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高伟  易成  谢和平  王建强 《工业建筑》2002,32(11):1-4,27
通过钢纤维混凝土 4点弯曲试验 ,对经典的刚度衰减法等一系列描述损伤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同时对依赖于应变的分段损伤模型进行了分析 ,认为修正后的刚度衰减模型更能够反映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弯曲损伤的发展规律。此外 ,对于以损伤耗散能量法建立的岩石损伤模型 ,利用弯曲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同样可以用来描述混凝土弯曲损伤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机制砂混凝土(MSC)与河砂混凝土(RSC)在5种应力水平下的等幅弯曲疲劳试验,进行了混凝土弯曲疲劳寿命的Weibull分布检验,拟合了用于确定等幅荷载下弯曲疲劳寿命的SN-Pf方程,并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进行了显微分析.结果表明:MSC和RSC的弯曲疲劳寿命分布均符合两参数Weibull分布,MSC弯曲疲劳寿命离散性整体小于RSC;在相同应力水平下,MSC的抗弯曲疲劳性能优于RSC,且其弯曲疲劳寿命的应力水平变化敏感性小于RSC;弯曲疲劳寿命为2×106次时,MSC的弯曲疲劳强度折减系数为55%,RSC的弯曲疲劳强度折减系数为53%;MSC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大于RSC,且界面过渡区密实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木材的粘弹性是木材的主要力学性质之一,本文对速生杉木进行了弯曲蠕变试验,确定了四元件粘弹性流体模型中的元件参数,试验表明杉木的弯曲蠕变与含水率、应力水平、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混杂纤维改性混凝土的韧性作用机理,以镀铜微丝钢纤维和纳米碳纤维掺量为参数,制备了混杂纤维高强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弯曲韧性试验。基于试验数据,绘制荷载 挠度曲线,以弯曲韧度比为量化指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试件样本空间进行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与镀铜微丝钢纤维在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开裂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层次的改性作用,使混凝土峰值荷载变形得以改善的同时,提高其极限荷载、初始弯曲韧度比和弯曲韧度比;初始弯曲韧度比最大提高幅度为34.5%,HS-S9C6试验组弯曲韧度比达0.84,且随挠度增长,弯曲韧度比下降速率较慢,混杂纤维较好地发挥了改性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韧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种砂浆砌筑的22件蒸压灰渣页岩砖砌体试件的弯曲抗拉试验,对该砌体在弯曲拉应力作用下的抗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砌体的破坏特征与弯曲抗拉能力.研究表明:砌筑方式与施工质量对蒸压灰渣页岩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影响较大,砂浆强度对砌体弯曲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依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该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杨伟军  祝晓庆  禹慧 《建筑结构》2006,36(11):71-72,67
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弯曲抗拉强度。试验和分析研究表明: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弯曲抗拉强度试验平均值要低于粘土实心砖砌体的弯曲抗拉强度平均值,但要高于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还提出了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弯曲抗拉强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公式中的系数。  相似文献   

7.
薄板、薄壳和细杆等是组成复杂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在可展结构等特殊空间结构中会表现出大变形大转角,目前这些分析试验仍是难题.基于四点加载原理,利用自平衡活动弯曲机构,研制了新型纯弯曲试验装置.结合MTS试验机加载,形成有效纯弯试验方法.根据弹性工程理论,推导了纯弯曲率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GFRP细杆纯弯曲试验和参数分析,得到表征材料弯曲性能的参数,这对实际工程设计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属材料的弯曲试验是建材机械制造行业进行原材料入厂检验的一项主要检查项目。国标的修订应引起我们从业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低弹性模量纤维混凝土剩余弯曲强度的力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适合于评价低弹性模量纤维混凝土弯曲特性的剩余弯曲强度概念,并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垢剩余弯曲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弯曲韧性指数相比,低弹性量纤维混凝土的剩余弯曲强度不仅可以更好地评价纤维混凝土弯曲开裂后的强度和韧性,而且可用来简化配筋纤维混土正截面强度计算,具有显著的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18组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和荷载-挠度曲线特性,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弯曲破坏过程和特点,计算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延性指和钢纤维的界限体积掺量。采用无量纲化方法,获得了实用延性指数计算模型,试验结果和已公开文献结果都验证了本研究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基于SCE-SF4标准的弯曲韧性比指标评价了钢纤维混凝土弯曲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弯曲韧性比和等效弯曲强度,但对初裂强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胡信芳  徐洁 《工业建筑》2006,36(Z1):280-283
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CB 50010-2002)中相关公式,推导出受弯构件截面高度和配筋的控制计算公式和具体控制值,使设计方便、简捷、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为进行多孔混凝土基层路面的结构设计,需研究其应力-应变特性.通过小梁试件三分点加荷试验及棱柱体试件轴心抗压试验,分别测试多孔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弹性模量.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多孔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与弯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之间分别符合相关性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并据此得出多孔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与弯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表,作为其弹性模量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3.
