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国产大麦甘啤4号大麦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水解酶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大麦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两种大麦的α-淀粉酶活力均在发芽后122 h时,达到最大值,高氮甘4为57.296u/g(绝干),低氮甘4为57.882u/g(绝干),而两种大麦的植酸酶活力变化规律则有所不同,但同时在发芽后26 h时,两种大麦的植酸酶活力同时达到最大值,高氮甘4为2.569 u/g(绝干),低氮甘4为2.851 u/g(绝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2种国内外大麦籽粒的外观和基本理化品质,检测其发芽前后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种蛋白质亚组分的含量及主要水解酶活力的变化,探讨了部分蛋白亚组分与总蛋白、酶与蛋白及酶与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号和3号大麦籽粒品质较好,具有开发啤酒大麦的潜力;发芽后大麦总蛋白含量基本不变,清蛋白大幅增加,球蛋白略降低,贮存蛋白(醇溶蛋白与谷蛋白)总体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麦和麦芽中贮存蛋白的含量反映了其总蛋白的含量;α-淀粉酶与清蛋白呈负相关性,蛋白酶与清蛋白呈正相关性,β-淀粉酶与总蛋白、蛋白亚组分及蛋白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镰孢菌毒素的主要类型及其收获前后的生物防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孢菌毒素是镰孢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常见的污染粮食和饲料的真菌毒素种类,严重威胁人畜健康.近年来镰孢菌毒素污染粮食和饲料的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和饲料安全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农产品收获后的物理、化学脱毒方法存在着脱毒不彻底、营养成分流失以及化学试剂残留对...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对烟草种子萌发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烤烟型品种NC89为材料 ,通过浸种处理研究了不同K+浓度、H+浓度、渗透势及H2 O2 等对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速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0 .0 1~ 0 .1mol/LKNO3处理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活力指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0 .0 0 1~ 0 .0 1mol/LHCl处理后其活力指数、第 4天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呼吸速率都比对照高 ;2 0 0~ 30 0g/L的PEG - 6 0 0 0溶液浸种 2 4h ,对烟草种子活力的提高也有明显效果 ;0 .3%H2 O2 虽能提高烟草种子的呼吸速率 ,但其发芽势及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萌发玉米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及其活力测定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利用愈创木酚比色法研究了萌发玉米中过氧化物酶的提取pH值、影响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各种因素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的最佳提取pH值是6.7;各因素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萌发时间>温度>pH值>反应时间。萌发玉米种过氧化物酶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pH5.4,萌发时间3d,反应时间5min。  相似文献   

6.
7.
磁化水对甜菜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磁化水可提高甜菜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体内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磁化水可提高甜菜种子的发芽势。  相似文献   

8.
NSP酶对大麦体外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体外消化试验结果揭示,添加NSP酶(GXC)使大麦中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8.13%、20.27%、15.99%、16.42%、和26.93%和30.02%;大麦中各种氨基酸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幅度为11.83%-61.39%;添加NSP酶使大麦胚乳细胞壁在体外完全降解;消化过滤液中葡萄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7.58%和10.26%;而粘度降低了4.51%。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探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种子淀粉粒及萌发早期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未改变大麦种子胚乳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但使萌发72 h的种子胚乳中小淀粉粒逐渐增加,大淀粉粒逐渐减少,且大淀粉粒表面赤道凹槽和小孔明显减少;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老化15d与对照相比,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老化使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分解减缓,从而导致大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的动员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各地土壤中取样,利用添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B培养基初筛,然后用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营养盐平板复筛,所得突变株经摇瓶发酵后测定其用蛋白酶K处理前后的粗酶液活力变化,筛选到一株溶菌酶产生菌RJ-36b.通过菌株形态学和16S rDNA保守序列分析,鉴定其为白色链霉菌.对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表明,在32℃、200 r/m...  相似文献   

