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以Eu3+为中心离子,芳香羧酸、邻菲咯啉和噻酚甲酰三氟丙酮为第一配体,油酸为第二配体的七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以及电导率的测定对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在最佳激发波长下测定了它们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均相似,发出了铕离子的5D0-7F2,5D0-7F1,5D0-7F0(很弱)特征光,荧光表现为红色。在含油酸配体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中,各第一配体向铕离子传递光能的能力为:邻菲咯啉>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2.
铕-芳香羧酸-丁二酸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间氯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为第一配体,丁二酸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六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标题配合物及对应二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与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相比发光强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防伪油墨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用苯甲酸(B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Eu(BA)3Phen三元配合物、Eu(BA)(TTA)2Phen四元配合物,将其作为荧光剂,制备了稀土荧光防伪油墨。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体与铕离子发生了配位。测定了配合物和荧光防伪油墨的荧光性能,发射波长为614 nm,制备的稀土荧光防伪油墨在可见光下印迹无色,在紫外灯下呈现明显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α-萘甲酸(α-HNMA)、β-萘甲酸(β-HNMA)、α-萘乙酸(α-HNAA)、β-萘乙酸(β-HNA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4种Eu(Ⅲ)和4种Tb(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各配体的特征吸收峰(VC=O、VC=N)在形成配合物后不同程度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8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8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三元配合物均发出红色荧光,最强发射峰613 m附近的强度顺序为Eu(β-NMA)3phen>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AA)3phen·H2O.4种铽的三元配合物无明显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个邻菲罗啉衍生物DmPPhen,作为第二配体,以α-噻吩三氟甲酰丙酮作为第一配体制备了1种新颖的三元稀土铕(Eu)配合物发光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核磁氢谱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在常温下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周禾丰  王华  张婷  陈柳青  许慧侠  郝玉英 《功能材料》2011,42(6):1054-1056,1060
分别以1,10-邻菲啰啉、三苯基氧膦,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并以苯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合成了3种铽(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确定了其结构,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发光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铽(Ⅲ)配合物的光吸收以第一配体为主,激发下均能发射Tb3+的5D4→7F4的电子跃迁特征峰...  相似文献   

7.
以邻氨基苯甲酸(HL)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为中性配体合成了3种铽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邻氨基苯甲酸的氨基和羧基均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邻菲啰啉和三苯基氧膦也均与稀土离子配位;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比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发光强度顺序为Tb(L)3(TPPO)2>Tb(L)3(H2O)2>Tb(L)3(Phen),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出配体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及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对比分析了不同中性配体铽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α-萘甲酸(α-HNMA)、β-萘甲酸(β-HNMA)、α-萘乙酸(α-HNAA)、β-萘乙酸(β-HNA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4种Eu(III)和4种Tb(III)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各配体的特征吸收峰(νC=O、νC=N)在形成配合物后不同程度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捎肨G-DTG技术对8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8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三元配合物均发出红色荧光,最强发射峰613 nm附近的强度顺序为:Eu(β-NMA)3phen>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AA)3phen.H2O。4种铽的三元配合物无明显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铕(Eu)-月桂酸(L1)-邻菲罗啉(phen)三元配合物Eu(L1)3phe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及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是配体吸收,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基本达到均匀分散;配合物在617nm处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对应跃迁为5 D0→7 F2,说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荧光稀土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但是简单的配合物由于较低的光、热稳定性而限制了其应用。以氨丙基硅烷偶联剂与邻苯二甲酰氯反应制备改性配体,并与铕离子进行配位制备改性稀土配合物,通过天线效应敏化稀土离子发光,从而实现能量传递和最终的材料发光。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对稀土配合物的产率和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测量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并推测了配合物的稳定结构;通过荧光光谱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结果表明,改性配合物表现出了更强的铕离子的荧光特征峰,说明了铕离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和改性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之间有更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11.
