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11):154-154
“第三届百年建筑优秀奖”获奖项目于近期公布,华太设计的中山清华坊、空港企业园分别获得了百年建筑综合大奖及建筑风格优秀奖。据悉,此次百年建筑优秀奖历时数月,经过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人员筛选、建筑大师们评议等程序,最终精选出了数量不多的建筑精品获奖。  相似文献   

2.
清华校训与通才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梁启超先生提出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从此 ,这一校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自强不息 ,朝着品学兼优的方向发展。在“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的通才教育思想指导下 ,清华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通过对清华校训及清华教育宗旨的进一步领悟 ,来探讨通才教育的真谛 ,探讨今天大学及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 ,无疑有助于我们搞好高等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3.
周榕 《时代建筑》2013,(1):52-57
当代清华建筑学人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清华建筑教育"文化先于形式"的建筑价值预设。神通、仙术、妖法、人道,构成了清华建筑学人工作的四个象限。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在建筑生态语境中探讨“新三届”建筑学人的历史角色.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生态语境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复兴型知识群落,占据了优势“生态位”的“新三届”建筑学人承担了中国建筑“新启蒙”的时代使命,从建筑学的学科再造、建筑实践的疆域开拓及建筑界的系统组织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建筑生态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其历史贡献极为突出,而发展局限亦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三届”是中国历史转折年代的特定名词,文章基于数据整理和分析,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77-1979年入学的大学生的从业去向、地域分布等多个维度进行基本分析,进而以其中的代表人物为线索,对“新三届”在中国建筑教育、学术研究、设计实践等三个领域所产生影响和贡献进行了重点研判,指出这三届的东南大学学子是见证及推动中国当代建筑学科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同济大学建筑系“新三届”群体既是新旧教育体制转型的亲历者,又是同济大学建筑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推动者.文章聚焦同济大学“新三届”群体在中国建筑发展中的传承作用,并从教育、学术和实践等多个角度进行梳理,以期呈现同济大学“新三届”建筑学人在学界与业界的贡献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力 《建筑创作》2006,88(10):175-176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多多.小学时正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带上红领巾后抗美援朝开始了.学校组织我们为捐“飞机大炮”上街搞义卖.过“队日”给“最可爱的人”做慰问袋.上高中时也跟着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地欢庆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三反”“五反”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考上清华时正赶上“反右”的尾声.刚一入学没少参加批判大会.跟着喊口号。接着是“大跃进”、“大炼钢铁”,在清华参加“陶粒的烧制”、“菱苦土窗的制造”.“徐水荆笆拱建筑的设计”.所有这些技术性工作都与“批判学术权威”挂上钩。  相似文献   

8.
彭相国 《建筑技艺》2011,(7):208-210
对新清华学堂陶板幕墙的创作过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陶板幕墙应用于文化类建筑的优势,并结合案例介绍了陶板幕墙的多种建筑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费麟 《建筑创作》2006,88(10):164-166
1953年我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面临了考大学选志愿的时刻。我想学建筑.是留在上海还是去北京一时难以定夺。这时.听说梁思成先生正在清华主持建筑系,我很快就下了决心,还是去北京拜梁先生为老师吧。妈妈有点舍不得我离开身边.但还是鼓励我考清华建筑系。就这样我走进了清华校门。  相似文献   

10.
刘晨 《世界建筑》2013,(12):22-23
“本土”是这一期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的主题.论坛的两位主角中国工程院崔惶院士和台湾资深建筑师潘冀先生(为行文简单,以下皆直称其名),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各自对本土的理解与践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以文物建筑保护为核心理念的清华大礼堂改造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在对建筑现状进行细致勘察和评估、鉴定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全面提升其文物价值;在完整保持建筑室内外原有风貌前提下,采用适当的修缮和改造技术手段,满足现代校园观演建筑多功能需求。并针对改造前面临的适应当代观演需求、解决世纪声学难题、实现文物整旧如旧三大挑战,从保护中设计观演空间、夹缝中矫正厅堂音质以及复原中修缮建筑残损3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改造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刘亦师 《建筑史学刊》2020,1(1):147-158
清华校园的近代规划和建设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既往成果主要集中在周诒春主校期间的 1914 年至 20 世纪 20 年代初,即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主持完成的校园规划和大礼堂等“四大工程”建设,以及 20 世纪 20 年代末在罗家伦任校长期间的新一轮大规模建设。而对处于这两个时期之间约 10 年的清华校园建设情况则多被一笔带过。本文通过发掘中外历史档案并结合实测图纸等史料,摹画出这一时期清华校园建设的背景、发展及重要建筑物建设概况,指出这一时期的建设虽相对而言规模甚小,但完善了此前墨菲规划的内容,并为此后清华改为国立大学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历史及其深厚的积淀与传承为我国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所付出的努力,特别是“新三届”入学后的建筑人才培养.介绍了这所学校建筑学科的发展历程、教学体系、师资特点、办学特色,以及“新三届”的构成特色、培养过程和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三届”作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与群体特征.文章试图从教育背景、建筑实践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展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新三届”的共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成都清华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成都清华坊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以及立面造型中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6.
徐全胜 《建筑创作》2006,88(10):191-192
离开清华校门刚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自我意识中也没有想到要写点什么回忆之类的文字。在网上看到一位清华“物四“的校友的文章《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他在大学毕业前几天“还没来得及品味就开始回忆”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无限流连。这时突然我脑海中的回忆无限涌现,让我感触万分.原来没有发现,这些回忆在我心中是那么美好、珍贵.同样让我流连其间,所以这里就再借用他的题目写一点儿我对清华母校学习生活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时光荏苒,材料创作营已迎来了第三个年头,继前两届成功举办之后,在国内外建筑装饰材料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第三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8.
时光荏苒,材料创作营已迎来了第三个年头。继前两届成功举办之后,在国内外建筑装饰材料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第三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开营仪式于6月29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设计》2009,(10):137-137
李士桥对建筑的兴趣可以说是在清华大学时才开始的。李士桥在长沙长大,小时候只是对画画感兴趣,建筑学是父母首先建议的,但他自己觉得很适合,因为他发现自己也被科学理性思维所吸引,但对建筑的初步认识是在清华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建筑》2010,(11):16-17
<正>《世界建筑》30年了!《世界建筑》30年庆典暨"WA中国建筑奖颁奖典礼"10月30日在清华科技园文津国际艺术中心举行。200多位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建筑院校领导及教授、媒体朋友出席了这一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