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从战术层面提高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导引头截获岛礁区舰船的能力,在分析雷达导引头截获岛礁区舰船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弹、目标舰船与岛礁的位置关系模型,推导得到末制导雷达开机距离、攻击方位同岛目距离差、角度差的关系表达式,为判断是否满足截获条件提供了依据,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成果为优化雷达制导反舰导弹攻击岛礁区目标舰船的作战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最佳开机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反舰导弹末制导搜捕区域模型和捕获概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反舰导弹自控终点误差与目标散布误差,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不同参数下的目标捕获概率,由此得到满足一定捕捉概率条件下的雷达导引头最佳开机距离,最后通过对影响导引头最佳开机距离的因素进行分析,给出缩短导引头电磁暴露时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舰船为防御反舰导弹的袭击,大多数装备了各种各样电子对抗设备和末端火力拦截设备。电子对抗设备主要用于侦察和干扰雷达,对攻击雷达的干扰使之无法对目标定位;对末制导雷达的干扰使之无法跟踪目标。当导弹突破外层防御圈接近目标时,就只能用近程点防御武器进行火力摧毁。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大致可分为:1)发射平台进入作战区;2)对目标定位并进入发射区发射导弹;3)导弹“静默”飞行;4)导引头开机搜索;5)导引头跟踪;6)末端  相似文献   

4.
李波  韩月  丁翔  李曦彤 《兵工学报》2018,39(5):919-926
单一雷达制导的空地导弹在攻击地面群目标时,往往因为末制导阶段雷达导引头不能锁定单一目标而导致攻击失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方法。建立四波束天线雷达导引头模型和六辐射计红外导引头模型,设计一套包含雷达单独制导、雷达与红外共同制导和红外单独制导3个阶段的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方案,实现空地导弹对地面群目标攻击过程的仿真。以导引头误差角、导弹过载以及脱靶量为指标,对比分析单一雷达制导模式和复合制导模式下的攻击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相对于单一制导模式,复合制导模式下的导弹过载更稳定,命中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空对面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中制导段后搜索、截获、跟踪并攻击目标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导弹运动模型、导弹气动计算模型、自动驾驶控制模型、导弹引导模型、大气环境模型、目标位置模型、导引头搜索、截获及跟踪模型,并在一定条件下对导弹攻击弹道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6.
制导弹药末段目标截获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骁  唐胜景  朱大林  郭杰 《兵工学报》2015,36(2):287-293
针对末制导弹药对地面目标攻击时是否加入中制导环节,研究其末段飞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关系,采用快速计算与解析方法分析其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时导引头对目标的角度截获。通过空中散布椭球和地面散布椭圆的近似计算得到视场角计算公式,进而建立一般的数学模型,并从统计概率角度,得到末制导目标截获概率,根据3σ原则判断是否加入中制导环节。同时研究了零控脱靶量与末制导修正距离,结果表明末制导修正能力满足零控脱靶量。仿真发现导引头开机位置距离目标逐渐变小时,视场角的置信区间先减小、后增大。计算了不同干扰因素对视场角置信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对视场角分布的影响比侧风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7.
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反舰艇隐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杰 《飞航导弹》2001,(2):32-36
以台湾海军的康定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介绍了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等措施来终止末制导雷达对舰艇的截获的有关研究成果最后指出,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有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末制导雷达变搜索扇面角攻击近岸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了反舰导弹沿平行海岸方向可以对近岸目标进行攻击,论述了导弹末制导雷达采用不对称的变搜索扇面角工作方式可以使导弹攻击距岸较近的海上目标,并对目标有较高的捕捉概率,提高了雷达制导体制反舰导弹攻击近岸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5 雷达作用距离容许的杀伤区远界这里所说的雷达作用距离包括目标搜索、发现和稳定跟踪距离(如光学、电视、红外设备等)。对于指令制导导弹,雷达对目标的测量精度随跟踪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因而必须考虑雷达能确保跟踪精度的距离。对于全程寻的制导的地空导弹还必须考虑导引头的作用距离。5.1目标发现距离与杀伤区远界的关系雷达的发现距离决定于雷达的平均辐射功率、天线孔径、搜索空间和立体扫描时间,以及雷达的频段、目标的有效雷达反射面积、信噪比等。通常,雷达在中、高空的发现距离差  相似文献   

