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弹道成形水平攻坚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坚型图像制导导弹水平攻击坚固工事时,落角越小越有利于随进战斗部成功随进。根据简单的导弹运动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了一种同时带有落点和落角约束的弹道成形水平攻坚的最优制导律,给出了制导系统的弹道纵坐标、过载、弹道倾角随制导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不同的末制导时间对制导规律的影响,为型号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最佳毁伤效应,导弹一般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与战斗部相匹配的落角.基于导弹末端视线角速度和落角多约束条件,文中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和反演法设计了一种反演滑模制导律.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相对运动方程和末端视线角速度及落角多约束下的线性化模型,采用反演滑模设计方法设计了制导律,最后进行了六自由度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能有效实现期望落角和中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导弹的战斗部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或使导弹能够实现对特殊目标的打击,研究了一种纵向制导律.此制导律能够对落角进行约束,从而使导弹实现对目标的垂直攻击.对传统比例制导律进行了改进,在充分发挥导弹机动能力的条件下,设计了一种既能够击中目标,又能够满足对落角要求的轨迹预测比例制导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此制导律在对目标实现垂直攻击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导弹大落角攻击要求,提出一种适用于鸭/尾舵复合控制导弹的带落角约束制导控制一体化系统方法,解决了导弹末端攻击时单舵控制时的舵偏饱和问题.首先,建立了鸭/尾舵复合控制导弹一体化模型,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构建带落角约束的滑模面,并利用指数趋近律用以解决滑模抖颤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制导控制一体化方法能同时满足脱靶量和落角约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导弹破片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概率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导弹破片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概率计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制导误差规律、引信引爆点散布规律、引信引爆概率、目标坐标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给出了积分区间的确定方法.以某拦截弹破片式战斗部杀伤战术弹道导弹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战斗部破片的杀伤半径对提高战斗部的杀伤概率有利.  相似文献   

6.
图像制导空地导弹攻顶弹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地制导武器侵彻战斗部为达到最佳毁伤效能,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对落角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基于二次型最优理论推导了满足落点及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以远程图像制导空地导弹为背景开展攻顶弹道方案研究,针对纯惯导使用条件要求,提出了末导时间tgo算法,同时制导律参数以导引头框架角约束实现自适应.通过仿真计算验证弹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前言一枚导弹命中目标概率,主要是由制导方式和制导精度来决定。一般来讲,导弹并非都是采用全射程制导,大多数导弹在起飞段是无控的,这就与无控火箭一样,在启控点存在着弹道散布,即“启控点散布”。对反坦克导弹而言,启控点散布的研究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般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角小(如苏联“赛格”反坦克导弹发射角θ_0为7.2°~7.8°),初始段弹道高很低(如苏联“赛格”反坦克导弹初始段弹道高为0.9~8.8米),当制导系统还没有工作时,容易出现导弹由于某些原因提前掉地的后果。在红外测角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有导弹射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高超声速导弹以指定落角对目标进行饱和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攻击角度和攻击时间约束的末制导律,并基于此对导弹的末制导可行初始位置域进行研究。建立三维空间导弹运动模型,分别通过纵向通道和侧向通道制导指令实现落角和攻击时间控制,构成三维协同末制导律。考虑导弹过载和末速约束,采用上述制导律,以导弹末制导初始位置的坐标为设计变量,以实际攻击时间与理想攻击时间差为性能指标函数,建立并求解优化模型,得到导弹一维及二维可行末制导初始位置域。仿真结果表明:该三维协同制导律可使多导弹在同一指定时间以指定落角命中目标; 该位置域求解方法可求得给定约束条件下的各导弹末制导可行位置域。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估某制导炮弹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效能,建立了阵地雷达目标等效模型,确定了破片和冲击波对目标的毁伤判据.利用Monte-Carlo方法建立了制导炮弹的单发毁伤概率模型,计算分析了终点弹道参数对毁伤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制导炮弹的落角能有效提高单发末制导炮弹的毁伤概率,炸高对毁伤概率的影响与落角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制导炮弹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Ⅰ.前言在弹头和运载火箭分离时引起了弹头对称轴和进入速度矢量间的角偏差,这个进入角偏差是造成弹道式弹头散布的原因之一。当弹头穿过大气时初始攻角产生升力,由于升力不平均会引起散布。这一散布取决于在初始再入运动时升力矢量和它的空中旋转率(进动率)耦合的方式。已经表明,有两种进动状态,它们在不配平飞行中构成轴对称导弹的外摆线  相似文献   

11.
