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陆相油田储层,长期注水开发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无效水循环,波及系数降低,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以扶余X17-19区块为例,依据岩心和镜下薄片观察结果从地质角度将区内水流优势通道分为渗流型、管流型、缝面型优势通道3类。三者在空间上交互沟通形成多种组合模式的复杂窜流网络系统,以"水井–天然裂缝–高渗带–压裂缝–油井"模式为主。基于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水流优势通道的剖面和平面分布,并以沉积微相与高渗区相结合验证了识别结果的合理性,认为Ⅱ砂组6小层的X17-019.4井与X17-19.1井方向存在水流优势通道。依据水流优势通道类型和强度,采取深部调驱或井网调整措施打破目前的水流网络达到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聚驱区块经过长期开发,在注聚阶段聚合物溶液沿优势通道无效窜流,严重影响聚驱效果。常规模糊数学分析方法识别聚驱后优势通道误差较大。以大庆M区块部分井组为例,综合利用灰色关联度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聚驱后优势通道进行识别,再根据油水井间连通关系、相带以及射孔数据进一步明确优势通道发育方向。通过与示踪剂方法测得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2.3%,识别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为区块后续调整及挖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北布扎奇油田水流优势通道的发育特征,以北布扎奇油田Ⅵ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线型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目的层水流优势通道进行识别,并定量表征水流优势通道的发育程度及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Ⅰ类和Ⅱ类通道是无效循环水流通道,水驱波及系数仅为0.120~0.175,其中,Ⅰ类通道油井端含水率大于97%,平均波及系数为0.120,窜流极其严重;Ⅱ类通道油井端含水率93%~97%,平均波及系数为0.175,窜流很严重。水流优势通道的数量较少,体积有限,但占据了多数水量,导致注水低效。优势通道数量与注水井和产油井间的距离成反比;主河道位置是水流优势通道形成的主要区域,特别是注水井和生产井连线平行于主河道时;油井和水井的生产时间长、累计产液量与注水量比值高,日产液量较大的井附近形成优势通道的概率更高;并且通道随油井投产及注采关系调整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识别和预测渗流优势通道对提高砂岩油藏水驱波及体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开展江苏油田G6断块储层渗流优势通道的识别研究,预测出G6断块主力小层渗流优势通道的平面分布状况。将预测结果与动态分析、流管法、示踪法以及单井纵向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方法得出的结果对比验证,证实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开展针对江苏油田中低孔、中低渗砂岩油藏的渗流优势通道研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砂砾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一般是在开发后期因长期注水开发而形成,其非均质性和储层性质已发生较大变化。为准确识别水流优势通道,并且建立可运用推广的标准化定量表征技术,文中以克拉玛依油田X区克下组为例,结合地质资料和开发动态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系数、秩相关系数、井间阻力系数等参数和日注水量统计分析,根据累积概率分布规律及二八现金分流原则对水流优势通道等级进行划分。研究表明:砂砾岩油藏的孔隙体积、渗透率、注水强度、注水量、注采比是表征水流优势通道的重要动静态参数;渗透率大于950×10-3μm2,渗透率的级差大于70,变异系数大于0.75,突进系数大于4.2等可作为水流优势通道的主要识别标准。该研究成果对于后期注聚方案调整及提高聚驱试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发育明显、提高水驱采收率比较困难。考虑水驱过程中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利用渗流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参数---无因次压力指数来进行优势通道的识别。该参数体现了储层渗流能力增加的程度,克服了常规PI 值易于判断错误的问题,可准确有效地对优势通道进行定性识别。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简单实用,对现场的优势通道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沙二上2+3油藏的非均质性和窜流特征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性识别;利用特征曲线法进行优势渗流通道的模式识别;利用概率统计法进行优势渗流通道参数描述。该识别方法在沙二上2+3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沙二上2+3油藏大部分井组已形成大孔道乃至特大孔道;无论是水井还是油井,油藏的优势渗流通道均为孔道型;优势渗流通道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油层中部的26-32小层;油藏内优势渗流通道的渗透率为5000~50000×10-3μm2,孔道半径为25-80μm。  相似文献   

8.