方蓉  张达  王正祥 《包装工程》2020,41(17):91-102
目的 介绍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原理、分类、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为高性能稀土铕配合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各种研究文献,对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主配体种类及应用进行整理总结。结果 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主配体有四大类,即β-二酮类、羧酸及羧酸盐类、有机高分子类与超分子大环类,该配合物主要应用于荧光材料、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和生物等四大领域。结论 铕有机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良好,且高分子类配合物易加工成型;有机高分子类铕配合物可以结合Eu3+和高分子的优点,在提高其与聚合物材料相容性的前提下,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配体安息香(BZ)和新的铕配合物Eu(BZ)_3 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1H-NM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BZ)_3 phen在波长310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射谱线612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_0→~7F_2;安息香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是铕配合物的良好配体.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一种含巯基的时间分辨荧光配体BSPDA(4,7-二巯基苯基1,10-菲罗啉-2,9-二羧酸)及其铕(Ⅲ)配合物,研究了铕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该巯基配体可与铕(Ⅲ)形成1:1和2:1具有时间分辨荧光特性的配合物,能发射出铕的特征谱线,其1:1与2:1的配合物具有数百微秒以上的荧光寿命,在相关的发射特征峰位处后者的寿命稍长于前者.这表明,在后者铕配合物中存在更强的配位作用和更有效配体对中心离子(即BSPDA到Eu^3+)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粒径均匀的纳米稀土铕四元配合物,采用化学沉淀法,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制备Eu(BA)(TTA)2邻菲罗林纳米微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铕四元配合物中高效率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在2种不同第一配体之间形成的"协同效应"来完成,四元配合物中3种不同的配体可以更好地取代配位水;四元稀土配合物不仅发光性能优于常见的三元配合物,而且热稳定性好,粒径较小且均匀,可进一步掺入高分子形成功能性含稀土高分子聚合物;选用合适的缓冲溶液,在调节pH时将缓冲溶液缓慢地逐滴加入,可采取往反应体系中通氨气的方法,以使体系的pH改变较为平稳,生成的沉淀粒径较小且均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6-二(4-乙氧基苯甲酰基)吡啶(L)和1,10-邻菲罗琳为配体,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的稀土铕离子三元配合物EuL(Phen)2(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溶剂化效应,溶液体系的荧光强度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极性越小体系荧光强度越大;固体配合物在593nm和620nm处有较强的Eu~(3+)特征发射峰,以620nm处的荧光强度最强,2处峰强度比值为4.57,配合物单色性较好,是一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的红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5种新型镧掺杂铕的2,5-噻吩二羧酸(H2L)、1,10-菲咯啉(Phen)四元异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DTA、红外光谱法确定其组成为(EuxLay)2L3(Phen)2·4H2O(x∶y=0.90∶0.10、0.70∶0.30、0.50∶0.50、0.30∶0.70、0.10∶0.90),配体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荧光光谱测试表明镧对铕的配合物有荧光浓聚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St ber法制备了粒径为40~60nm的单分散纳米SiO2微球,以氧化铕为原料、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制备了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并将其成功包覆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核-壳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配合物的结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稀土有机配合物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纳米级包覆层,包覆层厚度随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粒子呈现出很强的Eu配合物发光,纳米SiO2核对配合物有荧光增强作用,但配合物浓度较高时荧光增强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8.
利用聚对苯二甲酰氯对聚乙二醇端基进行改性,制备出了聚乙二醇端基活化产物PEG-PTC,然后将其作为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上功能性的发光基团(发光基团的构成主要以稀土铕为中心),合成了带有新型配体PEG-PTC的和1,10-邻菲口罗啉的稀土铕-聚乙二醇型配合物。通过配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DSC、TG等的测试,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有新型配体PEG-PTC的稀土铕-聚乙二醇型的配合物不仅具有相变功能,同时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新型配体与稀土离子的激发态能级间具有较好的能级匹配,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多元苯甲酸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合成了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和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邻菲罗啉(phen)有机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Eu3+(BA)2(AA)和Eu3+(BA)2(AA)(phen),同时研究了样品的荧光性和热性能,荧光光谱表明样品引入邻菲罗啉后,荧光强度和荧光单色性大大提高,热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新的配体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和新的铕配合物Eu(RDBM)3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RDBM)3phen在波长328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射谱线615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0→7F2;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是铕配合物的良好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