炮射导弹主要采用破甲战斗部高速金属射流侵彻毁伤目标;当材料、结构、尺寸等参数确定后,影响战斗部破甲威力的主要因素为炸高;以某型炮射导弹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Autodyn 2D有限元仿真软件构建炮射导弹战斗部模型,设定五组炸高对战斗部侵彻靶板过程分别进行仿真,得到炮射导弹的有利炸高为其战斗部直径的1.90~2.53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侵爆战斗部对钢筋混凝土靶的侵彻能力,采用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战斗部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板的研究。通过对战斗部穿透靶板后剩余速度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了命中位置对战斗部侵彻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计算侵爆战斗部对钢筋混凝土靶侵彻能力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战斗部与钢筋有接触时的侵彻能力明显下降,新方法基于战斗部对靶板3个典型位置侵彻的极限穿透速度得到战斗部平均极限穿透速度,更为全面地考虑了命中位置和弹靶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对空间机动目标的可靠拦截,研究防空导弹制导盲区情况下常规破片战斗部的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在已知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作为先验信息条件下,通过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估计制导盲区内目标潜在运动的状态集合;建立破片飞散的数学模型,根据目标状态集合和破片飞散特性求解防空导弹最佳交会状态和引信最佳起爆时间;采用Gauss伪普法,以末端弹目相对位置、弹目视线角和速度矢量夹角作为约束,求解导弹实时最优控制输入,使防空导弹到达最佳拦截位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引信最佳起爆控制和目标可靠拦截,对战斗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飞航导弹子母弹打击机场跑道,建立了子母弹抛撒的椭圆散布模型.考虑子母弹精度的影响,研究了飞航导弹子母弹封锁机场跑道的概率,并与弹道导弹子母弹做了比较.分析了散布区域大小、形状和进入角对跑道失效率的影响,为武器系统设计和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青平  陈刚  屈明 《含能材料》2005,13(4):222-224
利用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对截锥型战斗部的斜穿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穿靶速度、角度、材料性能以及导弹前舱段对战斗部斜穿靶性能的影响。由此提出,可以从增加战斗部材料的强度、韧性和改善战斗部过靶时的姿态等方面来提高截锥型战斗部的穿靶性能,同时还指出设计中应考虑导弹前舱段给战斗部穿靶带来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射击线技术的杀爆战斗部杀伤面积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杀伤面积进行计算时,通常借助统计学原理建立破片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向目标方向投影,从而得到破片密度和杀伤面积,提出了采用射击线技术描述全部破片的飞行轨迹参数和威力参数,完成杀伤面积的计算;基于杀爆战斗部破片飞散参数,建立了破片弹道射击线模型;对杀爆战斗部的杀伤面积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杀伤面积与导弹落速、落角、炸高之间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落角和炸高时,随着导弹落速的增加,破片杀伤面积增大;一定的落速和炸高时,随着落角的增加,破片杀伤面积也增大;在设定落速为500 m/s 时,计算落角分别为20°、40°、60°、80°、90°均存在一个使杀伤面积最大的炸高,由此可确定杀爆战斗部的最佳炸高。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墙体大孔径开孔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对混凝土墙体形成较大开孔的环形射流和中心爆炸成型弹丸(EFP)组合战斗部。针对环形射流成型过程中容易发生扭曲偏斜的问题,提出了变壁厚环形药型罩,通过两个偏心圆来实现环形药型罩的变壁厚,并用偏心距来决定壁厚变化的梯度。通过数值模拟,对4种不同壁厚变化梯度的环形药型罩成型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环形射流和中心EFP组合战斗部对混凝土墙体的破孔特性,得到壁厚变化梯度对环形射流形态的影响规律,确认最优的环形药型罩结构,保证环形射流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和形态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外扩角度。试验验证了组合战斗部的破孔能力,结果显示组合战斗部可以对混凝土墙体形成直径大于2.5倍装药口径的通孔。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靶中侵彻深度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弹头性能参数,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对射弹侵彻混凝土靶的深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无量纲侵彻深度与无量纲侵彻初始速度基本成线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轻气炮对素混凝土靶和钢纤维混凝土靶进行了侵彻试验,测量了射弹的击靶速度和侵彻深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弹头形状射弹侵彻素混凝土靶和钢纤维混凝土靶的无量纲侵彻深度与无量纲速度近似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雄星  邹金龙  王伟  苏思友 《兵工学报》2019,40(11):2204-2211
为解决侵彻引信高速侵彻时的信号粘连问题,提出了一种磁敏感侵彻计层技术。在侵彻引信内安装磁钢和磁传感器,当战斗部侵彻有限厚钢筋混凝土靶板时,引信内磁场的强度随靶板与战斗部相对位置的改变而产生显著变化,可作为侵彻穿层的响应信号。由磁传感器检测穿层响应信号,实现计层。根据所提出侵彻引信磁敏感计层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侵彻战斗部和钢筋混凝土模型,对侵彻过程进行了仿真。设计并制作了磁敏感模拟引信,使用钢网模拟钢筋混凝土靶板,进行静态半实物测试,验证了磁敏感计层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磁敏感侵彻计层方法不易受速度、振动影响,可以对大长径比侵彻战斗部在高速侵彻多层混凝土靶板时实现准确计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ANSYS/LS-DYNA的聚能射流侵彻装甲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大型工程分析软件,采用Johnson_Cook动态本构模型和多物质ALE算法,对某火箭弹中所用子弹进行聚能装药射流形成、侵彻钢板过程的数值仿真,得到与试验结果相近的聚能射流形成和侵彻的物理现象和规律,验证了该模型和数值算法的合理性。在聚能破甲战斗部的工程设计中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