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递矩阵法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递矩阵法实用性强,常用于计算集总参数模型的动态特性.JAVA语言则面向对象编程,且能方便地实现跨平台运行.根据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编制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程序,并以某型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为例,完成了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固有振型的计算,应用过程和结果分析充分说明了程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减小传动系统扭振响应,基于iSIGHT优化设计平台,集成自编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程序建立了反映系统振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以联轴器刚度为设计变量,以多个轴段的附加扭振应力最小为目标,采用Pointer全能优化器求解,实现了联轴器刚度优化设计。优化后,扭振角位移及轴段附加扭振应力都显著减小。结果表明,通过iSIGHT优化平台集成扭振分析程序,形成了一个快速有效的优化系统,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联轴器刚度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军用履带车辆发动机——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进行了综合研究。文中以国产某主战坦克为对象,通过大量的实车测量和理论计算,对传动系中联轴节的柔度对轴系扭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长轴系中各轴段之间扭振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进而就履带车辆整个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研究模型的建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某履带车辆扭转振动(以下简称为扭振)的计算和试验数据,就车辆动力传动轴系的扭振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着重指出,发动机与车辆传动系统配套使用后,其频率和振型的变化特点,以及同单机系统的密切关系。不论是发动机设计工作者还是车辆设计工作者,重视整车的扭振计算和试验并有效地加以解决,才能保证车辆的安全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双电机耦合驱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扭振问题,建立了包含两挡自动变速箱及行星排啮合刚度在内的传动系统集中质量模型;通过分析无阻尼自由振动振型,得到了传动系统各部分的相对振幅关系;计算了电机的临界转速,并找出了16个共振点车速;建立传动系统扭振模型,分别对急加速和缓加速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限制电机转矩变化率对改善扭振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分析和解决同时包含定轴与非定轴结构的双电机耦合驱动传动系统扭振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T-Suite软件建立了某超重型多轴驱动特种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非归一化多分支扭振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车辆在驻车变速箱空挡、驻车分动器空挡和车辆行驶3种工况下的扭转固有模态;通过试验获得了以上3种工况下系统的扭转固有模态.对比驻车变速箱空挡工况与驻车分动器工况可知,在联轴器隔振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变速箱对发动机的扭振特性影响不大.固有频率在驻车工况和行车工况下会发生偏移,因此,车辆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两种工况.  相似文献   

7.
以某12缸V型发动机为例,借用法国AMES im4.2.1动态仿真软件,采用频域和时域分析方法,分析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扭振的特点.从无激励振型图和Bode图说明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固有特性,从发动机激励下的扭矩和应力曲线图说明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疲劳强度特性,揭示了发动机共振特点,曲轴断裂原因,以及减振器、弹性联轴器和传动系统对于发动机扭振的影响.为车辆设计人员和发动机设计人员分析发动机曲轴断裂问题和车辆设计过程中发动机匹配问题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盖斯林格联轴节的振动特性出发,探讨了具有盖斯林格联轴节轴系的扭振计算方法,通过在八○式坦克上,采用刚性与弹性联轴节时的扭振特性计算与分析,以及对两种联轴节使用下的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响应进行的多点同步测量分析,阐述了盖斯林格联轴节对坦克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应用扭振计算程序设计联轴节动力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坦克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性质;建立了稳态随机扭转振动时激励的统计特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响应的统计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计算与试验,得到了某中型坦克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0.
某车传动系统扭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某车传动系统在采用橡胶联轴器和两种盖斯林格联轴器时的扭振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采用不同联轴器时传动系统的扭振特性.基于对三个方案的传动系统性能的分析对比,预测了传动系统可能存在的共振现象,并提出合理建议,这对于解决业已存在的扭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轴向运动系统广泛存在于诸如火炮发射系统、动力传送带、带锯、空中缆车索道等工程领域,理论上可将其抽象为轴向运动弦线和梁的力学模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建立了移动质量作用下轴向运动简支梁振动方程,利用Galerkin法对方程进行离散,采用Newmark-β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计算了移动质量对轴向运动梁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轴向运动梁的自由振动,移动质量的作用使轴向运动梁更多的模态被激起;移动质量速度越小,频域成分越丰富;在移动质量作用前半阶段,梁的振动频率较低,在后半阶段振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高普  项昌乐  刘辉 《兵工学报》2022,43(10):2443-2450
频率自适应变刚度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减振的关键。针对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立含变刚度扭转减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模型提出瞬态查表和稳态寻优结合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系统外部激励主导频率识别偏差,使变刚度扭转吸振器能够快速跟随外部激励主频,实现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仿真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控制方案能有效提升减振性能10%。  相似文献   

13.
利用傅立叶级数展开的方法推导了特定谐次扭角计算公式,利用MicroAutoBox进行了特定谐次扭振实时观测器开发,在DEUTZ1013的试验平台上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了采样步长、傅里叶变换周期数对扭振角位移计算精度的影响,为研究基于分缸控制的柴油机主动扭振抑制方法奠定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选择2个傅里叶变换循环和20°CA采样步长较好,其计算结果的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4.
横向补给高架索系统非平面振动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学军  张良欣  任爱娣 《兵工学报》2010,31(10):1403-1408
考虑高架索倾角、集中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横向补给高架索系统的非平面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利用Galerkin方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3阶模态离散,得到了常微分形式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借助Mathematica软件,对系统的非平面振动进行了动力学响应分析,分析了高架索倾角、张力波动等因素对高架索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张力波动对高架索动力学特性影响很大,它可以改变高架索的周期运动行为以及导致高架索振幅值的大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15.
高速柴油机曲轴扭转-纵向耦合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高速柴油机轴系的扭转-纵向耦合振动的机理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高速车用柴油机曲轴耦合振动的机理,建立了多质量模型的扭转及扭-纵耦合振动相结合的矩阵方程,并分析了其解析方法.采用新设计的三维振动测量装置对某直列六缸柴油机曲轴自由端的纵振进行了实际测量,与计算结果相比吻合.说明本文提出的分析高速车用柴油机曲轴扭-纵耦合振动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说明了导弹发射前弹体受到载机振动的影响,产生弹性振动,振动对弹体结构、内部仪器造成损坏.应用有限元法对弹体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推导出弹体的固有频率方程和强迫振动微分方程.通过方程计算了弹体的振动响应,以此确定减振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