10.
雷达制导反舰导弹打击近岸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在近岸作战中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近岸打击面临的作战环境特点,说明岛岸背景和多目标环境是影响雷达制导反舰导弹近岸打击的两大因素;根据目标与岛岸背景相对位置关系,将待攻击目标划分为近岸航行或锚泊的船只、狭窄水道航行或被岛屿包围的船只以及在港停靠船只三类;分析了雷达制导反舰导弹适应近岸复杂环境的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末端精确制导技术在近岸打击作战中的作用;最后对反舰导弹近岸打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提升综合突防能力、采用先进末制导雷达技术和智能化信息处理是未来反舰导弹近岸打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舰艇对潜艇平行航向齐射两枚鱼雷的方位分辨能力对水声对抗指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在研究潜射自导鱼雷平行航向齐射组织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潜艇齐射两枚鱼雷相对舰艇目标方位开角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对抗态势和战术条件下齐射两枚鱼雷相对舰艇开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齐射两枚鱼雷相对目标方位开角与来袭鱼雷报警距离、鱼雷的齐射时间间隔、优化系数、鱼雷的自导性能等因素有关,在通常的战术条件下齐射两枚鱼雷相对目标的方位开角在3°~7°之间,现有舰艇声纳难以准确分辨出齐射的两枚鱼雷,通常只能按一批鱼雷目标进行报警和对抗。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线导雷极限射距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潜艇使用线导鱼雷攻击单艘匀速直航水面舰时极限射距计算的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偏离方位法发射线导鱼雷,线导段采用保持距离导引法作为导引方式,自导追踪段采用尾流自导方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潜艇在线导鱼雷攻击过程中,根据指控系统计算得出的水面舰速度和舷角值,并估计其误差范围,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不同误差条件下的线导鱼雷极限射距,从而使指挥员能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作出评估,有利于提高线导鱼雷攻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微波/红外复合双模天线罩电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 《制导与引信》2004,25(4):43-47
半主动雷达寻的/红外寻的双模复合导引头,是精确制导复合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复合导引头。它既可以达到半主动雷达寻的作用距离,同时在末端又能应用红外寻的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较大地提高了寻的制导导弹的抗干扰和末端格斗能力。针对双模天线罩的电性能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改善和提高双模天线罩的电气性能,确保导弹武器系统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拦截是舰载反鱼雷鱼雷(ATT)拦截运用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针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直航搜索段和自导追踪段弹道特征,分析了ATT的拦截原理,指出ATT应采取不同方式实施拦截。其次,提出了ATT拦截方式变更的临界雷舰距离的概念,并按照本舰采取停车规避、保持原状态航行和采取转向远离规避3种典型态势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标绘。最后,围绕临界雷舰距离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界雷舰距离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本舰采取机动策略的不同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ATT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及拦截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反鱼雷鱼雷的2种不同拦截弹道,建立了迎面逆弹道拦截和直接直线拦截方案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来袭鱼雷方位角和反鱼雷鱼雷发射角之间的关系,采用蒙特卡罗法,仿真计算了本舰对来袭鱼雷的测距和测向误差对反鱼雷鱼雷拦截目标概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拦截弹道与反鱼雷鱼雷性能的关系。结论表明,迎面逆弹道拦截方式具有更高的拦截概率;对来袭目标实现准确定位能有效的提高反鱼雷鱼雷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概率;增加反鱼雷鱼雷的自导探测距离和搜索扇面角能有效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16.
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德  徐德民 《鱼雷技术》2010,18(4):312-315
为研究影响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想定的反鱼雷鱼雷拦截态势建立了鱼雷弹道模型以及舰艇规避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探测误差、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对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对来袭鱼雷的定位精度,增大反鱼雷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可以有效提高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17.
黄文玲  石能胜 《鱼雷技术》2010,18(2):128-131,145
舰船尾流中的断层和空穴对尾流自导鱼雷影响很大,严重时可能使鱼雷出现反向导引,导致鱼雷命中概率的降低和航程损失的增大。该文基于M atlab的多状态值仿真,分析了三波束尾流自导鱼雷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断层和空穴中的运动规律,及其鱼雷最大回旋角度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的鱼雷弹道变化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较小尺寸(断层宽度小于等于7.25 m,空穴半径小于等于8.24 m)的断层和空穴对鱼雷运动没有影响,此时鱼雷回旋角等于0;°当回旋角大于0°,鱼雷在断层中的运动比空穴中的复杂。这为三通道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断层和空穴的程序弹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面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鱼雷时如何进行规避机动是舰艇防御鱼雷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水面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鱼雷过程,建立了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时规避声自导鱼雷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在不同的鱼雷报警区域内舰艇规避鱼雷时的规避转向角。仿真结果表明,舰艇在悬浮式深弹阵的掩护下,不规避或小角度规避即可获得理想的规避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9.
潜射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遮盖目标散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攻击目标的数学模型,对两雷平行航向齐射遮盖目标散布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潜艇以一定的精度解算出目标运动要素的情况下,在中等射距、允许的目标舷角范围内,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可以遮盖目标散布;目标散布随目标舷角的变化有最小值,但两雷齐射声自导搜索带始终能够遮盖目标散布;随射距的增大,潜艇可以选择的射击阵位范围减小,为了扩大射击阵位的选择范围,潜艇应适当控制射距.  相似文献   

20.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捕捉概率的分析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舰艇有效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的引入,得出了弹上雷达在不同目标特性下对舰艇的探测能力,即最大探测距离,进而寻求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导弹捕捉概率在俯仰、距离和航向三个通道内的函数关系,最终得出了不同舰艇条件下雷达散射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