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以金纳米粒子为核,二氧化硅为壳,制备了二氧化硅/金壳核结构(Au@SiO2)的复合纳米材料,将该复合纳米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成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对细胞色素c(Cyt c)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行为,在1.0×10-7~2.0×10-5mol/L浓度范围内,细胞色素c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为5.0×10-8mol/L(S/N=3).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电极静电吸附氧化石墨烯,并结合电化学还原制备石墨烯/聚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应用Raman光谱确认了通过电化学还原过程可将电极表面所吸附的氧化石墨烯部分地还原成石墨烯。在阳极溶出法测定Pb2+的应用中,所得到的石墨烯/聚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较裸玻碳电极表现出较高的响应灵敏度。在1.0~5.0×10-6mol/L浓度范围,响应峰电流与Pb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一种简单、快速和可重复方法构建DNA生物传感器。将带负电的氧化石墨烯(GO)与半胱氨酸上带正电的氨基基团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附,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电化学还原电极表面吸附的GO。将二茂铁标记的DNA(Fc-DNA)探针固定到r GO表面,成功构建DNA传感器。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使用循环伏安法和拉曼光谱表征。通过杂化前后DNA传感器所展现出方波信号峰电流的差异,实现对目标DNA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目标DNA浓度在1. 0×10~(-13)~1. 0×10~(-6)mol/L范围内,峰电流变化与目标DNA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 981,检测限是2. 0×10~(-13)mol/L (S/N=3)。  相似文献   

4.
血红蛋白-硅酸铝凝胶膜制备及其对H2O2的生物传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亚莉  干宁 《传感器世界》2006,12(1):15-19,29
基于血红蛋白-硅酸铝(Hb-AlSiO4)凝胶膜修饰电极,制备了一种非媒介体型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血红蛋白在修饰电极上能给出直接电化学.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技术对包埋Hb和未包埋Hb的AlSiO4凝胶进行了表征.凝胶层表面化学洁净,具有凝胶固有的多孔结构,形态均一而且粒径分布均匀.得到的AlSiO4凝胶修饰电极能有效地保持酶的活性,在长时间的保存过程中能维持好的稳定性.同时,对于过氧化氢的电化学还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测定了米氏常数Km,该传感器在1×10-6~4×10-4mol/L的过氧化氢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是5×10-7mol/L.该装置具有灵敏、稳定、易于制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nano-TiO2复合膜为基底固载量子点硒化镉(CdSe)和血红蛋白(Hb)制备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用计时电流法对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3.9×10-6~1.2×10-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mol/L.该传感器的米氏常数为1.65mmol/L,表明所固定的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碲化钴纳米管,以制备的碲化钴纳米管、纳米金和壳聚糖组成的复合膜修饰裸铂电极,构建了一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该生物传感器及邻菲罗啉钴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对禽病毒基因进行了检测研究.实验表明,该法测定DNA的浓度线性范围为2.0×10-10~2.0×10-6 mol/L,最低检测限为7.94× 10-11 mol/L.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检测阿特拉津的酪氨酸酶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酪氨酸酶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阿特拉津在8.7×10-7~8.2×10-5 mol/L范围内,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328c(Atr)+4.414,相关系数为0.9934,检出限为5.4×10-7 mol/L(信噪比为3).  相似文献   

8.
镍和氧化镍膜修饰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在含镍离子的溶液中用电化学方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修饰一层镍和氧化镍膜(Ni/Ni2O3),在一定电位条件下,该传感器能催化氧化过氧化氢,其响应电流与过氧化氢的浓度在1.5×10-7~3.8×10-3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过氧化氢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制作简单,使用寿命长,在实际试样的回收率测定中,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一种以海藻酸钠-石墨烯(SA-GR)为基底的新型过氧化氢电化学酶传感器。利用滴涂法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海藻酸钠-石墨烯复合物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再通过酰胺键将HRP连接在SA-GR复合膜上,从而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电化学酶传感器。该传感器重现性好、灵敏度较高,并且响应速度快(3 s),米氏常数较低(Km=0.663),对H2O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4~1.2×10-3mol/L,检测下限为5.7×10-6mol/L。  相似文献   

