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玫  方馨悦  李佳  张杉杉 《包装工程》2019,40(16):27-31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的可用性进行研究,以此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方法 基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理论,对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APP的可用性进行测试、分析,重点探究了互动动画、单页时长对儿童阅读效果的影响。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过于丰富的互动动画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干扰儿童的阅读效果;翻页节奏的控制会对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产生影响,单页故事时长过长会导致儿童的注意力涣散,因此,为达到提升儿童的阅读效果、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的设计目的,在学龄前儿童有声读物APP的设计中,除了要关注设计的吸引力外,更要注重设计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刘子建  李欣 《包装工程》2019,40(8):197-203
目的提出基于儿童特征的增强现实类儿童数字化阅读产品的设计原则,旨在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以促进儿童阅读产品的创新发展。方法以增强现实技术为基础,梳理儿童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的特点,分析国内外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读物的实际案例,从儿童的视角归纳总结增强现实类的儿童数字化阅读产品的设计原则。结论增强现实类儿童数字化阅读产品的设计,需从儿童用户特征出发,结合多感官体验化、符号化与趣味化、情感化以及直观易用化的设计原则,丰富数字化的阅读内容,增强儿童数字化阅读产品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3.
韩君  代简从 《包装工程》2018,39(24):76-81
目的 将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合理地运用到青少年数字化读物的视觉表现中,多角度挖掘影响青少年数字化读物发展因素,使其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和审美要求。方法 在青少年数字化读物设计中,分析图示化界面的个性化设计方法和思路,并对视觉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以及交互设计进行探索。结论 在数字化读物的视觉设计中,实时关注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将时代审美的需求以及人机交互的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使青少年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视觉美感,还能通过有趣的人机互动环节,与其它读者和媒介形成互动的关系,从而提升青少年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使读物中的精彩内容得以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韩荣  胡杨  卢章平 《包装工程》2016,37(10):43-47
目的主要研究消费视域下信息时代纸质读物受到电子数字读物冲击的现象,进而为纸质读物设计提供关键的消费心理分析及设计方法指导。方法基于消费心理学和信息传播学,通过对信息社会消费特征转型的解析,阐述新的消费心理与读物设计的关联,进而提出要把握读者的消费需求和阅读需求才能迎合读者的消费动机,进而唤醒他们的隐性需求。结论纸质读物设计要继续成为盛纳知识和传递信息的容器,需要从阅读信息的接收、阅读体验的提升、流行趋势的引导等诸多方面,开启消费视域下纸质读物设计的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儿童数字读物的界面设计风格探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韩静华  马丽莉 《包装工程》2014,35(20):83-86
目的探析儿童数字读物的界面设计风格。方法分析了儿童的阅读习惯与偏好,概括了儿童类数字读物的发展与特点,根据界面元素的差别对儿童数字读物的界面设计风格进行分类,探讨了各种设计风格的特点与适用方面。结论儿童喜欢鲜艳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和可爱的卡通角色,这些喜好影响了儿童类数字读物的界面设计风格;根据儿童类数字读物的界面元素的差异,儿童类数字读物的界面设计风格大致可以分为简洁平面型、真实模拟型和艺术绘画型3类。  相似文献   

6.
刘斯  孙茜 《包装工程》2022,(S1):140-143+160
目的 信息时代,儿童阅读开始从纸质媒介向数字化转变,儿童绘本呈现出多元性和交互性,儿童电子书已逐渐成为图书市场的主流发展,通过《春节》儿童电子书的体验设计,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法 将中国春节中的传统习俗元素进行信息提取,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儿童电子书的成功案例。结果 结合文化传播方式,对春节的传统习俗,如送名片、燃爆竹、贴春联、梅花妆、拜新年、年夜饭和挂灯笼等内容进行交互体验设计。结论 《春节》电子书从构架设计、版面设计、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传递信息内容,同时结合多媒体的交互性提高儿童阅读的学习兴趣,进行文化的再设计。  相似文献   

