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油气研究最终要归结到油气聚集成藏上来,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种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上储、找到更多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褚庆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2,13(3-4):52-54
油气研究最终要归结到油气聚集成藏上来,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种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上储、找到更多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气研究最终要归结到油气聚集成藏上来,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种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上储、找到更多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气研究最终要归结到油气聚集成藏上来,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种模式,对该地区沿气挖潜上储,找到更多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含油气盆地中,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 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4种成藏模式,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6.
刘庄地区沙一段是该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通过对工区内储层和构造特征的精细研究,解剖了沙一段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成藏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工区油气聚集成藏的四种控制因素:构造发育史及构造格局控制着油气富集区的分布、II级和III级断层控制油气的运移、构造位置决定了油气富集程度、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油气富集;总结了沙一段主要油气聚集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即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正向地垒构造样式运移成藏模式和断节构造样式运移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含油气盆地中 ,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 (藏 )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 4种成藏模式 ,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高青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分析了高青油气田的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具有独特的成藏地质背景,油气成类型丰富多样,油气沿高青大断层呈带状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该模式,高有大断层及馆陶组泥岩盖层对油气分布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成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大部分已经成熟.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南部和北部扇三角洲体系大多数都伸入生油区内.形成纵向交互叠置的多套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和断裂系统构成。在砂体内部,由于孔隙结构分布差异导致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油气运移成藏从核一段沉积末期-廖庄组沉积期开始,延续到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时期,而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剥蚀期是主要的充注成藏时期。根据油气成藏特征,在泌阳凹陷划分出3种典型的成藏模式,分别为早期成藏晚期连续叠加成藏模式、早期成藏晚期断层调整成藏模式和早期运移、断层调整、晚期充注成藏模式;在油气成藏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北部斜坡带和南部陡坡带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层位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方正断陷东、西部的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类型及对油气成藏作用存在差异性,西部主要为早期形成的断裂,对油气成藏起遮挡作用,东部主要为长期发育断裂,对油气成藏起运移输导作用;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存在着差异性,东部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较西部断裂高,东部油气分布层位多,西部油气分布层位少;油气运移方向和圈闭类型存在差异性,西部油气主要发生侧向运移,圈闭为断层遮挡、不整合遮挡和砂岩上倾尖灭圈闭,东部油气主要发生垂向运移,圈闭为断鼻圈闭;油气成藏模式明显不同,西部为油气侧向运移,在构造高部位的反向断层遮挡、不整合遮挡和砂岩上倾尖灭圈闭中聚集成藏,东部为油气垂向运移,在断层下盘断鼻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勘探新领域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 ,是中国近海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单元。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逆冲断裂下降盘 ,具有构造和缓 ,地层剥蚀弱等有利条件 ,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实现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大突破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罗群  庞雄奇 《石油学报》2003,24(2):24-29
断裂控烃理论指出:“断裂是陆相盆地控制油气生、运、聚、散和分布的根本原因;断裂与油气藏的关系是枝与果、藤与瓜的关系;科学的勘探思路是以断裂为基本线索,沿枝(断裂)摘果(油气藏),顺藤(断裂)摸瓜(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的断裂控烃特征研究表明,断裂对油气的生、运、聚、散和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腹地控烃断裂发育,资源潜力巨大,具备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最有利取得油气勘探大突破的重要地区,其中牛东—一里坪凹陷的鄂博梁Ⅲ号—伊克雅乌汝—鸭湖—台吉乃尔构造带、中南隆起区的碱石山—落雁山—船形丘、大风山—红三旱三—四号构造带应成为取得油气勘探大突破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分布规律的影响,以断裂为主线,结合成藏地质条件,系统研究了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并通过建立断裂输导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地垒或半地垒、背斜负花状组合和背斜断阶等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时,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大,油气可跨越盖层在中、浅层聚集成藏;且盖层段断裂密度越大,油气穿越盖层富集的层位越浅。