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3618块位于高升油田高二、三区的东北部,属深层巨厚稠油油藏,为提高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2008年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试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掺油困难、泵效降低等举升问题,制约了火驱试验的顺利进行,为此,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技术的试验与应用,形成了以双柱塞过泵掺油为主,以泵下油管电磁加热为辅的掺油配套工艺及双级复合气锚分离...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辽河油田稠油的开发效果,以S块大凌河油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稠油的技术可行性,运用物模、数模和油藏工程等方法对开发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结果,部署了试验井组5个,目前第1个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先导试验井组已成功点火,并见到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3.
曙光油田火驱开发始于2005年,历经先导试验、外扩试验、规模试验等阶段,目前已实施105个井组,年产油规模达到24.1×10~4 t。随着油井见效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日排尾气量的明显增加,油井出砂问题日益严重。2016年杜66块出砂井数达到240口,是转驱前的6.3倍,严重影响火驱开发效果。通过火驱油井出砂与尾气的相关性分析,并立足于不同尾气排量情况下的焖、放、采、下等关键生产节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火驱开发的出砂井管理办法,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保障了火驱开发效果。该研究可为火驱开发油井的出砂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稠油油藏火驱驱油机理及驱油特征,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生产井生产动态数据,研究了不同阶段的火驱含油量分布,并给出了火驱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生产特征。研究表明,已燃烧区的残余油饱和度几乎为零,此阶段火驱为活塞式驱油。未燃区平均含油饱和度随着火线推进而升高,且未燃区存在高含油饱和度面,跃变点推进到生产井时火驱驱油见效,未燃区为非活塞式驱油方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3618块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中暴露出的井间干扰严重、火线推进不均、增油效果明显变差等问题,在细化监测资料录取基础上,利用数模技术,深化火驱“三场一前缘”及驱油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驱开发中,重力泄油是主要驱动,地层提压是关键,前缘均衡扩展是基础,合理注采井段配置及注气强度是保障。在此认识基础上,按照“高点转驱、线性井排、重力泄油”的思路,重新规划火驱井网,同步提高点火井注气量,适时开展吞吐引效。现场实施后,新增7口受效井,14口井受效明显改善,合计日增油56t/d,火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该研究可为其他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超稠油储量难动用、原油黏度变化范围大、普通蒸汽开发效果随原油黏度变高而变差的特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开展了项目综合性研究,在新疆油田首次实现火驱与重力泄油相结合的火驱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初步形成了火驱开发的配套技术,达到了提升稠油开发水平、引领火驱发展方向的目的。国内外矿场试验表明,火驱开发技术与常规稠油开发技术、SAGD开发技术相比,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污  相似文献   

7.
火驱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稠油开采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原油黏度对火驱采油效果的影响仍缺乏规律性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新疆、河南和辽河油田的3种稠油研究了原油黏度对火线推进、燃烧前缘的稳定性和火驱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度大的原油在火驱过程中产出的COx浓度高,燃料消耗量大,驱替压差高,火线推进速度小,采油井的见效时间晚,油墙的有效厚度小,最终采收率低;依据不同黏度原油火驱过程中的累计产油量、产出气体浓度和驱替压差的变化规律,可将火驱开采过程划分为点火、可动油流动、油墙形成、快速产油和火驱结束5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火驱技术在不同原油黏度油藏中的现场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才业 《特种油气藏》2020,27(5):125-131
为明确水淹油藏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从火驱开发机理入手,开展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强、弱两大类水淹模型,揭示水淹油藏火驱增压排水开发机理,依据产出流体变化规律及火驱燃烧指标等评价参数,建立判别标准,将水淹油藏火驱划分为4个阶段,厘清了水淹油藏火驱开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淹稠油油藏火驱具有增压排水、排水时间长、点火时间长、注气需求高、放热量高、产油峰值高、降黏效果好等开发特点。该研究成果在辽河油田锦91块成功实施,火驱受效特征明显。该研究对边底水或水淹稠油油藏高效开发具有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驱油是项提高采收率新技术,胜利油田从1995年开始开展该技术的研究,先后在7个区块开展了不同方式的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总结了胜利油田在现场区块筛选方面的经验及现场实施工艺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7个现场试验区块取得的效果,已累计增油17.2×104t。实践证明,微生物驱油技术可在水驱基础上、甚至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油藏温度及非均质性,微生物驱油具有见效持续时间长、综合效益好的见效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现场应用效果,下步应主要在微生物驱数模工艺优化和配套工艺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噶尔盆地西北缘东段红山嘴油区火驱试验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面积驱热开采工艺技术的开发,但这种开发工艺后期存在难度:一是难以提高油气资源的驱油效率;二是由于向油层大量注入蒸汽,导致油层含水率增高,资源的汽驱末期综合含水率已达89%。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稠油区块热采的最终采收率,保持现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以红山嘴油区红浅1井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通过对火驱试验区油层移动火源燃烧效率研究分析,建立了适宜于火驱的最佳燃烧模式。利用德国益康烟气分析仪跟踪分析燃烧动态参数,优化控制核心变量:注气强度、过量空气系数、燃烧效率、注采比,不失时机采取调剖、封堵、关停、调控和引产等控制一线井产气量措施,保证稠油火驱先导试验区油层移动火源均匀推进,最大限度的提高火驱驱油效率,获得传统工艺无法开发的能源,为优化火驱燃烧过程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龚姚进 《特种油气藏》2012,19(3):58-62,153
辽河油田G块为特深层、厚层块状普通稠油油藏,历经23a的蒸汽吞吐开发,已经进入开发后期,迫切需要转变开发方式提高油藏采收率。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火驱是该块最佳的开发方式。针对该块油层巨厚、地层倾角大、存水率高的特点,对火驱井网选择、燃烧方式、注采配置关系及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开展的火驱先导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认识目前火驱燃烧状态、燃烧前缘推进规律以及油井受效特点,并分析了厚层油藏火驱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步的攻关方向。该研究可为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稠油老区直井火驱驱替特征与井网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直井火驱技术在新疆、辽河等注蒸汽稠油老区的成功试验和工业化应用,其提高采收率的潜力正得到广泛认同。通过室内实验、矿场试验和油藏工程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稠油老区直井火驱的驱替特征。室内实验和矿场取心资料证明,直井火驱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燃烧前缘波及范围内基本没有剩余油,可实现较高的平面波及系数和最终采收率,是一种后续无需再转换开发方式即可实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性接替技术。基于以上研究,全面论证了面积火驱和线性火驱两种井网模式的开发特点及各自优势,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红浅火驱工业化试验方案设计中。研究表明,线性井网具有地面设施建设及管理容易、阶段管理井数少、配套工艺相对简单、燃烧前缘的目的性调控容易实现等优点,面积井网则在降低火驱阶段空气油比、提高油藏总的采油速度、减少地质及油藏管理风险等方面具有优势。火驱井网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地质、储层及流体物性、油价、油藏已开发程度等因素。红浅火驱工业化试验方案采用了新、老井组合下改进的线性井网模式,既吸取了线性井网先导试验的经验教训,也借鉴了面积井网的相关优点。  相似文献   

