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抽汲井开采工艺特点,考虑测试井底压力出现山形流动曲线情况,设定圆形封闭复合地层中心1口抽汲井生产,在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系数情况下建立数学模型,并建立块中心网格并用隐式格式对定解问题离散后求出数值解.与以往有关模型相比,可以同时解释变井储变产量自喷井、抽汲生产的非自喷井流动期或恢复期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井底压力复杂的变化过程.用该模型对W35井进行了解释,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具有山形流动期抽汲井地层参数解释精度高,能为油田开发提供更丰富、可靠的油藏评价数据.  相似文献   

2.
自喷井流压上升的测试资料解释方法与软件在国内外是空白,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了变表皮系数、变形双孔介质、高速非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型,并研制了解释评价软件,它可解释其它试井分析软件不能解释的自喷井流动期井底压力上升的测试资料,且能得到随时间变化的表皮系数及气井的真实绝对无阻流量。应用表明,所介绍的方法不仅具有可行性,且解释结果也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对应用Duhamel原理得出的卷积积分提出了显式解.把传统的用产量表征的方程演变成用累计回收量表征的方程.满足了非自喷井的测试情况.因而可直接用于非自喷井DST测试资料的解释。用该解解释非自喷井测试数据.能较好消除续流影响.校正压力恢复速度达到缩短测试时间的目的。同时.还解决了其他早期段分析方法不能求地层压力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非自喷井DST流动期或段塞流压力历史分析新方法(?)FMRH法(Flow Period Maximum Rate Horner Method,流动期最大产量Horner分析方法)。方法基于Jones等人推出的常产量压降试井分析的理论结论,结合DST不同于常产量压降试井的生产特点,将DST流动期视为压力恢复的续流期,以流动期的初始产量为常产量进行分析。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新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分析效率,而且将提高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抽汲求产是一个很复杂的间歇生产过程,对应的压力恢复曲线试井解释方法有别于自喷井定产量模型,尤其当抽汲周期产量波动较大时,解释结果往往将产生较大误差.经研究分析发现,如果开井期间根据抽汲周期实测产量变化情况划分多个流动段,即采用自喷井变产量迭加方法对压力恢复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则可以近似模拟抽汲求产情况,降低解释误差.经两口井资料处理,均获得较好效果,解决了以往采用自喷井单流量模型解释明显不合理的问题,达到了准确评价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天顺  王浩 《钻采工艺》1992,15(3):38-42
本文阐述了非自喷井钻柱测试(DST)资料解释的新方法。从DST测试实际特点出发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组新型典型曲线,同时还给出了半对数直线方法和非自喷井DST测试压力恢复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简单,并提高了解释精度。通过实际油田资料应用表明,本文给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非自喷井可以采用人工助排方式,实现地层流体持续有效流动,扩大测试探测范围,避免段塞流动,满足传统的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的使用条件,使获得的储层物性参数更具代表性。针对段塞流测试资料的联合分析方法,可以提高资料解释精度,真实描述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Duhamel原理,研究了变产量生产的压力恢复早期资料分析方法,针对开井期产量变化和关井期续流量变化,提出了分段线性法,它比以前的方法更好地描述了产量和续流的影响,它既适用于自喷井也适用于非自喷井;不仅能求得地层参数,也能求准地层压力,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分段性法能有效地解释压力恢复早期资料,比常规方法提前出现分析直线段,缩短关井测压时间,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谭正新 《钻采工艺》1992,15(3):32-37
本文根据油、气、水多相混合物变量代替流动特性变量,修正单相稳态流动方程的原理,建立自喷井的流动规律;提出了对沿自喷井井筒9个参数的技术处理方法;得出了图示自喷井井筒参数的电算框图和程序;从理论上计算出了自喷井的井底压力值。  相似文献   