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试验设计制作了7根配有500 MPa细晶粒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变化保护层厚度、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分析研究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试验结果显示:应用500 MPa细晶粒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承载力的实测结果与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值比较接近,可以继续沿用现有的规范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混合配筋(混合配置FRP筋和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性能,设计了4根混合配筋混凝土梁(1根梁承受静力荷载,3根梁承受等幅疲劳荷载),进行了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破坏始于受拉钢筋的疲劳断裂,GFRP筋断裂或者基体开裂剥落,随后压区顶部混凝土压碎; 破坏时纯弯段出现1条或2条主裂缝,钢筋疲劳断口光滑,未出现静力拉断时的屈服和颈缩现象; GFRP筋疲劳破坏未出现静力受拉破坏时纤维“扫帚”型破坏模式; 疲劳加载后构件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挠度,残余挠度随着疲劳次数和疲劳上限荷载的增加而增大; 疲劳过程中纯弯段基本不出现新裂缝,均是沿已有初始裂缝扩展; 基于有效惯性矩法的刚度计算值和基于刚度解析法的刚度计算值均大于试验值,偏于不安全; 基于EN 1992-1-1:2004提出的刚度预测模型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且刚度计算值小于试验值,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5.
卢钦先  胡狄 《工业建筑》2008,38(4):46-49
在分析规范中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后,通过推导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以限制钢筋应力来实现裂缝宽度控制的方程,结合裂缝宽度限值和影响因素典型取值,得到钢筋应力限值的简化计算公式。只要钢筋应力限值达到要求即可实现裂缝宽度控制,可避免对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的验算。最后比较分析了各种规范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研究钢纤维混凝土试件之间的尺寸效应为目的,通过试验,对不同尺寸试件在腐蚀龄期内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进行测试,按照定义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尺寸效应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浸泡环境下试件之间的尺寸效应值。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相同尺寸棱柱体试件的折后抗压强度折算到标准试件抗压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是相同的,不同尺寸的棱柱体试件及其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尺寸效应值分别为0.94、0.86、1.00;其抗折强度尺寸效应值分别为0.73、0.77、1.05。本工作为在腐蚀试验中采用小尺寸试件代替标准尺寸试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非线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采用基于修正的拉格朗日法描述的八节点超参数壳体单元,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结合混合强化本构关系,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压弯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弯扭屈曲进行计算机模拟,系统分析了H形截面压弯钢构件的滞回特性,以及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构件轴压比和长细比对压弯钢构件弯扭屈曲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提出了强烈地震条件下,H形截面压弯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保持整体稳定,满足延性要求,具有较高屈曲后强度的长细比和板件宽厚比限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机场道面混凝土脆性,通过混掺高性能粗聚烯烃纤维(PP)和细聚乙烯醇纤维(PVA)来提高道面混凝土韧性。通过四点弯曲试验,测得了梁试件荷载 挠度曲线,分析了2种纤维体积掺率混掺对改善三级配机场道面混凝土弯曲韧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纤维混掺可明显改善混凝土抗弯韧性;PP的掺入使荷载 挠度曲线出现了2次峰值;PVA体积掺率为0.2%或0.4%时,随着PP掺率增加,韧性指标值P300,P75,P50均呈增大趋势;PP掺率的增加对后期韧性指标值P75,P50的提高更为显著;增加PVA掺率对提高第一峰值强度较为显著;PP和PVA分别以体积掺率1.1%和0.4%混掺时,机场道面混凝土抗弯韧性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冻融作用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快速冻融试验后试验梁的纯弯试验,研究了梁截面混凝土应变、挠度开展情况及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相同荷载下梁的挠度也明显增大,梁的刚度逐渐减小。结合快速冻融试验结果,基于已有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的分析,选择了合理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分析,试验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为多因素影响下梁承载力损伤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这种新型材料对结构进行修补加固不仅可以改善结构的性能,而且可以几乎不增加结构的截面尺寸。但由于纤维材料的脆性特征,在达到其极限抗拉强度时会发生拉断破坏,这对于结构来说是不安全的。为此,取单筋矩形梁研究,针对不同的纤维编织网的用量给出增强梁的两种界限破坏状态,并给出这两种状态分别对应的配网率与钢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平截面假定,给出TRC增强受弯构件在三种破坏形态下正截面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包括一次受力和二次受力的情况。最后,结合试验数据说明第一种破坏模式的不利性,且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