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内蒙低温煤焦油进行高效精馏,采用酸碱溶液萃取的方法将馏分油分离为酚油、中性油组分。利用GC-MS技术对酚油、中性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煤焦油馏分油中,酚油中检测出质量分数大于0.1%的化合物共40种,大部分为苯酚、烷基酚及萘酚。中性油检测出质量分数大于0.1%的化合物共104种,主要由烯烃、烷烃、萘等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低温煤焦油进行高效精馏,采用酸碱溶液萃取的方法将馏分油分离为酚油、中性油组分。利用GC-MS技术,对360℃前的馏分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蒙低温煤焦油馏分油中检测出质量分数大于0.1%的化合物共196种。  相似文献   

3.
煤焦油科学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就是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中组分的常规分离方法,以及对煤焦油中的成分的一些分析手段,并对今后煤焦油的高效利用做出了展望。在中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中,应该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为各地区煤焦油深加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中低温煤焦油的合理利用及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鉴定是煤焦油科学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其利用的前提。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生产和加工利用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系统深入的总结了煤焦油组分分离与鉴定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煤焦油组成鉴定予以展望。煤焦油组分鉴定不应局限于常规分离手段和检测方法,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为不同区域的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有利于实现中低温煤焦油的合理利用和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楚可嘉  杨其权 《煤化工》2012,40(4):5-7,13
介绍了枣庄矿业集团煤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研发的煤焦油低温萃取技术,利用1#溶剂、2#溶剂对煤焦油轻质、重质组分溶解度的不同,快速低能耗地将煤焦油分为轻质和重质两种组分,然后根据不同需要,将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加工为不同产品。该技术克服常规煤焦油分离技术设备装置投资高、占地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煤焦油加工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彭友林  王勇 《山东化工》2014,(4):153-154,157
介绍了温和条件下煤焦油萃取分离技术,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煤焦油中轻质组分与重质组分的高效分离,并为最终形成规模化生产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主要是低级酚)含量高,约占1/3左右。通过与高温煤焦油组成比较,借鉴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有关提取与分离情况,提出了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的提取与分离方面应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田誉娇  张晨  胥娜 《广州化工》2020,48(15):54-55,78
煤焦油中富含大量烷烃、芳烃、杂环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其它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是许多重要化学品的原料来源,因而开发温和、精细、清洁和高效的煤焦油分离技术对于提高煤焦油加工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温和条件下煤焦油萃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溶剂萃取法、柱层析分离法、超临界萃取法、酸碱萃取洗涤法和结晶分离法,并介绍了各分离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为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煤焦油中性组分分离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煤焦油的中性组分的进一步分离进行了分析研究。煤焦油的中性组分中含有许多高价值的组分,且有些是石油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分离,提高分离效果,研究其分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溶剂萃取的方法,利用甲苯和去离子水对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多次萃取,利用GC/MS测定甲苯萃取组分中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甲苯萃取组分中共检测出113种组分,主要成分是烷烃、芳烃、芳酚和其他含氧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0.5%、35.5%、21.2%和28.8%.芳烃种类高达59种,主要是1~2环芳烃,芳酚中相对...  相似文献   

11.
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对其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别以正十二烷、甲苯和苯酚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实验和Aspen Plus模拟两种方法得到了低温煤焦油中脂肪烃-芳烃-酚类三元体系的液液平衡关系,并模拟了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溶液萃取分离该体系时的典型三元相图。结果表明,Aspen Plus采用UNIF-LL法模拟得到的三元相图与实验测定结果吻合较好。甲苯在正十二烷-甲苯-苯酚体系中作为共溶溶剂,促使三元体系成为均相。根据正十二烷、甲苯和苯酚在DMF中的溶解性差异,结合Hansen溶度参数理论,通过在DMF中添加不同含量的H2O以调节萃取剂的极性,可使正十二烷和甲苯依次从均相体系中分离。通过对萃取温度、剂油比和萃取剂含水量进行优化,最终在303.15 K,剂油比为1.5时,以DMF对模型油进行单级萃取,可以得到纯度为93.2%的正十二烷;相分离后向萃取相中添加DMF量30%的H2O,可分离出纯度为93.4%的甲苯。  相似文献   

