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孟丹 《山西能源与节能》2014,(1):159-160,165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物联网逐渐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物联网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物联网的安全和对物联网的信任机制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对于节约能源,实现社会的节能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介绍物联网和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基于物联网安全的信任机制的构建,以实现能源节约,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文章依据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13017),充分梳理电力物联网标准化需求,采用综合标准化法,研究建立了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及重点标准化领域,梳理了已发布、编制中及亟需制定的各类型标准,形成统一、综合、开放的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
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层标准化组织和相关机构、物联网相关产业联盟的标准体系研究现状,简述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网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加深,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面临高接入、高并发、高交互的挑战.文章在现有电力物联网技术研究基础上,从终端接入、边缘计算和平台应用3个方面,对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综述.终端接入方面,介绍了负载均衡技术在电力物联网终端接入中的应用,提出一种用算法实现海量终端的灵活接入和智能感知的思路;边缘计算方面...  相似文献   

5.
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实现,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攻方向.文章研究了电力物联网主要业务的分类,介绍采集类业务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未来发展方向.对电力物联网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低功耗技术、大连接技术进行总结,研究了非连续接收、功率节约模式等低功耗技术及接入类别限制、非正交多址接入等大连接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指出低功耗大...  相似文献   

6.
泛在电力物联网从架构上可分成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4个层次,感知层是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泛在电力物联网业务需求,分析了业务流到数据流的映射机制,并从横向、纵向2个维度提出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层协同规划的感知层总体架构,提出感知层的技术原则和建设模式。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研究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为下一步示范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前提,而通信系统是电力物联网中的核心部分.为了支撑电力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业务,电力物联网系统使用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组成一个庞大的异构网络.为了充分发挥异构网络的性能,分析了异构网络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介绍了电力物联网中异构网络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电网监控平台结构框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思路,确定了监测方式,并从功能界面设计、系统运用测试两个方面展开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探讨,验证了此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系统中的运行成效。  相似文献   

9.
上下文模型是构建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物联网环境下信息系统智能交互的基础课题之一.在以物物交互普遍存在的物联网环境中,节点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是主要的上下文.文章研究了物联网环境下智能交互系统的上下文模型,主要分析了物联网环境下信息系统智能交互中上下文含义、分类和形式化描述,并以智能电网中智能储能设备的即插即用场景对模型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电力卫星物联网刚刚起步,对于安全接入的保障还有待提高.文章以标识公钥为基础,结合电力卫星物联网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志公钥的电力卫星物联网边缘安全接入机制.采用轻量级标识密钥体系来实现电力卫星物联网的安全接入与安全防护,该种物联网安全接入实现机制具有去中心化,无需证书颁发机构证书认证,且低功耗,适用于无线低带宽网...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核心技术突破情况,指出,感知矿山物联网重在实现智能化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从工业控制的角度,分析了物联网的特点。针对分布式风力发电,设计了风电物联网平台,并进行了实际的工程实践。在平台设计中,采用了网际组态软件的设计方式,以后台配置式方式进行工程实施,提高了实施效率;提供了统一数据服务接口,为其他应用软件服务商的使用提供了便捷的应用途径;采用了Silverlight技术进行平台开发,实现了跨平台的应用,并具备优秀的视觉效果;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使平台的应用更注重解决以往的“应用孤岛”问题。经过现场工程实践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物联网的逐步推进,适应电网特征的边缘计算框架逐渐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专业信息系统存在感知信息不共享、未实现一次采集、难共享共用和智能管控等难题,迫切需要应用互联网思维和高效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建设智慧物联体系。文章所述边缘计算框架立足于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的功能需求,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物联网框架为基础,通过物模型、云边交互协议、规则引擎、智能生态等模块的设计,在边缘侧实现国网公司统一智慧物联体系“多元感知,多态接入,统一模型,统一物联”的目标。通过开展在功能性、非功能性、性能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实验验证和试点建设,表明边缘计算框架在业务适配性和数据共享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传统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存在的问题,指出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内涵,提出,构建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管理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技术的分布式光伏数据共享系统建设目标与内容,给出了分布式光伏数据共享系统技术架构与部署方案,对打通多主体异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多主体系统互联互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Energy internet is a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based network, which combines the multi-energy flows and the information flows. In this review,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developing energy interne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 analyzed concern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s in various aspects and problems of its energy systems. Then the framework of energy interne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which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vided. This review is dedicated to helping the policy makers to draw the roadmap of future-oriented energy internet.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通信接入方式被加入到智能配电网中,网络之间相互覆盖,相互重叠,现有的QoS保障方法已无法满足未来智能电网新业务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异构网络的切换与统一问题所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用函数的电力物联网异构网络接入QoS保障方法。首先构建了效用函数评价模型,设计了评价参数,并给出了参数的效用函数。其次,设计了接入网络映射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基于效用函数的异构网络接入QoS保障方法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性能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oT),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the coverage of the customer electr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CEIAS). The traditional fault location method fo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only considers the information reported by the Feeder Terminal Unit (FTU) and the fault tolerance rate is low when the information is omitted or misreported. Therefore,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DGs) fo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is takes the CEIAS as a redundant information source and solves the model by applying a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PSO). The improved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D-S evidence theory) is used for evidence fusion to achieve the fault section location fo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single or multiple fault locations with a higher fault tole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