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占用大旧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问题入手,比较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解决城市地域规模与土地资源矛盾以及上述“城市综合症”的重要途径──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指出该途径是城市建设与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中解决中心城区高密度疏解、扩充基础容量、达到人车主本分流,解决“交通难”与“行车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最有效与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存量规划和空间资源日益短缺的形势下,城市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优化稀缺土地资源配置、持续改善城市空间运行绩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综合已有级差地租、公共理性、空间对偶原理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城市土地综合整治空间绩效的内在机理,并积极尝试将这些理论理解运用于已开展的数项城市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建设中。论文最后以兰州市白道坪南区土地综合整治为例,从风貌、社会、经济以及结构绩效4个方面对项目进行梳理,拓展了理论探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愈发密集,城市建筑总量不断增加,大型电力设施与城市空间品质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城市高强度开发地区的高电压等级的电力架空线与周边城市空间的不协调。高压架空线走廊,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而且对城市风貌景观和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也较为严重。按照“技术为本、保护资源、科学规划、有利操作”的基本原则,从高压架空线入地的必要性出发,进行高压架空线入地的可行性分析,对高压电力架空线入地后腾出土地的综合使用方式以及实施操作的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必然要加大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结合2个典型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广州珠江新城花城广场与郑州龙湖金融中心,探讨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型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要点和重点,并阐述其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恶化,人口增加,城市布局不合理,导致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城市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弃置,在集美埔中央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尤为明显.本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在不影响城市原有形象和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剩余空间—"畸零空间"进行改造,主要是在城市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问题 : 综述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凯 《城市规划》1998,(1):37-40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综述与思考王凯一土地利用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从理论上说,城市规划是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的塑造,来创造一种文明的人类生活环境,这一环境的创造是通过对土地这一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目的的。从实践上说,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地上可利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严重阻碍了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态已从过去简单的地下街、过街通道和地下停车场等单项功能,逐渐发展成为承载城市综合功能,呈现地下和地上空间立体化协同发展的趋势。例如交通枢纽与地下空间开发一体化规划与建设,解决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问题,通过不同连通方式,有效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在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方面,商业业态及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增加,生产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空间的扩大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人类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的紧迫问题。本文论述了我国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紧迫性与现实性,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屋顶花园景观对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立体综合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特殊作用,是对城市另类开放空间—建筑屋顶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结合世界屋顶花园典型范例,阐述了屋顶花园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指出屋顶花园景观有别于其他城市景观,从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各环节均需要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师的密切合作,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的屋顶花园营建都是他们合作结晶。应重视屋顶花园在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紧张,各种城市综合体和交通枢纽建设均需融入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分析南宁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地下空间)——公共服务工程设计实例,对地下空间中公交场站的布局展开探讨,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并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建设》2016,(7):8-11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地下空间之间以及地下空间与地面建设之间有机联系,促进地下空间与城市整体同步发展,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对于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菁  李迪华  张蕾 《中国园林》2006,22(8):51-55
游憩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市民游憩的重要场所,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菏泽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通过构建城市游憩网络来解决规划与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讨将各类游憩资源纳入城市游憩网络进行整体规划的方法与途径。城市游憩网络以市民的游憩需求与行为为依据,通过游憩结点与游憩廊道的空间均衡配置,来综合规划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城市生活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成为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全面统筹的规划和开发建设,要全面性、整体性、统筹性的进行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再造地下城市。  相似文献   

14.
方素  夏晟 《建筑技艺》2021,27(3):30-34
当前城市更新中的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提升、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回顾城市空间立体化的相关研究,以广州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指出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模式是以营造弹性和地方特色空间体系为目的,采用城市设计手段与精明开发模式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需求矛盾的过程.案例聚焦空间立体化的城市设计方法,阐释集约紧凑的空间立体化模式,最终为高强度地区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益博弈视角下的城市土地再开发与规划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辉  丁金华 《规划师》2013,29(7):85-89,10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基础已经趋紧,面向存量建设用地的城市土地再开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但由此引发的土地空间利益冲突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规划作为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公共政策,应更有效地发挥平衡各方利益的职能。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土地再开发中利益主体行为范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焦点,剖析规划调控中存在的公众参与泛化、再开发路径单一、土地开发机制束缚等问题,重点从规划的组织、运作与管理等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9,(19)
在城市建设当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土地资源的紧张,需对现有土地资源给予综合的运用。所以,更多的住宅小区通过与地下车库连片建筑的方式,对地下空间给予总分的利用,从而更好的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住宅和地下车库连片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原伟  闫利  张文硕 《四川建筑》2012,32(2):22-24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关系,如何进行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与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建设的必然。将城市公共交通在一定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中进行功能间的整合,可以有效促进和激发二者的功能,形成互补关系。并能有效的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正2015.12.1 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标准CECS401:20152、城市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标准CECS402:20153、城市综合管沟——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简介4小结1总则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的规划、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土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城市空间发展,应当结合向四周扩展和兴建大量高层建筑有计划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20.
综合管廊是设置于地面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以上市政管线,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施,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市政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综合管廊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工程建设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出发浅析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