10.
抽汲井井底压力变化复杂,若采用以往根据自喷井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难以准确描述整个地层压力变化过程。建立的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抽汲井的定产量试井模型,在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系数的情况下,用块中心网格隐式差分格式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后求出数值解。用该模型对SX12井进行解释,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井底压力复杂的变化过程,能较准确地解释双孔油藏抽汲井生产的非自喷井流动期或恢复期的测试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压力导数曲线上“凹陷”类型的判断,关系到相应试井解释模型的选择,所以十分重要。首先介绍了双孔介质试井解释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给出了分别考虑表皮系数、井筒储存和变井筒储存条件下的压力计算方法,然后对双孔介质定井筒储存和变井筒储存情况下的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对双孔介质窜流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引起的“凹陷”和由于变井储而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引起的“凹陷”进行有效区别的方法——一阶导数法,并说明了其原理。该方法在塔河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一阶导数法简单易用,特征明显,可以对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凹陷”进行较为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考虑流动边界影响的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解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是低速非达西渗流压力波传播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定产量生产的固定边界数学模型,用格林函数法求出井底压力的拉普拉斯空间解,根据流体从静止到流动所需的启动压差确定不同时刻的流动边界半径,用固定边界模型计算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流动边界模型的一种数值逼近。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绘制了井底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关系曲线,讨论了流动边界、启动压力梯度、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影响及非达西渗流与达西渗流井底压力动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中针对变井储试井分析问题,给出了确定变井储系数及计算续流量的方法,并用反褶积分析积分析方法解释了未出现径向流的早期测压数据,给出了解决早期试井资料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压裂井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的遗传混合优化新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叠加原理建立了变流压条件下不稳定流量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建立压裂井产量递减资料的解释方法,该方法采用日常的生产记录产量与时间的资料进行地层参数解释。针对资料解释参数估计方面的困难,应用遗传算法(GA)优化途径,对压裂井产量生产动态资料进行解释,确定地层参数(渗透率、表皮系数、地层平均压力和井筒储存系数等参数)和损害程度。此方法为气田开发监测提供了更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向鱼骨井完井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建立了鱼骨井产量稳态耦合模型,以裸眼系列完井方式为核心内容,以微元段法为求解手段,定量阐述完井筛管对耦合流动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鱼骨井流压分布剖面和流率分布剖面。经分析认识到,完井筛管管外环形空间储层砂堆积层产生的渗流附加压降影响了油藏渗流,井筒流压和流率分布剖面相对于裸眼完井整体下降,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储层砂粒度中值和筛管挡砂精度,同时也受到渗流干扰作用的局部控制;完井筛管尺寸、管壁质量交换效应以及基管孔眼参数影响了井筒管流,使得全生产井段井筒流压分布剖面相对于裸眼完井更加陡峭。通过与经典产量解析模型对比计算,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计算气井续流量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续流量的大小影响着压力恢复曲线的形态及早期资料的应用。现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气体方程为桥梁,假定在关井瞬间井底流量为0,以相当于井底流量的地面流量注入,延长地面流动过程,随着假想流体的注入,井筒压力增大,将换算后的续流量输入SUN工作站对夺工线进行续流校正,曲线变异消失,径向流明显,模型诊断准确,解释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定产量压力导数方法、Peres卷积和反卷积方法对流动段压力资料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在流动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这3种方法能够求得可靠的地层参数。但Peres卷积和反卷积方法只适用于中期径向流动段,对受井筒储存和边界影响的早期和晚期资料无法分析;定产量压力导数方法的导数曲线通常未达到0.5水平线,多解性较严重。而恢复段的测试时间一般比流动段长,导数曲线比流动段完整,能够反映各种模型的流动特征。故提出一种新方法,即用拟稳定时间和拟稳定产量来等效开井流动过程,然后依据这两个参数采用典型曲线拟合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恢复段进行分析。应用新方法对10口井的恢复段压力资料进行了解释,并和直线分析方法(压力恢复方法一、二、三)以及平均产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新方法能够求得准确可靠的参数,并能对各种边界情况做出判别。  相似文献   

18.
ˮƽ��Ͳ�������������ɵ��о���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同常规的垂直井相对比,采用水平井开采能够大幅度增加油气井与油气藏的接触面积,改变油气藏中井筒附近区域的渗流方式,降低渗流阻力,进而可以利用较低的生产压差来实现更高的油气产量。因此对于稠油油气藏、大倾角多层油气藏、天然裂缝油气藏、薄油层油气藏、具有气顶或者底水的油气藏以及海上油气田的开采,水平井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水平井开采中,井筒沿程有流体不断地流入,使得水平井筒中的流动成为一种沿流动方向质量流量逐渐增加的变质量流动。由于油气藏中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水平井段的流动特点,还会出现油、气、水的多相流动,这就使得水平井段内的流动变得更加复杂。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动规律的研究是水平井产能预测、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选以及水平井完井设计优化等的基础。文章从物理模拟实验及数学模拟两个方面对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及原理分别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气井生产期间不进行井下测压即可确定井底流动压力和地层压力的新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气井回压试井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每口气井一旦确定了生产管柱,井口压力即与井底流动压力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建立每口井生产期间井底流动压力与垂直管压力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可根据井口压力实时获取井底流动压力,并根据产能公式计算地层压力。该方法无需测压即可确定井底流压和地层压力,操作非常简单,无需额外的测压成本并可随时掌握井底流动压力,及时提供给气藏管理部门确保气藏合理开发,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