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中游水利水保工程减水减沙及其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测水沙量变化入手,分析探讨了黄河中游近年来水沙量变化原因及其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利水保工程和气候因素的双重作用,使得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水沙量锐减,其中减水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增加并逐步细化,且使下游断流现象加剧;减沙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减少。分析后指出,多沙粗沙区必须加速治理、少沙清水区和黄河下游要节约用水,才有可能缓解黄河下游的断流和中常洪水高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水利水保工程和气候因素的双重作用 ,使得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水沙锐减 ,虽然减沙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减淤 ,但减水特别是含沙量较小区的减水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增加并逐步细化 ,且使下游断流现象加剧。本文经分析指出 ,多沙粗沙区必须加速治理 ,少沙清水区和黄河下游要节约用水 ,才有可能缓解黄河下游的断流和中常洪水高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水利水保工程和气候因素的双重作用,使得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水沙锐减,虽然减沙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减淤,但减水特别是含水量较小区的减水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增加并逐步细化,且使下游断流现象加剧,本文经分析指出,多沙粗沙区必须加速治理,少沙清水区和黄河下游要节约用水,才有可能缓解黄河下游的断流和中常洪水高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地形图是防洪、灌溉、河道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图件,担负着规划黄河下游河道防洪、抢险等重要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地形图共测绘了4次。随着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的发展,地物、地貌变化日新月异,测绘大比例尺河道地形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测绘大比例尺河道地形图,使之成为治理黄河的可靠、负载信息丰富的地形图资料,从测图范围、比例尺选择和成图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定陶县位于菏泽地区中部,属淮河流域,黄河冲积平原,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原河道建闸发展引黄灌溉,是开发利用黄河水源的新途径。1 平原河道建闸的规划方案 根据定陶县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特征及引蓄水的需要,制定了梯极建闸规划方案。在全县自西向东地面高差10m的情况下,进行等高布置,梯级开发,划分为3  相似文献   

6.
程绪水  万一 《中国水利》2013,(13):42-44,51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较为严重地区,流域内水生态问题突出。为做好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淮河流域生态用水调度专项研究,以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为目标,构建了生态用水调度体系,提出了生态用水调度方案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浅谈防洪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历来是淮河流域重点防洪城市,外围行洪河道有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淮沭新河等,城区有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等河道穿城而过,域内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但淮安又是"因水而兴"的城市,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8.
我作为一个水文化研究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对《水文化初探》一书即将出版感到兴奋,特书此文表示祝贺。 水文化的研究在我国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淮河流域是最早提出水文化问题研究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能够编辑出版一本集学术性、社会性、知识性为一体,较为系统地向广大读者介绍水文化科普性知识的书是很难得的,这是与淮河和淮河流域的特定环境有一定关系的。 淮河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水环境污染状况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学 《治淮》2001,(2):9-10
南四湖流域属于淮河流域泗运河水系,流域总面积31700平方公里,通过河流汇集苏、鲁、豫、皖4省32个县市区的来水。南四湖流域河道众多,密布全境,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91条,总长度1516公里。湖东各河多属山洪河道,源短流急;湖西各河为坡水河道,径流季节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一、淮河流域省际边界概况淮河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涉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27市(地级)67个县区。省际边界线长约3000余公里,可分为鄂豫边界、鄂皖边界、豫皖边界、豫鲁边界、皖苏边界、皖鲁边界和苏鲁边界。流域省际边界河道中流域面积在20km2以上的有169条,流域面积在20km2以下的省际边界河道更多。  相似文献   

11.
王蓓  周立霞  刘辉 《治淮》2005,(8):11-12
淮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之一,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和黄河之间.淮河流域的水系复杂,有许多跨省河流.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全长1018km.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约为19万km2和8万km2.本文只讨论淮河水系(以下简称淮河流域).  相似文献   

12.
天桥泉域岩溶水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桥泉域内泉水出露于黄河河道,泉水流量较大,对黄河水起一定的补充作用,文中就泉域岩溶水基本特征、水资源量等进行了评价,为保护和开发泉域岩溶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四省,跨省河道达数百条,历史上黄河夺淮后,水系紊乱,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水事矛盾十分突出,是我国省际水事矛盾频发地区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口逐渐增多,地方自主权加强,《水法》宣传贯彻不力等因素,致使一些省际相邻的边界地区常常不按规划,不经协商,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修建有损邻省的水工程,使许多水事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为了使省际边界地区安定团结,促进工农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徐州运河的变化与沂沭泗水系的变迁密切相关。一方面,在徐州境内,运河借助天然河流——汴河与泗河,作为航运河道;另一方面,黄河夺汴夺泗、运河的改道以及建国后的整治,使沂沭泗水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把原本属淮河流域的淮河下游水系,划分出沂沭泗独立水系。  相似文献   

15.
浅析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达 《中国水利》2003,(19):29-31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相似文献   

16.
水少沙多是黄河下游灾害的根源。针对水少,将南水北调中线黄河以南总干渠引水流量扩大为1500m~3/s,在6月21日至9月30日的汛期100天中,从丹江口水库及唐白河调截汛水83亿m~3入黄河冲沙,每年可减少河道淤积1.0~1.5亿t,使下游河道的淤积得到一定的缓和。调汛水与淮、海平原供水区用水无争,对丹江口水库效益无大影响。遇黄河大洪水时,根据预报暂停调水,错开洪峰,不会给下游防洪添加威胁;遇中常洪水增加防汛负担和滩区淹没的机遇是暂时的、过渡性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是研究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问题和河床演变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目前针对黄河下游应用最普及、最完善的数学模型。运用水动力学基本理论和软件工程理论研究开发下游河道泥沙冲淤计算模型可视化平台。将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河道断面参数等有关数据纳入可视化空间,增强了系统数据可视化管理功能,建立起具有数据管理、方案管理、方案输出、结果查询、方案比较等主要功能的系统平台,整体构成对河道泥沙冲淤计算的全过程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情,直接或间接与水土关系的不协调有关,水不养土、土不涵水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削弱了土地的生产力,而这一省情的病根源于甘肃特有的地形地貌所决定的水土空间布局,即"水低地高"的基本形态。借鉴我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将岷江一分为二、造福成都平原人民的奇迹,基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增水量调水线路必经甘肃的实际,提出在刘家峡水库上游海拔1 800~1 900 m之间将黄河也一分为二,分为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形成弦弧双路循环的格局,其中人工河道即弦线自西南向西北沿海拔1 800 m左右的等高线以0.04%左右的比降缓慢自流至景泰台塬地区海拔最高点1 773 m处,然后再分几个方向自流灌溉后回归黄河天然河道,从而变"水低地高"为"水高地低"。这一弦弧双路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促进黄河刘家峡至黑山峡之间1万多km~2生态脆弱区和石羊河下游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可惠及规划的大柳树灌区,使其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储备基地,而且有利于减缓沿黄灌区的盐碱化危害,减轻下游宁蒙河段河道淤积及防洪、防凌压力。  相似文献   

19.
王先达 《中国水利》2003,(10):29-31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相似文献   

20.
贯彻新《水法》预防调处省际边界水事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鹏 《治淮》2002,(11):5-6
淮河流域省际边界线长达3000公里,涉及5省27市(地)66县(市、区),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省际边界河道约170条,绝大多数系平原河道,上下游、左右岸在防洪、除涝、灌溉、排水等方面存在复杂的水事关系,经常发生水事矛盾,是我国省际水事纠纷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8年《水法》颁布实施以来,按照互谅互让、团结协作、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