10.
在多孔金膜表面电沉积铂纳米颗粒,制备了多孔金膜/铂纳米颗粒修饰电极。其中多孔金膜是在恒电位氧化后再在抗坏血酸溶液中还原制得的。利用循环伏安法(CV)对甲醛在此传感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该传感器对甲醛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在优化条件下,甲醛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10^-5mol/L到1×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5×10^-6mol/L。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 MWNT)—Nafion和纳米金( GNPs)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简单、灵敏检测人端粒DNA的电化学阻抗传感器。首先将Nafion分散的MWNT滴涂于Au电极表面,再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将GNPs沉积到MWNT—Nafion修饰Au电极表面,以GNPs为载体固定人端粒探针DNA制备DNA传感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将传感器用于人端粒DNA的检测中,结果表明:目标人端粒DNA的线性范围为1.0×10-13~5.0×10-11mol/L,检出限(S/N=3)为2.5×10-14mol/L。采用MWNT为基底沉积GNPs修饰电极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石墨烯、壳聚糖和1-乙基-3-甲基眯唑四氟硼酸盐([BMIM])复合材料(Graphene—Chits-[BMIM])表面电沉积金,并自组装L-半胱氨酸包覆CdTe量子点,制备了修饰玻碳电极新型双酚A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由于Graphene-Chits-[BMIM]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和[BMIMI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该修饰电极对于双酚A有较好的电流响应。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对双酚A的检测浓度范围:5.0×10^-8~7.05×10^-6mol/L,检测限为2.0×10^-8mol/L(3倍信噪比),相关系数为0.999。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聚合的方法将银、L-半胱氨酸先后修饰到电极表面,制备了银、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fPLC/Ag/GCE)。研究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构建的电极可实现对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检测。实验表明:在扫速为120mV/s,pH=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多巴胺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峰和还原峰的电位分别为0.447V和0.409V;而抗坏血酸只产生一个明显的氧化峰,其峰电位为0.238V。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AEpa=0.209V,不需要分离便可对两者进行同时检测。在最佳条件下,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6~2.50×10-4mol/L和7.50×10-6--1.00×10-3mol/L.检出限分别为5.0×10-7mol/L和2.5×10-6mol/L。该方法可用于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4.
刘百祥  邵志清 《传感技术学报》2011,24(12):1672-1675
设计了一种简单、方便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首先在硼掺杂的金刚石电极(BDD)表面电化学沉积一层二氧化锆薄膜,利用二氧化锆的分子结构特点,将探针DNA即5’末端修饰磷酸基团的寡核苷酸短链(ssDNA)连接到二氧化锆薄膜上.以亚甲基蓝(MB)为氧化还原的电子媒介体,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法测试了该电极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使用微电子技术制造的二氧化钛电极,并且研究了该电极在磷酸缓冲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循环伏安法测量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和氧气都能在该电极上还原,而且过氧化氢的还原更为明显。在磷酸盐缓冲液中,以Ag/AgCl为参考电极,当所施加电压为-300V时,安培法显示二氧化钛电极对过氧化氢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其对于0.1mmol/L过氧化氢的响应电流是0.4μA,而由于溶解氧所带来的背景还原电流仅为14nA。为了研究这种电极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可能性,实验中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钛氧化物电极薄膜上并测试了相应特性,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酶在氧化钛表面的固定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6.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铜掺杂聚L-天冬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同时测定DA和UA的新方法。在pH3.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20mV]s时,DA和UA在该电极上产生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s=0.429V、Epc=0.336V(DA)和Eps=0.617V(UA),DA和UA的氧化峰分开达0.188V。采用循环伏安法(CV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s法)同时测定DA和U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DA:3.00×10^-6-4.00×100mol/L、4.00×10^-5~1.00×10^-4mlo/L(CV)、3.00×10^-7~3.00×10^-6mol/L、3.00×10^-6—1.00×10^-5mol/L(DPVs),UA:8.00×10^-6~5.00×10^-5mol/L、5.00×10^-5-2.00×10^-4mol/L(CV)、3.00×10^-7~5.00×10^-5mol/L、5.00×10^-5.2.00×10^-4mol/L(DPVs);检出限分另U为8.0×10^-7mol/L、1.0×10^-6mol/L(CV)和3.0×10^-7mol/L、3.0×10^-7mol/L(DPVs)。用于人体尿液中DA和UA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偶氮胭脂红B(ACB)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非共价修饰,使其具有水分散性,将MWNTs-ACB水分散液滴涂于金电极表面并置于红外灯下烤干,即制得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伏安研究表明:MWNTs—ACB膜对生物小分子DA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最优的检测条件下,D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6~1.0×10-mol/L,检出限低至5.0×10-7mol/L(S/N=3)。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DA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将传感器应用于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将镍金材料结合壳聚糖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复合膜,酪氨酸酶(Tyr)借助NHS~EDC联酶法修饰于复合膜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酪氨酸酶修饰电极。以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实验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由于复合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电导特性,联酶法保持了酶活性和稳定性,该传感器对双酚A(BP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双酚A的检测范围为:4.0×10^-8~5.0×10^-6mol/L,检测限为1.0×10^-8mol/L(信噪比=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重现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和在线电聚合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和聚香兰素(PVN)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PVN-GO复合膜修饰GCE,即亚硝酸盐(NO2-)电化学传感器.伏安研究表明:PVN-GO复合膜对NO2-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借助于扫描电镜技术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对PVN-GO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和电导性进行了表征.最优的检测条件下,NO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 ×10^-8~1.1 ×10^-2mol/L,检出限低至5.0 ×10^-9 mol/L(S/N =3).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该NO2-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将传感器应用于南湖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