海上K油田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率、采出程度高,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影响开发效果。为了调整吸水剖面改善开发效果,本文根据渗流力学原理推导出优势渗流通道描述方法,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推算出井间窜流通道定量刻画方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K油田,定量刻画出优势渗流通道体积、渗透率、孔喉半径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优化化学驱调堵段塞用量,采出程度较基础水驱方案提高8.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疆油田七中东八道湾组砾岩油藏储层存在的严重非均质性问题, 为了有效封堵水流优势通道, 研制了以改性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剂的强冻胶调剖剂 LT-1, 考察了 LT-1的抗剪切性、 注入性和封堵性, 并在该油藏两井组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由 2%~ 4%改性淀粉、 5%~ 6%丙烯酰胺、 0.01%~ 0.03%交联剂和 0.6%成胶控制剂组成的 LT-1 调剖剂在 30℃下的静态成胶时间约 8 h; 抗剪切性较好, 高速剪切后的强度保留率为95.5%; 在人造砾岩岩心中的注入性和封堵性能较好。矿场应用结果表明, LT-1可有效封堵水流优势通道, 水井吸水剖面明显改善, 注水压力上升, 对应油井见效明显, 两井组累计增油 1790 t, 适合砾岩油藏深部调剖堵水。图5表4参13  相似文献   

10.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水油流度比、注采差异及注入水长期冲刷、剥蚀等影响,产生差异渗流,并产生优势渗流通道,进而形成大孔道,表现为注入水快速突进、高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强水淹、高采出程度、高水油比等特征。大孔道的形成,对流体渗流起重要作用,影响并控制着剩余油分布,注入水大多从大孔道采出,水驱较弱的渗流区剩余油富集。因此,识别和预测优势渗流通道对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极限含水率对注水开发油田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目前行业标准笼统选取98%的含水率作为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没有考虑经济因素,显然有失合理性。为合理确定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评估单井生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基于油价、油田实际产出、成本、税金等经济参数,运用投入产出平衡理论,首次推导出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计算模型。以渤海Q油田为例,计算了不同油价、不同采油速度下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并绘制相应图版,评价了油井生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成本一定时,油价和采油速度对经济极限含水率影响较大,经济极限含水率随油价的升高而增大,随采油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对具有高采油速度的海上注水开发油田而言,高油价($100/bbl,1 bbl=0.159 m3)下的经济极限含水率高达99.11%,远高于目前行业标准规定的98%的经济极限含水率数值,延长了油井高含水期效益生产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了单井经济效益,对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单井生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上疏松砂岩油田设计阶段确定的注水压力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过程中配注量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油田正常高效生产.结合海上梯级压力测试数据,认为造成注水压力不满足需求的主要原因是近井筒地带存在附加阻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近井筒地带附加阻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井筒摩阻和液柱压力等形成了注水压力优化方法.渤海油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河流相沉积的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进入了高含水期,平面、层面矛盾进一步凸显,水驱效果差,识别和治理优势流动通道是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埕岛油田主体馆陶组中一区油藏为例,综合采用指标计算法、吸水产液图版法、动态分析等方法对优势流动通道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快速识别优势流动通道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流动通道识别基础上,明确调整方向,采取油水井两端并重的"提、控、引"治理措施,引导地下流场扩大波及面积,均衡流场,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对指导下步馆陶组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尖山油田水力压裂效果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油层复杂、水力压裂措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统计分析胡尖山油田水力压裂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借助各因素对措施效果的影响权重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水力压裂措施效果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研发了应用软件.经胡尖山油田2004年至2007年水力压裂措施的448井次数据分析对比,该模型对措施效果预测的符合率为83.71%.对40口新井进行措施效果评判,预测结果符合率为80%.研究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学习性,可为该油区水力压裂的参数优化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油田含聚污水中原油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中原油一般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等形式,聚合物存在会导致污水中乳化油含量大幅增加,污水稳定性更强。本文以海上油田含聚污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不同形式原油的比例随含聚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乳化油含量占含聚污水中稳定存在原油量的90%以上,是含聚污水处理的关键所在。而且,与不含聚合物的污水相比,当污水中聚合物浓度为50 mg/L时,乳化油含量显著增加。另外,与模拟污水相比,聚合物含量约为50 mg/L现场含聚污水样品中的乳化油含量更高,稳定性更强,处理难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田水平井底水脊进控制技术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对南海涠洲11-4油田C4水平井底水脊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选择性堵剂和选择性注入及过顶替的方法来控制底水脊进.根据涠洲11-4油田的地层条件,选择性堵剂可选用廉价的具有不同成冻时间及不同强度的冻胶型堵剂并利用地层渗透率的差异和相渗透率的差异进行选择性注入,即堵剂优先进入高渗透层,水基堵剂优先进入出水层;过顶替是用粘度与堵剂粘度相当的流体将堵剂顶替至水平井的油水界面,从而为原油留下更好的产出通道.现场试验证实,该方法应用效果很好,C4井有效期超过一年;该平台其他3口井也相继投产,平台最高产油量达到147.1m3/d.截止到2004年8月,累计产油12913m3,投入产出比为1:16.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上油田防砂完井注水井井筒情况,基于陆地油田多管分注工艺技术的应用实践,开发出了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渤海BZ25-1S油田的5口井,取得了良好效果。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适于不大于3层的分层注水,特别适于层间注入压差大、普通投捞配水器注水工艺实施困难的注水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水驱油田含水率预测模型只能计算含水率与累积产液量、累积产油量,而无法计算含水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部分含水率预测模型未知参数较多,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根据水驱油田的含水率变化规律,并取极限含水率为1,将统计学中的麦克斯韦模型应用于含水率预测。新模型计算得到“一簇水驱曲线”,可预测不同类型油藏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变化,且新模型只有一个未知参数b,求解简单方便。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最佳参数值b,得到大庆油田南二三开发区、平湖油气田M油藏和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区块预测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新模型,且三个油田最后10年预测含水率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88%、8.41%和7.29%,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能够对水驱油田开发的含水率进行预测,指导水驱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某油田注入水长期不达标的问题,在生产水水质分析与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平台具体条件,制定了紧凑型旋流溶气气浮(CDFU)+两级精细过滤,并辅以水处理药剂的小型化水质改善工艺。CDFU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摆放灵活、抗波动性强等特点,可有效克服平台空间限制、来水波动大的难题;高效水处理药剂能够解决生产水中高含量H_2S导致的水质发黑问题。该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出水水质平均ρ(油)4.25mg/L,平均ρ(悬浮物)0.45mg/L,平均粒径中值1.35μm,满足A2回注水指标要求,工艺可行性得到验证。该小型化水质改善技术的试验成功对于海上油田含硫生产水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