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湖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及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变化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存在很多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人均占有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太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因此,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新阶段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现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严重,在农村劳务输出的过程中,面临多方面的困境,表现为落后经济体制和观念、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对此,本文提出,必须统筹规划,将农村劳动力输出纳入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规划目标中;合法保护农村务工人员基本的务工权益。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是:非农化转移目标;区域性转移目标;教育培训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一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和门路;二要制定和完善就业政策法规;三要加强领导和管理服务工作;四要进一步改善教育培训工作;五要促成有效的转移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湖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及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变化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存在很多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和谐的农村社区,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解决好农村社区的主体 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促进张家港市失地农民及时就业必须抓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依托社区扩大就业和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表明,由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决定的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非农就业规模的主要因素。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三部门条件下新的城乡收入差距。统计检验表明,务工工资与务农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是影响非农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人均家庭负担以及城市现代部门工资与务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政策制订者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构建人口流动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农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9.
从政策层面、法律层面和事实层面探讨农村民办高中在农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新时期农村民办高中对于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弥补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马鞍山市经济转型升级日益加速,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增加的现状。通过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择业、就业的自主意愿。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的待就业劳动者实施招工信息、职业培训、创业帮扶、舆论引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善加运用培训补贴、贷款扶持等政策工具,当是有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之道。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发展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到9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技术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人数基数过大、比例过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化人口压力为动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稳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把我国由农业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问题。本文从资源配置、市场规模、工业化、就业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应转移到以能力为本。提出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实施培训工程,并通过一系列有效就业、创业机制的建立,使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自我发展业能力4个方面大力增强。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其因受众多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步履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现有制度的安排 ,指出旧制度的缺陷 ,提出制度创新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前提。进一步阐述制度创新应从农村教育、土地政策、城镇化、户籍制度和农民就业等方面着手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教育大众化的潮流下,高职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过程中出现诸如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究其原因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生自身素质、人才市场的容量不足等问题.基于上述原因的思考及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提出了拓展高职生就业途径的建议:学校层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学生层面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转变就业观念;社会层面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为高职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述实现武汉城市圈统筹城乡就业,应以劳务品牌为重要抓手,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首先对劳务品牌的内涵和作用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实例分析武汉城市圈劳务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武汉城市圈劳务品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率低,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渠道过于单一。而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因素很多,如河南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等,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方针、路线和原则过程中 ,邓小平对就业问题作过一系列的论述。江泽民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工作中 ,忠实地执行了邓小平的劳动就业理论 ,对于邓小平的劳动就业理论作了不少贡献和发展。由于我国劳动力多 ,就业压力大 ,资金和资源相对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低 ,要想使严重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必须根据邓小平的劳动就业理论 ,吸取中外解决就业的成功经验 ,采取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我国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流。这种回流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选择回乡就业或创业还是继续外出就业?通过调查,发现家庭和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继续外出决策的主要因素。外出收入、婚姻状况、外出给家庭带来变化对农民工的外出决策有着显著影响。此外,年龄、外出打工时间长短和对外出生活的满意度也在显著地影响着他们的外出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