13.
高升油田稠油火烧油层随着火驱时间的延长,油井产气量大幅度增加,出现油井无法正常掺稀油、抽油泵泵效低等问题,为此开展了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与试验,提出了适合深层稠油火驱产气治理与控制的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深层稠油火驱技术配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品类型多等特点,为探索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后期的有效接替技术,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注蒸汽开发后火驱开发中深层—特深层层状、厚层块状、水淹稠油油藏以及浅层低渗透稠油油藏等不同油藏类型的可行性,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火驱储层描述技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采油工艺技术、开发效果评价技术等,火驱开发油藏的采出程度大大提高,有效缓解了产量递减。该文论述了辽河油田火驱技术探索历程,对不同类型油藏火驱开发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可为辽河油田及同类型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杨显志 《特种油气藏》2021,28(1):170-174
火驱是稠油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之一,油层点火是火驱成功的前提.针对传统连续管车在移动式火驱电点火作业中存在占井周期长、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橇装移动式电点火器配套起下装备.该装备主要由可拆卸滚筒橇、打开式注入头橇组成,可在连续管不被截断的情况下,将作业橇组移动至其他井组进行电点火器的起下作业.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装备可...  相似文献   

16.
对于非均质性较强、长期注水开发的高温砂岩油藏,存在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复杂、常规治理难度大等开发问题,一般采用深部调驱技术可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华北油田L断块储层温度高达115 ℃,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宏观研究剩余油分布,判定水流优势通道,自主研制新型耐高温复合交联剂,采用多井组联合同步调驱方式开展了现场试验。5个井组共注入4 4150 m3调驱剂,高峰期日增油25 t,综合含水下降9.5%,截至2019年12月累计增油12 780 t。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耐高温复合交联可动凝胶体系在L断块的深部调驱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水流优势通道判定为调驱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同类油藏开展深部调驱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层油藏火驱开发过程面临的点火初期井筒内发生燃烧和储层纵向有效动用程度低、油藏动态跟踪和调控难度大等问题,结合室内实验数据、矿场试验数据,运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明确了火驱的本质特征是高温氧化反应,保证高温氧化的最关键参数是不同阶段注气强度,火驱开发是一种末次采油方式。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多层油藏火驱开发方案设计中,结果表明:多层油藏火驱开发方案应细分开发层系,开发目的层的总厚度应小于30 m,含油层段厚度应小于20 m;开发程序可采用自下而上、逐层上返,通过层间接替实现长期稳产。研究内容对多层油藏火驱开发提高采收率和降低工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火驱燃烧前缘的位置是火驱研究中的关注点,是正确认识火驱波及状态的保证。克拉玛依油田红浅火驱试验区采用测温井法、电磁法和数值模拟法监测燃烧前缘的位置,仍不能完全满足油田现场对于燃烧前缘快速确定的要求。通过对干式火驱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建立原油酸值与燃烧前缘推进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计算燃烧前缘位置;火驱现场相邻2口注气井压力同步变化,反映了燃烧腔相互连通,基于原油酸值和注气井压力变化特征,建立确定燃烧前缘的原油酸值—压力法。2016年底,上倾方向的燃烧前缘到达一线生产井,下倾方向燃烧前缘越过一线生产井,燃烧腔大部分连通。最后通过电磁法和测温井法对燃烧前缘描述结果进行了验证,认为利用原油酸值—压力法计算的燃烧前缘位置结论可靠,能够准确反映油藏燃烧前缘推进情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港西二区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快、油藏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对港西二区进行了整装区块的聚合物驱实验研究。通过对该区块进行适应性评价及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注聚井及注聚层位,制订了相应的注聚方案。经过注聚后的跟踪研究发现,聚合物驱改善了港西二区的开发效果,并根据开发效果,对注聚方案进行了重新优化,重新认识了黏度、段塞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进行了预测。港西二区注聚合物驱技术的成功实施为高含水油藏整装区块的聚合物驱开发提供了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