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灰绿链霉菌产生抗生素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以实验室保藏菌株 S.griseoviridus 400E—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及亚硝基胍再处理,用“琼脂移块法”从数千支菌株中筛选得一支高产菌株 S.griseoviridus LR-0940.经条件优化发酵滤液的生物效价是原菌株的30倍,达236r/ml。  相似文献   

2.
3.
为定量测定米多霉素含量,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检定法.通过考察12种红酵母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MIC),筛选出合适的敏感菌.研究了抑菌圈的直径与米多霉素浓度的关系,比较了米多霉素对检定菌的抗菌活性与其对粉霉菌的抗菌活性的关系,对比了该生物检定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果表明,红酵母AS 2.166为最适检定菌,其抑菌圈的直径与米多霉素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米多霉素对检定菌的抗菌效价与其对黄瓜粉霉菌的抗菌效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该生物检定法与HPLC测定法均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替代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米多霉素发酵过程的产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天然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取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研究了不同提取剂对胡萝卜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使用薄层色谱(TLC)、柱色谱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胡萝卜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用丙酮—石油醚(3:7,V/V)混合液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的胡萝卜素含量可达995μg?g;薄层色谱分离中展开剂选用石油醚和乙醚的混合液,两者比例为9∶1时分离效果最好;柱色谱的洗脱速度和效果与溶剂极性相关,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醚的混合液时色带分离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高度关心的内容,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这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使人们能够食用营养、安全的食品,就需要充分发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作用,严格把控检测质量。本文主要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肠杆菌抗体的免疫吸附反应,使用集成化手持式 SpreetaTM SPR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E.Coli 0157∶H7,采用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放大检测的响应信号,并引入复合抗体作为二次抗体,使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的检测限由106cfu/mL下降到105cfu/mL。  相似文献   

7.
8.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液滴坍塌法、排油圈法和血平板法。由于排油圈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常常被应用,但各批次实验之间由于油膜厚度不同,导致结果可比性差。研究发现排油圈直径不仅与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有关,还与油膜厚度相关。实验数据利用SAS 8.0软件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得到预测模型:Y=-100.05 2 391.49X1 154.19X2,R2=0.968 5,得到的预测方程能有效预测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大小,提高了各批次实验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食品行业相继爆发出惊人的案件,人们对食品检验也越来越关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检测技术已经渐渐有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首先介绍食品检验当中生物检测技术的技术的应用探究,然后介绍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检测纸张纤维老化的纤维素酶酶解生物分析方法。纤维素酶酶解法采用条件实验,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酶解时间及加酶量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趋势,确定了纤维素酶酶解纸张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适pH值为4.8、最适反应温度50℃、纤维素酶解时间60 min、加酶量为10 kU/mL的条件下,不同老化程度的纸张经纤维素酶分解后,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得的还原糖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可以此来初步判定纸张纤维的老化程度,确定纸张的相对形成时间,从而建立了用生物方法检测纸张纤维老化程度的方法。该方法与其他检验方法相比,能够区分出纸张相对形成时间较小的样品,达到鉴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描述单细胞蛋白质的开发利用.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分离生物蛋白质营养源研究中的主要内容:经过物理、化学方法,从压榨啤酒废酵母泥中除去杂质,并使分离出的啤酒酵母脱去苦味;采用水解或化学处理,破啤酒酵母的细胞壁;优选出蛋白质得率高的精制生物蛋白质粉的工艺路线及其实验结果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并且有着检验精准度高、特异性高以及反应结果明显等诸多应用优势,在检测过程中也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因此我国食品检验机构还要加强对生物检测技术的重视力度,对现有的生物检测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借此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对于我国食品行业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餐饮业缺乏TTX监测手段的现状,以红色鸡泡眼金鱼为受试对象,得到其死亡时间与体重、注射剂量之间的关系表及回归方程,建立的TTX金鱼比较生物试验法可用于河豚熟制品的定性测定、概略定量和生产经营中的预防性监测,并具有价廉、快速和易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实时观测生物3D打印全过程,并对打印模型的形貌进行检测及重建,设计集成式生物3D打印机检测系统. 通过开发具备视频监测功能的打印喷头,实现对打印模型的在线检测. 采用色散共焦位移测量技术,通过对打印模型XY轴的位置信息及Z轴的高度信息进行扫描得到测量数据,并结合MountainsMap实现打印模型的形貌重建. 使用LabVIEW完成上位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建立G-code与打印模型的映射关系,实现打印轨迹的可视化,确保在程序运行到当前代码段时打印模型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验证生物3D打印机的在线检测功能,对网格状及凸台模型的表面进行形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打印模型的形貌检测. 打印模型表面形貌特征的可视化数据为构建精准打印模型提供数据支持,计算机视觉技术为高精度生物3D打印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动态更新入侵检测系统.并特别针对如何在此过程中得到较完备精确的self集介绍了一种动态更新方法,具体是以self集、成熟检测子、记忆检测子三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各自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更新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成生物检测实验中待检测微球的单列通过,基于流式细胞仪的技术原理,设计了一种微流体聚焦芯片,并利用Intellisuite软件对聚焦进行仿真和设计。用微浇铸方法制作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微流控芯片,并采用插针式封接,提高了芯片成品率。通过实验制作芯片,并将它应用于测试,成功地实现了直径为10μm的悬浮待检测微球呈单列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7.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液滴坍塌法、排油圈法和血平板法.由于排油圈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常常被应用,但各批次实验之间由于油膜厚度不同,导致结果可比性差.研究发现排油圈直径不仅与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有关,还与油膜厚度相关.实验数据利用SAS 8.0软件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得到预测模型:Y=-100.05 2 391.49X1 154.19X2,R2=0.968 5,得到的预测方程能有效预测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大小,提高了各批次实验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面对频繁爆出的食品质量不过关、食品添加剂过多等问题,需要采取更大的检测力度来保障食品安全。可单靠普通的物理或者化学的检测方式难以查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要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气相色谱之类的检测技术,才能对食品进行有效全面的检测,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提出通过图表标题信息来检测在线生物文献中核磁共振图像的新方法.学术文献中每张图表都有对应的图表标题,而图表一般由多个嵌图组成,图表标题中不同文本是对不同嵌图的文字解释.将图表标题分割成与嵌图匹配的嵌图标注,利用嵌图标注来完成核磁共振图像的检测.依托正则语言理论,寻找图表标题中指向嵌图的图像指针,图像指针将图表标题分割成嵌图标注并与对应嵌图进行匹配.在分析嵌图标注的基础上,提出嵌图混合标注方法,根据图表仅包含同类型嵌图和包含不同类型嵌图2种情况,分别采用嵌图标注或者整个未分割标题作为图像识别的文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识别在线生物文献中的核磁共振图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方法和评价手段单一、操作复杂的问题,选用22株破乳菌(由本实验室筛选),测试血平板法、蓝色凝胶平板法、油平板法、液滴坍塌试验、排油圈法及表面张力法这6种方法检测菌株破乳能力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前3种方法能快速判断菌源样品中潜在破乳菌的存在.其中血平板法更适用于初筛含油土壤中的破乳菌,识别率为92.9%;蓝色凝胶平板法可用于活性污泥中破乳菌的初筛;而77.3%的破乳菌可被油平板法识别.后3种方法可定量评价破乳能力.其中排油圈法评价准确度为95.5%;表面张力法评价准确度为86.4%;液滴坍塌试验仅适用于筛选自含油土壤的破乳菌,评价准确度为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