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研究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概况,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空间区位选择,生物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征与园区建设,园区发展与科学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侯敏  彭琳 《福建建筑》2013,(4):89-91
金融后台服务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必须针对具体门类企业的特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关键在于对产业不确定因素进行控制,因此产业选择是融后台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选择研究成果对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产业模式决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具体产业特征和生产配套需求直接影响园区土地利用性质;产业交通模式是园区交通规划的内在决定因素;产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园区人员构成,从而根据不同类型人员服务需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布局。  相似文献   

3.
不同门类的工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必须针对具体门类工业企业的特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关键在于对产业不确定因素进行控制,因此产业选择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选择研究成果对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产业模式决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具体产业工艺特征和生产配套需求直接影响园区土地利用性质和街区大小的划分;产业交通模式是园区交通规划的内在决定因素,原料、产品的运输和人员结构决定了园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产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园区人员构成,从而根据不同类型人员服务需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业需求决定了市政设施的布局。  相似文献   

4.
不同门类的工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必须针对具体门类工业企业的特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关键在于对产业不确定因素进行控制,因此产业选择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选择研究成果对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产业模式决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具体产业工艺特征和生产配套需求直接影响园区土地利用性质和街区大小的划分;产业交通模式是园区交通规划的内在决定因素,原料、产品的运输和人员结构决定了园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产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园区人员构成,从而根据不同类型人员服务需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业需求决定了市政设施的布局.  相似文献   

5.
临港型产业园区是我国开发区序列中的重要类型。在当前转型发展、低碳生态发展的背景下,临港型产业园区应响应国家战略,探索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发展道路,在国家沿江沿海大发展中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临港型产业园区面临的问题不同,其规划重点也应相异。基于此,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的两个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临港型产业园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实证基础,对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港型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与空间优化技术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能为当前我国临港型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14)
近年来,科技园区建设方兴未艾,以各类产业为主题的园区蓬勃发展,进而带动了园区规划的进步。如何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及科研办公的需求?如何建设有特色的新型科技园区?面对不确定的后期入驻企业,如何形成相对灵活的办公空间?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基于产业策划基础上的科技园区规划。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概念已在多年前提出,国内也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如北京中关村、南京软件谷、苏州2.5产业园等。成功的园区规划以及建设,大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或是某个专业领域的领头羊。徐州,地处苏北,近年来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徐州未来将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引领淮海经济区产业发展,对接中西部及中亚地区产业发展起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具有周边区域城市无可比拟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7.
孙佳历  宋剑玮 《城市建筑》2023,(6):28-31+54
随着产业园区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以职工为主体的产业园区规划中,更加凸显职工生产生活诉求。实地调研是传统城市规划调查的基础手段,但因其工作量大、主观判断意识较强,对产业园区发展指导意义不强。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通过数据采集可以直观反映城市及产业园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可以反映出职工的生活活动特征。文章通过对西南地区三处高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职工日常出行,以及生活设施等各类数据的采集,结合问卷实地调查结果,对产业园区职工活动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从空间数据分析来印证职工活动空间的诉求,以此提供产业园区空间特征的基础,为确定适合产业园区优化的方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杨玲 《城市建筑》2014,(15):5-5
本文结合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实施的需求,改变传统自上而下开展规划编制的模式,尝试建立一个与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无缝衔接,并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效对接的“全过程”园区编制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启军  刘可心 《规划师》2013,(9):124-128
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后,广州中心城区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已达到30多个。研究总结了广州中心城区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组织特征,认为广州城市空间表现出了后现代城市空间特征,创意产业园区属于城市拼贴空间,其出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分析了广州中心城区创意产业园区产生与空间组织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喆 《江西建材》2023,(8):139-140+143
文中以福建仙游经济开发区为例,梳理了详细规划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并从产业园区角度出发,分析了园区的现状特征,探索性地提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的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策略及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11.
园区系统规划:转型时期的产业园区智慧发展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型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面临产业定位不清、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规划缺乏引领力量、园区缺乏自我循环发展能力等困境.应以园区系统规划为突破口,统筹园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落实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空间法定规划,融合重大项目规划和投融资规划,打通园区设计和景观规划等工程建设规划,对接土地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临港经济在南沙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临港产业对港口码头依赖属性、依赖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岸线资源利用型和港口码头运输功能依托型。临港产业、临港企业空间分布非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临港产业的区位属性差异决定了临港经济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与格局,进而导致不同属性特征的"港口码头区—临港经济功能区—城市综合功能区"空间联系模式的形成。在海港型城市新区规划中,应兼顾科学分区与用地均衡、营造高效有序的物流空间体系、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岸线资源,以及科学协调存量用地与增量用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为样本,针对以往控规层次规划应对产业园区转型的不足,首先检讨传统产业园区规划在应对产城融合方面的不适应性,指出"重产轻城、轻人"的规划思路是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继而基于对产、城、人关系的再认识、再梳理,总结提炼产业园区规划在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等方面的编制技术方法、标准通则与经验数据,以促进园区规划落实职住平衡、功能优化、配套完善等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的空间规模和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在园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结合现有的中关村创新平台规划建设工作组的协调机制,积极推动了示范区的空间规划编制落实和重大项目落地。  相似文献   

15.
临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临空型经济区作为临空经济的空间形态,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的选择,而国内对综合型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对临空型产业园区的发展如何实现与临空经济区的整体协调缺乏相关的规划理论指导。基于此,研究以临空型产业园区为对象,提出了临空产业的选择和空间布局理念,对具体策略进行探讨,并结合南宁市明阳工业区规划实践,验证了所提出的产业选择、空间布局的理念及策略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境内国际合作园区是中外产业合作、规划技术融合的空间载体和重要平台。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境内国际合作园区的发展历程,研究了其发展现状、核心特征与类型特征,从基本概况与产业发展、规划特征、合作与管理三方面具体介绍了三类园区的典型案例,并总结了中国境内国际合作园区的规划特征及借鉴意义,最后揭示了其发展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国境内合作园区健康稳定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园区作为城镇产业集聚的一类特殊空间,其发展模式正在经历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转变,"产城融合"已成为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分析"产城融合"的两层内涵,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特点,以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为例,探索"产城融合"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同类型产业园区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18.
与一般城市地区不同,产业园区的发展有明确目标,那就是促进产业发展。所以,规划必须围绕产业、产业内部的企业,以及企业从业人员来展开。首先,规划必须了解园区既定产业的发展规律及其内部企业的运营模式,从而为园区创造出适合产业与企业发展的空间环境。其次,产业企业在拿地成本方面的低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知识创新带来了偏远型城镇地域空间结构变化、生产要素移动、产业发展集聚的新趋势。本文基于"萨伊定律"的产品供给理论,从互联经济下偏远林区城镇产业用地空间的供给需求出发,考虑到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长白山林加产业园区建设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林加产业园区在互联经济区位的产业选择、产业空间的供给模式、生态循环的绿色经济链条的建设等。文中建议加强依托知识创新引领的创业平台建设,并考虑到城镇劳动力就业与稳定过渡发展的柔性转型策略,最后,结合城镇资源特色提出"双向"旅游服务功能驱动城镇发展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产业园区规划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产业园区规划策略大多是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而在人本主义视角下,针对产业园内各类人群的空间需求提出的规划策略却很少。文章以南京市江北新区软件园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园区内人群特征及其空间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产业园区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