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由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面轮廓度误差评定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曲面轮廓度误差最小条件几何判定准则,即“三角形准则”和“交叉准则”。对曲面轮廓度误差最小条件评定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特征点预定位,再用最小二乘原则粗匹配,最后通过最小条件原则精匹配,实现被测曲面与理论曲面之间的自适应调整。实例证明了几何判定准则的正确性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坐标测量机的测量软件在几何量数值计算方法及误差评定方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德国国家物理技术研究院(PTB)采用被ISO 10360—6定为测量机软件标准算法的最小二乘法对测量软件测试的认证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为加深对坐标测量机的测量软件处理测量数据原理及评定几何误差方法的认识,使用GLOBAL ADVANTAGE 7107接触式坐标测量机对待测件进行几何误差测量并应用PC-DMIS测量软件进行误差评定。另一方面,从几何误差的定义、应用及公差带区域的形状出发,应用解析几何方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对几何误差项目中的直线度、圆度误差建立数学模型,而后代入测量点资料并给出迭代公式、初始解、迭代终止准则应用迭代法进行求解计算相应项目的误差值。最后将PC-DMIS软件误差评定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对三维测头探测误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球度误差的定义,给出了探测误差的4种评定准则及相应评定算法.对一组测量数据,用Powell寻优方法按最小包容区域准则对探测误差进行了评定,并与按最小二乘准则的评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最小包容区域准则与方法,消除了传统探测误差评定方法存在的原理误差,提高了检定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一种自适应的平面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结合样条插值函数和优化技术的用于平面线轮廓度误差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在轮廓度误差评定过程中能自动地实现被测轮廓与理论轮之间的适应性调整,以此分离并消除被测轮廓与其测量基准之间的位置误差对轮廓误差评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种自调整的空间面轮廓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伯平  曾建潮 《计量学报》2002,23(2):106-108
基于最小二乘法并结合二维样条插值函数和优化技术 ,提出一种用于空间面轮郭度误差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优点是在轮郭度误差评定过程中、能自动地实现被测轮廓与理论轮廓之间的适应性调整 ,从而能够分离并消除被测轮廓与其测量基准之间的位置误差对轮廓误差评定结果的影响。文中以汽轮机叶片轮廓的轮廓度误差评定为例 ,证实了这种评定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张勇  陈强 《计量学报》2007,28(1):14-17
采用最小区域圆法进行圆度误差评定时,圆度误差的最终评定结果取决于位于最小区域圆上的采样点的坐标,而与其它点无关。删除圆度误差测量中的这些无关点可有效降低圆度评定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将计算几何中α-壳的概念应用于圆度误差评定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在保证评定结果正确的前提下圆度评定中无关点的删除准则和删除算法;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删除圆度评定过程中的无关点。  相似文献   

7.
张磊  张佐营  张志胜 《计量学报》2015,36(6):584-587
基于DGA算法和误差评定的最小区域准则建立了椭球面面轮廓度误差评定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将点到椭球面的最小距离求解问题转化为一个理想椭球面球心坐标的搜索问题;采用PSO算法求取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最优解。实例表明在不考虑仪器测量误差的前提下,所提出的椭球面面轮廓度误差求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圆柱面形状误差评定的一个新准则──“最小面积准则”,以此建立空间一般位置圆柱度误差评定的数学模型,用有较集法方便地求得理想圆柱面的描述参数和圆柱度误差。文章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小误差条件下,最小面积准则等价于ISO关于形状误差评定的最小区域准则,因而本文方法为圆柱度误差评定实现最小条件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快速搜索球心的球度评定方法。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搜索流程,快速搜索并找到两个同心球和球心。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球面轮廓的近似球心,并获得距离该球心的最远点和最近点,确定球心移动方向;然后,结合设置的步长值搜索下一个球心;最后多次迭代计算直至球度符合最小区域评定准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区域搜索法相比,球度计算误差<1μm,计算效率提高7倍,能够快速实现球度误差的精确评定,符合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圆柱度误差评定的最小面积准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圆柱面形状误差评定的一个新准则--“最小面积准则”,以此建立空间一般位置圆柱度误差评定的数学模型,用有效集法方便地求得理想圆柱面的描述参 和圆柱度误差。