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淮》2018,(12)
正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京、津、冀、鲁地区和淮河流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连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缺水,凸显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南水北调是国家战略性工程,其东线的主要供水目标是补充沿线城市工业用水,同时改善淮北乃至北方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用水条件。东线工程江苏段具有不同于其他调水省份的特点,其既是水源地、输水区,又是受水区,其供水对象不仅有城市工业生活用水,还有用水比重较大的农村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部分,其运行实践可以看作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模型实验。通过收集江水北调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泊的水文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水位、流量过程及主要泵站的引排水量,评价江水北调工程运行对沿线水文情势的影响,为科学评价东线工程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万家寨引黄工程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工程建设给沿线区域带来了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给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带来了机遇。要科学地处理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通过开展工程废弃物整治、植被恢复、绿色通道工程、生态园林村建设、窗口工程、环境污染防治等措施,推动沿线区域生态工程建设,使得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按照计划,该工程建成后,将每年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m3,扣除输水损失后净补水量为1.1亿m3。该工程总投资388 713万元,工程任务是为沿线部分地区农业供水和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缓解沿线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和当地生活生产条件,并可作为沿线地区抗旱应急备  相似文献   

5.
节水为先 要以节水为前提 ,治污为关键 ,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 ,正确处理调水规模和工程建设方案与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把节水作为解决北方缺水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特别要重视发挥水价对促进节水的重要经济杠杆作用。适度从紧 依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成果 ,要严格控制调水规模和工程建设规模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和过多的积压投资。责权挂钩 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把调水水量的分配与节水、治污、水价改革、限制地下水超采、配套工程建设等措施相结合 ,沿线省 (直辖市 )政府对所分配的水量做出承诺 ,供需…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7月31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正式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沿线部分地区农业供水,缓解沿线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为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保持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沿线地区提供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受水区灌溉面积31.00万hm~2,其中河南12.87万hm~2、河北18.13万hm~2。该工程自河南濮阳新、老渠村引黄闸引水,经1号分水枢纽入南湖干渠(引黄入冀补淀总干渠),沿第三濮清南干渠穿越卫河,利用现有河道沟渠最终输水入白洋淀。引水线路全长482km,其中河南境内约84km、河北境内约398km。工程全部采用自流输水方式。该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水利部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水利部计划2015年下半年开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第71次总理办公会议明确了近期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是:缓解京、津及华北等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以解决沿线城市用水为主。具体工程的实施安排应根据供水的主要目标、资金筹集和前期准备工作等情况,分别轻重缓急进行部署。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8.
张慧  沈林栋  张凌东 《山东水利》2007,(8):75-76,79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将对山东受水区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当地水资源配置、水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能够缓解山东受水区沿线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能够促进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建设时应采取措施减少两岸次生盐碱化,控制或减缓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工程,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定。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改变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而且有利于提高沿线地区的供水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有利于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缺水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表现,已引起全社会之关注。解决河南缺水的几种途径:一是挖潜节水,充分利用法地水资源;二是从黄河干流引水;但均受到水资源量少的制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缺水状况。只有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华北调水之势,从长江调引部分水量,才是解决河南省缺水的根本途径。长江有水可调,且水质优良;中线工程技术上可行;地理条件也有利于自然引水,输水,供水。中线工程对河南省也有不利影响,主要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京、津、华北平原缺水情况,缺水对京、津、华北平原地区的种种影响,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及华北平原区域生产、生活及环境用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工程概况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进口引水,向沿线城乡生活、工业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一项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主要由取水口、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和阀井等多种建筑物组成,其中孟楼—七方倒虹吸段是该工程主要建筑物,采用管径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分析了西南地区水资源特点以及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工程性缺水等突出问题,论述了解决西南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的思路、措施以及在实施中应引起特别关注的环境影响、工程配套、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工程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燕 《治淮》2002,(7):10-1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下简称东线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从长江下游取水,主要为天津及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供水范围分为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和山东半岛3片。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天津、河北、山东半岛和输水沿线的城市缺水,并为农业  相似文献   

15.
王昆  文小玲 《陕西水利》2011,(5):141-142
作为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的耀州区,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对于解决水资源供需错位矛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集雨水窖工程在当地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行管理进行了探索,经过效益分析,认为在该地区发展集雨水窖具有潜力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正>缺水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要素,制约了河北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河北省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年均调入30亿m3长江水,但供水的对象为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河北省中南部尤其是黑龙港地区严重缺水,农业灌溉问题仍不能解决。近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落实《中共中央国  相似文献   

17.
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摆脱水荒的困境,改变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均衡,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的调水就自然成为人类重新分配水资源,缓解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但由于输水工程都会迅速改善受水区的缺水情况。促进受水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人们对输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忽视。针对此问题,着重分析了输水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调水工程,对于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建设,为保障工程建设而展开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征迁安置工作的实践为基础,探索新时期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和谐征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干旱缺水地区,大力发展河水自压滴灌是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紧缺矛盾的有效途径,而影响河水自压滴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洪水期大量悬移质泥沙对滴灌系统的堵塞。本文从设计原则、工程位置选择、水力要素计算、平面布置、防渗结构设计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河水自压滴灌平流式沉沙池工程各部分设计要点,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洪水期悬移质泥沙对滴灌系统的堵塞问题提供了完善的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院完成的"敦煌市党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结合多年从事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经验,提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处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敦煌市党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设计特点,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