11.
小麦和酿酒大麦发芽过程中主要酶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大麦发芽过程主要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植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小麦和大麦中几种酶的酶活力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发芽前4d酶活不断增加,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为原料,通过测定芽长、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力,探讨萌发对2种青稞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未发芽青稞中,除淀粉含量外,隆子黑青稞的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大于藏青2000.发茅处理降低了青稞的淀粉、蛋白质、总酚含量和铁离子还原...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浓度NaCI盐溶液培养大麦,发现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大麦发芽时植酸酶活性有很大差别,但是并没有被抑制,培养过程中仍然作用植酸盐释放出无机磷。检测大麦发芽过程中的无机磷,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无机磷在大麦中的积累增大,而且在盐浓度为2%培养大麦时,无机磷的含量基本是持续增加的。盐浓度越高,大麦根芽和叶芽生长越缓慢,在盐浓度2%时大麦根芽和叶芽基本不生长,即基本不消耗无机磷来合成新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大麦在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及其营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端莉  桂余  方国珊  刘雄 《食品科学》2014,35(1):229-233
通过测定发芽大麦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还原糖、β-葡聚糖、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VB1和VB2的含量,研究发芽时间对大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总干物质有一部分降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均呈下降趋势;但可溶性低分子糖类、含氮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有很大提高,其中还原糖含量上升2.78%~14.36%,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8.15%,且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逐渐增加,赖氨酸增幅最大(32%)。与未发芽大麦相比,VB2含量增长了17.8倍;VB1含量变化不大;β-葡聚糖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膳食纤维增加。发芽过程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值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增加,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更加符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标准计划,第一限制氨基酸由原来的赖氨酸转变为蛋氨酸+胱氨酸。结论: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麦的营养价值,但对其在利用β-葡聚糖相关功能特性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大麦热稳定性蛋白对啤酒的口感风味、泡沫及胶体稳定性等品质起着主要的作用,利用Bradford法和SDS-PAGE电泳技术对大麦及其发芽过程中的热稳定性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大麦发芽过程中部分热稳定性蛋白条带逐渐消失,热稳定性醇溶蛋白在发芽过程中遭受蛋白水解其含量最终有所减少,热稳定性水溶蛋白在发芽过程结束时其蛋白含量有所增加.从而根据大麦或麦芽中的热稳定蛋白组成及其含量预测啤酒中的蛋白组成,以便改进制麦和酿造技术,获得高质量的麦芽和啤酒.  相似文献   

16.
17.
以两个大麦品种垦啤8号和Harrington为材料研究了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体内醇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内肽酶活力的变化。垦啤8号大麦种子的醇溶蛋白含量高,但其降解量比Harrington多。垦啤8号游离氨基酸增长量略高于Harrington。整个大麦种子发芽期间,国产品种内肽酶活力始终高于进口品种。以上表明,与Harrington相比,虽然国产品种垦啤8号含氮量高,但其内肽酶活力升高快,最大酶活力高,醇溶蛋白降解、转化为可输出氮的进程快,有制造优质麦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大麦芽中鸟苷酶的酶学性质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大麦芽粉与缓冲液以1∶5(w/v)比例制备匀浆,过滤后取上清液得到粗酶液;在鸟苷浓度为0.8 m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pH6.8)的浓度为9 mmol/L,反应温度为40℃的条件下,反应30 min,煮沸终止反应,用液相法测定产物鸟嘌呤的含量。在上述条件下,测定鸟苷酶酶活力为5.241 U/g。该方法 RSD=1.558%,重复性较好,灵敏度高,可以作为检测鸟苷酶酶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为防止青稞氧化哈败,本研究采用微波、炒制及过热蒸汽三种常用的处理方式对黑青稞进行灭酶,考察达到相同的灭酶效果时,不同灭酶方式对黑青稞的微观结构、营养成分、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后的黑青稞籽粒在表观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膨化与褐变,175 ℃下炒制20 min的颜色变化及等效半径最大,微波及过热蒸汽使籽粒膨化程度相似;灭酶处理后青稞在微观上出现出明显的缝隙,甚至孔隙。在微波和过热蒸汽处理组样品的维管束处出现较大的孔洞。青稞在灭酶处理后总酚(降低14.71%~20.52%)和总黄酮(降低11.39%~45.15%)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经150 ℃炒制处理20 min的青稞样品的黄酮和酚类含量最低,而微波处理对总酚含量影响比其他两种处理更低,过热蒸汽处理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最小。除微波处理外,其他灭酶方式均使青稞的抗氧化能力上升,但不同灭酶处理后青稞抗氧化能力变化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在灭酶率50%及60%的处理条件下,抗氧化能力排序均为过热蒸汽处理>炒制处理>微波处理。三种灭酶热处理在灭酶的同时均可有效提高青稞的营养品质,但综合评估,过热蒸汽处理是三种处理中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