文章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小误差条件下,最小面积准则等价于ISO关于形状误差评定的最小区域准则,因而本文方法为圆柱度平定实现最小条件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复杂线轮廓度误差坐标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侯宇  张竞  崔晨阳 《计量学报》2002,23(1):13-16,20
本文把平面上复杂轮廓的设计曲线能一地表示为参数矢函数描述,运用微分几何理论,导出被测工件上测点到设计曲线的距离函数,建立复杂发线轮廓度误差坐标测量的数据处理模型。文章对算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并且设计加工了一个凸轮试件,通过坐标测量,用本文方法精确、快速地计算出凸轮的轮廓度误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曲面轮廓度误差的求解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寻优问题,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与细分曲面逐次逼近的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复杂曲面轮廓度误差值的精确计算和评定结果可视化。利用双3次B样条曲面进行理论廓面的拟合,从最小条件准则出发,建立了曲面轮廓度误差的数学模型;通过细分曲面逐次逼近的方法,计算出点到曲面的最小距离。在对基本粒子群算法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非线性动态惯性权重系数和杂交算子,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和效率。以VRML作为三维展示平台、Java Applet作为控制核心,实现了面轮廓度误差评定的可视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叶片型面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叶片型面误差分离方法。采用等高法测量叶片,给出了叶片型面公差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离的原则与步骤。在数据处理时采用最小区域法对测量点和理论截面轮廓线对应点进行匹配,建立了匹配目标函数,采用DFP变尺度算法对其求解,并通过第2次匹配消除建立坐标系误差的影响,以分离出叶片型面线轮廓度误差、扭转误差和位置度误差来判定叶片型面误差是否合格。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最小区域准则条件下,为了提高空间直线度的评定精度,将教与学算法运用于空间直线度的误差评定中。汲取混合蛙跳算法的种群分组策略、洗牌策略和局部更新策略等算法思想,并将其引入到教与学优化算法(TLBO)的班级初始化与教学阶段之中,从而设计了一种混合教与学算法(HTLBO),用以增加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进一步增强算法的寻优能力。最后,通过采用两组空间直线度误差算例对HTLBO算法进行实例验证,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常用算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TLBO算法在空间直线度误差评定过程中,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能够对空间直线度进行较高精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15.
卢恒  徐旭松  王树刚  王皓 《计量学报》2022,43(8):1015-1020
针对传统最近迭代点(ICP)算法存在配准精度较低的问题进行算法改进。首先,考虑到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数据呈现有序排列、且一一对应的特点,使用了一种基于矢量对齐法的型线数据初配准方法进行初配准;其次,在传统ICP算法配准的基础上,对待配准数据进行非均匀有理化B样条(NURBS)曲线拟合,再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测量数据进一步精配准;最后,采用基于最小区域的叶片型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进行误差评定。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相对于传统ICP算法,可在原有收敛值基础上达到进一步收敛的效果,轮廓度误差相对减小28.57%。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叶片型线轮廓度误差评定的精确度,可为叶片的加工质量提供可靠判定。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叶片的复杂外形结构和加工误差给叶片形位尺寸的精确高效测量带来很大困难.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叶片的型面参数进行测量时,对于变形较大无法利用设计基准完成测量的截面,通过建立辅助测量坐标系的方法实现扫描.本文分析了建立辅助测量坐标系的原理,并提出一种利用四点拟合快速建立辅助坐标系的算法,将变形大的实测曲线与理论叶型进行迭...  相似文献   

17.
余晓芬  费业泰 《计量学报》1995,16(4):257-261
本文提出的齿轮整体误差单项测量法,基于齿轮齿形、齿距两单项误差的测量,借助于计算机仿真出齿轮整体误差曲线,并由此进一步分析出其它单项,综合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