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的双重复杂性,是复杂资料区油气勘探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攻关后,一般复杂资料区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复杂资料区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但是由于表层、构造的复杂性,使地震资料的处理变得复杂,资料解释更是存在多解性。为此,针对西部两个构造区的地质模型和速度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正演模拟单炮数据和自激自收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指导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验证构造解释的正确性,为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测井资料出发,通过正演模拟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测井资料的有用信息,从而在测井资料约束下得到高分辨率的地震记录。从文中提供的实例可以看到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贾跃玮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9,(2):10-13
人工合成地震正演模型是进行三维模型计算的基础。针对地震勘探的原理,本文运用MATLAB强大数学计算和图像可视化功能,对一个三层介质模型制作了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文章首先说明了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机制,然后介绍了地质模型的构造及参数选择,最后针对该具体地质模型制作了合成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取裂缝性储层在不同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相干分析方法得到了裂缝性储层发育区的裂缝识别标志。首先用模型正演方法设计符合研究区地质实际的裂缝性储层地质模型,以此建立研究区主频条件下的地震模型,总结裂缝发育区常规剖面上的地震响应特征;而后对地震模型进行相干性分析,得到了相干剖面上裂缝发育区的识别标志,对比发现相干分析的识别标志和常规剖面的地震响应特征是相吻合的,而且特征更明显、响应更清晰;最后通过钻井证实该区域裂缝发育带的存在,有效证明了相干分析方法在识别、预测裂缝发育带上是可靠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12.
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以JH盆地XN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0,他引:8
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目前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层序为边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是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的基础。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包括如下实际工作内容:通过测井标定并与已知目标类比使小时窗的地震相分类快速逼近有利勘探目标;通过波阻抗反演和测井参数反演综合确定目标体的储集体类型;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验证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初步预测目标的含油气性;通过流体势分析宏观评价目标所处的流体势位置;通过地震信息分解基础上的含油气检测判别目标的流体性质;通过三维可视化明确目标体在空间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协助确定钻井位置和钻井轨迹。以JH盆地XN地区为例,系统探索了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在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方面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海上首次多波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概况和应用国内研制的海上多波地震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的流程和主要处理技术.处理结果表明,处理质量与挪威GECO-PRAKLA地球物理公司的处理质量相当,取得了预期的地质效果,证实了一批含气亮点,解决了一些常规纵波勘探所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实际工作中,以体—面—线的解释思想为指导,在不同地质情况下进行三维地震资料体解释的实用流程,探讨了三维地震资料体解释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对提高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中体解释方法的工作效率和应用效果,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地震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进一步的勘探,大量的历史数据需要重新处理和解释,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为这些解释技术提供了基础。大批的历史数据由于多种原因不能重新使用,中石油地球科学与钻井项目(简称A1)的实施就是要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使之重新得以利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在A1项目地震数据加载前地震数据的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七五”期间,我局引进了三维地震勘探新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局的应用效果和经验作了初步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和改进这一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压陷型沉降拗陷盆地的讨论――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降拗陷的原型盆地类型为压陷型沉降盆地。中生代到古近纪(古新世和始新世)盆地西部以分隔性断块发育为特征,北缘则主要为沉降拗陷群。中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中晚期构造运动,使青藏地块受到强烈的水平挤压,地壳因发生大规模褶皱变形和冲断推覆而大大加厚并迅速隆升。地处青藏地块边缘的柴达木盆地受其碰撞应力效应十分明显,在构造动力机制转换的作用下,盆地西部前中生代基底持续抬升,沉积、沉降中心发生了自西向东的迁移,发育形成了以三湖凹陷为沉降中心的压陷型沉降盆地。 相似文献
19.
20.
苏里格气田地质情况复杂,认识程度低,开发难度大,动储量的大小是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的基础.为此,应用产量不稳定法计算了苏里格气田的动储量,该方法不需关井测压,也不必定压、定产生产,比压降法更加适用于初期开采的苏里格气田,并提出了按动储量进行气井分类的新标准,气井新的分类标准符合率达到了93.75%.通过将动储量与地震多参数响应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了Ⅰ、Ⅱ类井的地震油气检测评价标准,可用于井位优选及钻前早期动储量预测,为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