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中频热推弯管机温度控制的原理,设计出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温度控制的硬件、软件。应用表明: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温度控制效果好,能够用于现场生产控制。  相似文献   

2.
子午线轮胎定型硫化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改造,从中总结出温度控制和温度补偿的重要性,通过PLC的引进,实现了硫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和补偿的高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模糊控制在热处理电阻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建林  陈超 《热加工工艺》2002,(5):58-59,62
分析了热处理电阻炉温度控制的对象特性,说明了常规控制器不能满足高精度控制的原因。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电阻炉温度控制,仿真表明它比常规的PID控制优越。  相似文献   

4.
彭明跃 《连铸》1998,(1):21-24
通过对涟钢一炼钢优钢连铸生产中钢水温度控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减少连铸过程中钢水温降的措施和优化的钢水温度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周铁托  刘永刚 《轻金属》1999,(11):37-41
描述有关低电解温度工艺技术条件的现场管理,如何由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控制基准温度与温度控制范围,实测电解温度校正模,电解温度稳定控制模型,AlF3添加控制模型等,形成一套完整低电解温度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6.
描述有关低电解温度工艺技术条件的现场管理,如何由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控制基准温度与温度控制范围、实测电解温度校正模型、电解温度稳定控制模型、AlF3 添加控制模型等,形成一套完整低电解温度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7.
从原理、实现方法和程序应用等几方面介绍了高精度水恒温系统。高精度水恒温系统作为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平台,可以实现对水温度的精确控制功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需要适时修改程序以实现各种环境的温度控制功能。高精度水恒温系统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功能,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温度控制精度高,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中小型电加热式快速热循环注射成型模具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首先给出了模具的温度控制参数,再对温度控制的硬件结构进行设计,并选定了PLC类型和人机界面设计软件,再对温度控制系统从硬件、软件、温度控制算法及人机界面交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K418高温合金细晶叶片铸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K418高温合金细晶叶片铸造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型壳材料和合理的浇注系统条件下,当型壳温度控制在1000℃,浇注时金属液过热温度控制在28~38℃,精炼温度不过高,则可获得健全的等轴细晶叶片。其晶粒度等级达到ASTM30~6.0。  相似文献   

