联一个已知的电感和电阻,进行两次采样便可快速得到电感直流电阻和电感值,通过单片机进行采样和计算,能方便地同时得出大电感和其电阻值,而且测量的准确性很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方法在单片机的仿真软件Proteus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大型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测试,由于绕组有很大的电感,较小的直流电阻。当给上直流电源后,回路电流上导得很慢,充电时间很长。待电感的作用基本消失后,回路电流才能达到稳定的数值,此时测试绕组直流电阻,其结果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样被测绕组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信号,提出了一种动态测量绕组直流电阻的新方法。该法测量速度快,对测试电路电源、外串电阻要求不高且不需要预先测量被测绕组的电感量,一次即可完成直流电阻的测量。直流电阻表达式中,不含微分项,简化了要求,从而易实现,易编程,有较高的精度。组成的测量装置表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大型电力变压器低压侧绕组直流电阻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测量大型变压器低压侧绕组直流电阻的几种方法,详述和分析了其测试过程和测量结果,并针对现有测量方法测量低压侧绕组直流电阻时的不足,综合助磁法和全压-恒流电源法,提出了基于这2种方法的一种新方法。在电路强制稳态的基础上,开始加全压(高压)以迅速提高线圈电流,缩短过渡过程,然后用恒流源稳定电流进行测量;助磁法是把高、低压绕组串联起来,通电流测量,由于高压绕组的匝数远比低压绕组匝数多,借助于高压绕组的励磁安匝数,用较小的电流就可使铁芯饱和,从而使绕组电感大为减小,以缩短测试时间,而达到快速测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同一化方法的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种针对发电机、变压器等故障的快速测量感性绕组直流电阻的方法。当测试不同设备时,一个直流电源及一个大电阻与被测绕组串联组成测量回路,调大电阻的阻值及直流电源的电压,使测量的时间常数是定值并使绕组的电流值相同,可避免电流微小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基于上述原理装置表明所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双重化配置方案,保护配置由注入直流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和注入交流转子一点接地保护构成。这2套保护可同时配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阐述了2套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接地电阻的方法。对所提保护方案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注入交流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而言,当接地位置位于励磁绕组中间时,接地电阻测量误差较小,一般情况下,励磁绕组电感对保护接地电阻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接地电阻小于1 kΩ时,直流回路对于接地电阻测量的影响不大;当接地电阻大于1 kΩ时,需考虑直流回路电阻对接地电阻的补偿;注入交流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受励磁绕组对地电容的影响较大,当接地电容大于5 μF时,能准确测量小接地电阻;但是当接地电阻大于10 kΩ时,受保护装置AD分辨率影响,测量电阻不稳定,波动较大。可见,注入交流转子保护对小电阻接地的测量相对更为精确;注入直流转子保护对大电阻接地的测量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双馈异步电机绕组正常时的动态特性,建立了考虑谐波影响的双馈异步电机多回路数学模型;用气隙磁导法推导出双馈异步电机的电感参数简化表达式,包括定子绕组各线圈自感及其间互感,槽漏感系数和端部漏感系数,定子绕组与转子绕组线圈间互感系数.对5.5 kW的双馈异步电机正常联网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的仿真结果对多回路数学模型和电感参数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电感探针技术是一项检测金属腐蚀的新技术,通过测量电感探针中测试线圈在金属试片腐蚀前后的电感变化量来测量腐蚀速率.相比传统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测量结果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等优点.电感的测量精度决定了电感探针腐蚀监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因此,电感的高精度测量对于电感探针腐蚀监测系统至关重要.设计的电感测量电路采用自由轴法进行电感测量.电路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选用基于DDS技术的信号发生芯片AD9850产生所需的测试信号,利用阻抗串联分压原理及相敏检波原理,实现了对电感的精确测量,在电感探针腐蚀监测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昌  王时胜 《电测与仪表》2012,49(3):77-79,96
针对当前测量电感和高频电压的仪器结构复杂,准确度不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转换电路和单片机相结合的设计方案。系统用转换电路把电感和高频电压转换成频率,然后用一种改进的算法测量频率,根据频率的大小和转换电路的传递关系求解电感值和高频电压值。通过实验表明系统电路简单,输入阻抗高,测量准确。该方法对测量电感和高频电压的电路简化,和误差减小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积分式线圈在电容器固有电感等参量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采用新近设计的自积分式线圈传感器对电容器固有电感等参量的测定,其特点是传感器装于电容器回路之外,因而特别适合于低电感贮能电容器电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新近设计的自积分式线圈传感器对电容器固有电感等参量的测定,其特点是传感器装于电容器回路之外,因而特别适合于低电感贮能电容器电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地球磁场和周围环境磁场对电力变压器这类电磁器件的电感影响很大,从而导致处在这种磁场中的电磁器件电感的时变性很大,然而,历来测算这种时变电感的有效电感相当困难和烦琐。针对这一问题,依据电感电路瞬态过程理论,并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在线检测设施,提出一种测算这种磁场中电磁器件时变电感有效电感的新方法,此方法实施简便,切实可行。运用此方法进行现场测算的结果相当准确。还导出了测算这种有效电感的系列相关公式,不仅对测算这种有效电感快捷简便,而且对设计和研制工作在这种环境中的电力变压器这类电磁器件很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约束最小二乘法的变压器三相漏感辨识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变压器保护,当前提出的功率差动原理、磁通特性识别法、等值电路参数鉴别法及基于变压器的回路方程法等都要求预知原副边各相的绕组电阻和漏感参数。文中提出一种三相漏感的辨识方法,不需改变三角形侧的电流互感器配置,只通过测量空载合闸瞬时的线电压和线电流,利用约束最小二乘法进行2次辨识后,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识出原副边绕组漏感。通过EMTP仿真和变压器动模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正确辨识各相漏感,误差很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砗列式集成电感的研究与应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磁路出发,将传统的一幅磁芯进行分割,变成阵列式结构,提出了阵列式解耦集成电感。分析了解耦集成原理,推导了等效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并把阵列式集成电感应用于Cuk变换器,实验表明阵列式集成电感和多个分立电感一样具有相同的性能。最后给出了阵列式集成电感平面化方案,使阵列式集成电感达到了轻、小、薄的目的,同时阵列式及平面化结构有利于集成电感的散热,降低了阵列式集成电感的损耗。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线路短路电流对控制电缆的电磁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超高压线路在短路电流出现时作为干扰源向周围空间传播电磁干扰的物理特性。介绍了在电磁感应耦合作用下,控制电缆芯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势的实测方法和计算方法;电缆芯上的感应电势是怎样在继电保护控制回路上形成通道而产生破坏力的;直流继电器对工频电压的响应;电磁干扰所造成的破坏;以及防止电磁干扰破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