7.
马丽莉  韩静华 《包装工程》2016,37(24):136-140
目的对儿童数字读物的UI设计原则与风格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通过对各种基于移动平台的儿童数字读物进行归类与探讨,分析出适用于儿童数字读物的UI设计原则,并对UI设计风格进行一定的总结。结论根据内容与主要用途,儿童数字读物主要可以分为教育类和游戏类。在UI设计方面,儿童数字读物应拥有自己的特点与原则,在平衡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同时,尽量符合儿童的审美与喜好,具有独特的UI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莉 《包装工程》2022,43(8):358-362
目的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出版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VR/AR童书作为5G时代媒介融合下儿童新的阅读媒介,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带给了儿童全新的阅读体验,但目前面临的交互效果差、形式单一、沉浸感较弱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 全面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童书阅读沉浸体验的优势,并以此为目标,深入研究其达成路径与特点,通过精彩的创意、精致的设计及精巧的操作,将文化、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实现虚拟场景与阅读现实相互渗透、融合的“纸媒+多媒介”阅读形态,可以使儿童在阅读时获得良好的沉浸式体验。结论 对童书沉浸式阅读体验进行的研究,将推动童书出版的快速发展,加速推进媒介融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阅读产品和服务,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帆 《包装工程》2022,43(2):179-185
目的试图探究如何能够在繁荣的信息时代革新纸质儿童绘本的产品设计,挖掘纸质儿童绘本多感官体验设计思路;方法首先分析了纸质儿童绘本不可取代的优点与急需解决的痛点;接着,通过对儿童行为发展的身心变化规律进行梳理,确定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多感官阅读需求;而后,试图探究纸质绘本的视觉动态化、感官多样性、体验沉浸化3个层次面向0~3岁、3~6岁两大阶段纸质儿童绘本多感官体验设计思路;结论未来纸质儿童绘本市场会不断壮大,而多感官体验设计也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纸质儿童绘本的设计开发中,视觉动态化、感官多样性、体验沉浸化设计思路既能发扬纸质绘本不可取代的优点,又改善纸质绘本急需解决的痛点,为儿童阅读启蒙和亲子共读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卢建洲 《包装工程》2022,43(16):268-273
目的 梳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概括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现状,总结书籍设计流行趋势,丰富书籍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书籍的内容和形态、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书籍阅读体验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书籍设计理念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重要演变。结果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书籍设计内容、形态、功能、作用、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结论 在信息传达方式与通信技术深度发展的全媒体背景下,书籍设计出现了信息视觉化设计、交互式用户体验设计、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艺术性表达设计等多种新型设计理念,这些全新的书籍设计理念拓宽了当下书籍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菊红 《包装工程》2017,38(16):244-248
目的探讨情感需求下儿童书籍的创作表达,以此丰富儿童书籍设计的理论知识,提升儿童书籍的阅读价值。方法以情感需求理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儿童的阅读心理动机,分析小读者与书籍互动中3个层次的情感需求,总结出满足儿童情感需求的方法,并将其融入到儿童书籍设计当中去。结论儿童书籍担负着传递知识、沟通情感的桥梁,只有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孩子们爱上看书,从书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2.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儿童绘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对儿童认知的研究,创新儿童绘本中的互动设计。结合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理论,以7~12岁儿童受众群体为主展开研究,分析该阶段儿童在自我意识、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层面出现的去自我中心性、守恒性与可逆性的特点,提出绘本设计中多符号融合的视觉设计、多模态应用的行为设计与多娱乐互动的衍生设计三个方面的应用效果与优势。通过《玩味二十四节气》设计实践,从视觉元素、行为元素和衍生元素三个方面出发,运用其设计方法,实现提高儿童认知、激发儿童探索与强化知行合一的阅读需求,以此为未来科普类互动式儿童绘本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同时也为设计师创造多元的互动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頔 《包装工程》2017,38(12):223-227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的儿童玩具书籍的互动体验设计。方法对儿童玩具书籍进行归纳,从材料的质感、色彩、声音、造型、气味和味道、光影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由材质营造的玩具书籍互动体验设计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和作用。结论总结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当代新型材料,提出开发儿童玩具书籍互动体验设计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知世界和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4.
蒋苏平  何忠 《包装工程》2024,45(4):280-287
目的 儿童读物中的插图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插画种类,可以将美育思想以生动有趣的叙事画面传递给儿童,丰富少儿认知,助其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塑造完整的人格。近年来,由于国内儿童读物市场的崛起和教育界对儿童美育的重视,使得美育观念在儿童读物插图设计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育学、儿童审美心理学及设计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美育在儿童读物插图设计创意及表现中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罗伯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和霍华德.加德纳儿童审美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横向对比分析,导出不同阶段儿童的插图偏好,在了解不同阶段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美育在儿童读物插图中的重要作用。结论 希望美术创作者给予儿童审美教育以更多关注,正确引导儿童读物插图设计的方向,加强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从设计学领域出发,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触觉体验引导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升儿童玩具的交互体验。方法 首先,总结市场上儿童智能玩具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其次,对触觉体验及儿童触觉体验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研究触觉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玩具材质的触觉隐性特征、感知积累和行为暗示。结果 提出5个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策略:及时清晰的反馈响应、成长式的交互模式设计、隐喻行为的合理引导、触觉载体的技术性优化、全感知式的交互场景搭建。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具体设计,从实践上挖掘触觉体验在智能玩具上的应用特点。结论 触觉体验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形式。触觉体验视角下的交互设计策略提高了儿童智能玩具的用户体验,为未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卜瑶华  鲁晓波 《包装工程》2022,43(4):293-301
目的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运用自适应学习技术,结合数字化交互手段,探究如何对儿童英语发音学习绘本进行交互设计,以增加儿童对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并提升儿童的英语发音水平。方法 分析目前英语发音学习绘本存在的设计痛点,从自适应学习、自适应训练、自适应测评和自适应反馈4个方面对儿童英语发音学习绘本进行设计实践与反思。结论 儿童自适应发音学习绘本利用了数字媒体的特性,通过多感官交互设计,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此外,儿童自适应发音学习绘本综合考虑了学习者的发音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因素,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发音课程、情景互动式的发音训练、精准化的发音检测和具有教学表现力的发音纠正反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适应学习。  相似文献   

17.
周致欣  毛雪飞 《包装工程》2017,38(14):50-53
目的基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探究优化版式设计规则。通过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深刻发掘读者阅读时的所有需要,使读者经过精心的版式设计,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从而由原来的阅读提升到悦读。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总结归纳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有关版式设计的一般规则,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及视觉习惯。通过与传统的版面编排进行对比,总结出数字媒体背景下版面编排设计的优化措施与办法。结论在对书籍的版式设计之前,有必要探究版式设计对读者悦读体验的影响,得出基于读者悦读体验的版式设计的方法和优化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