10.
3t/h炉顶热风冲天炉及其节焦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介绍3t/h炉顶热风j中天炉结构的基础上,说明了该;中天炉的主要工艺参数:热风温度控制在400℃以下,铁液温度控制在1400~1450℃之间,炉渣FeO含量1.5%~2%,目前每次熔化时间为3-4h,平均层铁焦比12~14,总铁焦比9-10;该冲天炉节省焦碳的效果特别明显,可供有关铸造厂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tlab数值计算,对中厚板轧后冷却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中厚板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钢板厚度、终轧温度、冷却水温度、平均水流密度、钢板含碳量和冷却方式对钢板表面和芯部温度、终冷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芯部与表面的温差,在空冷阶段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在层流冷却阶段随着冷却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在返红阶段在较低的范围内趋于平稳。在相同的冷却时刻,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大,钢板表面温度、芯部温度以及芯部与表面的温差均增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和平均水流密度的增大,钢板表面和芯部终冷温度均降低。随着钢板含碳量的增加,其表面温度并不总是降低。与单水冷过程相比,间歇式冷却使钢板芯部与表面的温差更小,钢板温度均匀性更好,其对应的热应力也较小。同时,得到了终冷温度与钢板厚度、终轧温度、冷却水温度和平均水流密度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钢板终轧温度对钢板终冷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钢板厚度和平均水流密度,冷却水温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根据超短脉冲激光同材料作用的原理,材料通过光化学机制被去除,加工区域的瞬时温度将超过材料的气化温度值。通过热成像仪对皮秒激光旋切制孔过程中的加工区域进行实时观测,研究了皮秒激光打孔过程中的热过程,比较了同轴气体的存在对加工区域温度场的影响,指出在皮秒激光旋切制孔工艺中,并未观测到单晶材料加工区域的温度升高到气化、液化温度以上的情况,加工区域的温度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从宏观上看,皮秒激光制孔工艺属于"冷加工"范畴。提出的通过热成像仪对制孔过程在线控制的方法,可为单晶材料超快激光打孔工艺参数的优化及过程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汽车外环境因素对于汽车室内的温度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数值仿真法分析了环境温度、日照强度、车外风速等热负荷对车内温度分布的影响,并考虑紊流流动和车外壳与座椅的耦合传热,对车内的流动状态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暂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体表面为动态变化的非均匀温度场,车体不同位置处的表面温度梯度差别较大,最高温度部位位于车顶部,车体两侧从上到下温度逐渐递减,且车外风速越大,车体的温度越低.空调开启瞬间,车内流场为复杂的紊流流动,后排座椅周围的空气温度较前排的温度率先降低.本研究可为汽车内热舒适性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管线钢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多采用多层焊,其焊接过程较单层焊更为复杂。利用SYSWELD专业焊接模拟软件,对X80管线钢中厚板平板多层焊焊接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及层间温度对焊接温度场和熔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接温度场的最高温度下降,熔深减小。提高预热及层间温度对温度场无显著影响。残余应力集中在焊缝及近缝的热影响区。最大纵向残余应力出现在打底层的焊缝根部,其峰值大于横向残余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15.
智能温敏涂层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涂层,其具有实时检测温度变化的功能,可以达到涂层使用过程中温度异常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了外部测温装置检测的误差以及测温时的不便利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温度检测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稀土离子检测温度时所利用上转换发光的原理,其测温优势在于实时检测,没有外接测温等方式对工件的形状尺寸要求,没有测温延迟。但不同稀土离子的测温温度段存在较大不同,无法兼顾所有的温度范围。还介绍了基于稀土荧光离子的温敏热障涂层的应用原理,该涂层在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测温以及热障涂层性能检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不同的材料体系及其温度检测范围,分析了温敏热障涂层目前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温退火二次升温阶段的退火温度及露点温度对HiB取向硅钢表面硅酸镁底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退火二次升温阶段的最终温度在1100~1170 ℃范围内时生成的硅酸镁底层质量较好;当退火气氛中存在水蒸气时,会降低硅酸镁底层的质量,且水蒸气含量越高,即露点温度越高,硅酸镁底层的厚度越薄,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回复加热温度条件下Ni47Ti44Nb9合金的回复应力进行测定,分析了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回复加热温度,冷却时产生的回复应力矿随加热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并得出在管接头等应用中,回复加热温度在20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元体系的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交变温度场下Ni75AlxV25-x合金组织的筏化现象以及温度、成分改变时各相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交变温度下DO22有序相具有显著筏化趋势;Al含量较高时,L12有序相在弹性软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筏化现象;当交变高温温度一定时,与恒定温度场时效后的合金相比,L12有序相的体积分数平衡值稍高,随着时效的进行和交变高温温度的升高,L12有序相的体积分数平衡值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A blad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used in an aero-engine. Blade forging is a three- dimensional (3D) complex forming process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large 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the forging process of blade, plastic wo…  相似文献   

20.
Coating temperature is important for the coating reli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 A novel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approach for substrate and coating temperatures is presented. It is based on infrared (IR) pyrometry combined to specific robot spray trajectories in order to avoid harsh environment of spray workshops. The temperature evolution is continuously detected and recorded during preheating, spraying and cooling stages. The two specific factors, periodic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hermal cycle relevant to one robot spray cycl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 These two factors are successful in describing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during experimental processing sets. Finally,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Z-type robot spray trajectory parameters, including spray distance, scanning velocity and scanning step on coating tempera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two factors, is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temperature has no evident difference as a fun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and no fixed relationship with scanning step, but just is dominated by the heating time of plasma jet and particle flux. Therefore, the selection of optimal scanning velocity just needs to take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decreases when scanning step increases, but both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fluctuatio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pray distance and vice versa.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 control experiment of sprayed coating temperature is presented to obtain constant temperature cycles by means of adjusting robot trajectories, cooling, among other considered operating parameters. Excellent control performance i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