Ⅴ型和Ⅵ型断裂为油源断层,且两条或多条交叉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并选择砂地比大于20%的储层中发生断储分流运移。充注到断层圈闭中的油气在断层古、今封闭性均较强下才能大规模聚集和保存。与Ⅰ型、Ⅱ型和Ⅳ型断裂相关且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以及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大于90~95 m的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是深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高砂地比储层以及断层侧向封闭性好的正向局部构造是中、浅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酒泉盆地青西-老君庙复杂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本文针对鸭儿峡地区古近系断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开展了综合研究。通过鸭儿峡地区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明确了断裂与烃源岩分布、构造发育及油气运移的关系,结合区域沉积特征研究及研究区内勘探现状,厘清了该区油气成藏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鸭儿峡地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模式。基于该区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优选出有利勘探区块。通过本文研究,明确了断裂在鸭儿峡地区油气成藏方面的重要控制作用,探索出一套青西-老君庙复杂断裂带内断块-岩性油藏勘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牛庄洼陷洼槽带浊积砂岩体油气成藏与富集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从断层输导、成藏期储层古孔隙度及砂体-断层配置关系入手,对区内沙三中亚段砂体成藏与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仅被单断层切穿的砂体油气无法成藏,只有同时被2条或多条断层切穿的砂岩体才能使油气有效成藏。具备成藏条件的砂岩透镜体,其成藏期古孔隙度越大越有利于油气富集。因此,至少被2条断层切穿且成藏期古孔隙度较大的砂岩体是研究区的有利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为牛庄洼陷洼槽带砂岩透镜体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断层的形成及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明北大港潜山滨海断层对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成藏的控制作用,基于大量地震资料及各时期的底面构造图,精细刻画了滨海断层发育特征,并结合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分析两者之间油气成藏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断层东段断层发育程度最强,中段稍弱,西段最弱,东段发育大量花状组合构造,以...  相似文献   

17.
对于松辽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油气勘探新区——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类型、储量丰度、油气相态等方面刻画了该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划分出S2、S203和S201等3个油气运聚单元,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明确了油气分布有序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北部洼陷带向西部构造带,该区油气分布在相态上体现为气藏—油气藏—油藏的有序变化,油气藏类型上则表现为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的渐变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上呈现出储量及其丰度逐渐增加的趋势;(2)该区油气分布有序性受控于3种因素,断—源时空配置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相态分布的有序性,不同运聚单元边界条件的差异性控制了油气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断—源—砂—盖配置的差异性则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的有序性。结论认为,S201运聚单元的油气成藏条件最为优越,源—断—砂—盖配置最好,勘探潜力最大,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18.
陈堡地区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油气的分布和聚集与断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又可作为油气聚集的遮挡物。断裂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如何,将确定油气的聚集层位及分布范围。笔者通过断裂对油气运聚条件控制的分析,指出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及成因类型、断层的活动期控制着油气的运聚时期及层位、封闭性断层与泥岩盖层的组合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最后建立了该区的断裂的控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基底结构复杂,潜山形成机制多样,潜山的分布预测、储集性能评价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是进一步评价潜山勘探潜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钻井岩心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研究了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潜山的形成主要与控盆断裂、褶皱构造、反转构造的发育相关;基岩储层普遍低孔低渗,构造裂缝是改善储集性能的关键,总体上越靠近断裂带,裂缝越发育;潜山能否富集成藏取决于基底与烃源的接触方式、裂缝的方向及开启性与烃类运移方式是否一致;桑北、桑南基底潜山直接与烃源岩接触,供烃有利,有利于形成基底油气藏;中央构造带、七棵树和秦家屯等地区基底潜山幅度低,距离大断裂位置相对较远,基底主要以断层和不整合面与烃源岩呈间接接触,对基岩油气成藏相对有利;通过该研究在梨树断陷识别出20多个潜山圈闭,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西部桑树台潜山带和中央构造潜山带为下步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基岩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输导体系和鼻状构造的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鼻状构造则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根据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弱构造带主要存在两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宽缓斜坡带远源-阶梯状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在超压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以砂体的侧向输导为主,配以断层的垂向调节呈阶梯状运移,具有多层系、远距离成藏特征;另一种是平缓斜坡带近源“-Z”字型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在浮力的驱动下,通过断层的垂向调节和砂体的侧向输导呈“Z”字型运移,具有多层系、近距离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