12.
将不同配比的藻类与煤以低温干馏的方法进行低温共炭化,研究煤焦油的变化.结果表明,煤焦油中轻质油含量增加29.55%,萘类化合物含量增加9.15%,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23.93%,实现一定程度的轻质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陕北榆林地区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陕北榆林地区中低温煤焦油轻质油为原料,丙三醇水溶液为萃取剂,采用超声萃取法萃取中低温煤焦油轻质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考察丙三醇添加量、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超声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酚类化合物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三醇添加量对萃取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超声温度对萃取结果的影响较小。最佳萃取条件为:丙三醇与轻质油质量比3.5∶1,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25%,萃取温度55℃,超声频率25 k Hz,酚类化合物萃取率高达93.9%。  相似文献   

14.
煤焦油是煤在干馏和气化过程中获得的液体产品。由于煤焦油中的煤粉、焦粉和热解碳等物质的存在,对煤焦油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柴油存在不利影响,所以在煤焦油加工之前,必须控制其含固质量分数。本实验室以陕西某化工厂的煤焦油为原料,在小型过滤分离装置上采用固液过滤分离法对煤焦油进行了过滤分离实验,目的是降低煤焦油中的含固质量分数。通过过滤分离实验,煤焦油中的含固质量分数大大降低,过滤效果达到90%以上,过滤后的煤焦油可以达到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柴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Origin软件中的解析功能,将中低温煤焦油样品的模拟蒸馏曲线转化为类实沸点蒸馏曲线。类实沸点蒸馏曲线是模拟蒸馏曲线的导函数曲线,是沸点与相应沸点下物质含量的关系图,与实沸点蒸馏曲线类似。通过类实沸点蒸馏曲线可知,随着终温的升高,轻质组分减少,重油增加,沥青含量由30%左右逐渐增加到50%;在350~420℃类实沸点曲线皆出现波峰,波峰沸点物质含量随着煤样热解终温的升高而依次减少。中低温热解以解聚反应为主,高温高能量有利于高键能键的断裂,低温低能量有利于低键能键的断裂。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中低温煤焦油与其加氢产品油的特性及近年来主要的4种焦油加氢工艺技术。对10万t/a焦油加氢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净利润为10391.7万元/a,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4年,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7.
裴贤丰 《洁净煤技术》2011,(4):43-46,50
对沥青质和胶质的分离与表征是低温煤焦油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笔者借鉴原油三组分分离法将样品分离为沥青质、胶质和轻质组分3个组分,前两者的质量分数为53%~63%。由^1H—NMR谱图信息计算获得的结构参数可知,沥青质芳香度较高,芳香环缩合度较低,环烷烃含量较高,链烃含量较少;胶质芳香度较低,芳香环缩合度较高,环烷烃含量较少,链烃含量较高,碳链较长。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煤在萃取过程中的转化率,考察微波辅助萃取煤的工业化可行性。以低温煤焦油馏分为溶剂,研究了神府煤在微波辅助萃取-热解耦合新工艺下的特性,考察了溶剂类型、萃取温度、溶煤比、萃取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为200~360℃馏分油,萃取温度为200℃、萃取时间为30 min、溶煤比为3∶1时,微波辅助过程煤的转化率最高为34.75%。最后,通过对比常规萃取与微波辅助萃取的工艺条件及反应结果发现:微波辅助萃取-热解过程较常规萃取-热解过程略占优势,但其产业化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煤焦油在深加工时水分导致管道和法兰爆裂的问题,考察了脱水剂复配比例、脱水剂投加量、脱水温度、搅拌时间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复配出可将中低温煤焦油含水率降至3%以下的脱水剂。研究发现:较优的试验条件是脱水剂I和J的复配比例为2∶3,脱水剂添加量为5×10~(-4),脱水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1 h。将脱水后的煤焦油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复配出的脱水剂不但对煤焦油品质没有影响,而且有很好的脱水能力和脱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