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积能量单元分析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注水开发后勘碎屑岩储层研究的新方法--储层沉积能量单元分析法,引出了沉积能量和沉积能量单元的概念,讨论了描述沉积能量的测井地质参数和划分沉积能量单元的原则,阐述了储层沉积能量单元分析和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工作步骤。应用效果表明、储层沉积能量单元分析在预测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储集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以双河油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双河油田“九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储集层沉积微相的规模,平面分布和物性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认为,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等微相砂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规模,物性和平面分布特片,这些特征控制了油层的吸水和产液能力,平面油水运动,进而控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富集在规模小,物性相对较差的微相砂体中,从而形成了小型透镜型和镶边搭桥型两种剩余油富集形成。  相似文献   

3.
流动单元特征及其成因分类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将流动单元定义为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同一储层单元,并认为流动单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和规模性。在分析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后,提出了流动单元的成因分类方案,把流动单元划分为受断层、隔层、夹层、渗透率韵律、层理构造、裂缝及孔隙结构控制的7类流动单元。不同成因的流动单元,反映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的规模性和层次性,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 ,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水运动规律 ;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 ,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33  
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的孤岛、孤东油田的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的沉积模式,探讨了河流相储集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对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河流相储层发育了沉积和油藏规模两种非均质性,两种非均质结合是控制该区剩余油宏观、微观分布的主因.宏观上,剩余油分布在主力油层、储层正韵律中、上部及低孔渗流沉积单元内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微观上,在水淹较低部位仍有网络状、斑状剩余油,在储层物性好的局部死区有孤立的剩余油.沉积模式是控制剩余油形成及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陈2断块阜一段油藏特点,不断深化地质认识,加强了储层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挖掘低渗透层的潜力,有效地控制了油田递减,提高了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中原油区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指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实施效果明显,为油田中高含水期控水稳油和挖潜增产提供了实践依据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胡状集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提高水驱开发效果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胡状集油田储层严重非均质的特点,将剩余油研究与储层微相研究紧密结合,总结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水淹层电测特征,通过地质工艺结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工艺配套技术,以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合理调整注水、产液结构,有效地遏制了油田的两大递减,实现了连续5a稳产,对严重非均质油藏的开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储层流动单元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为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有效手段,是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确定剩余油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方法,评述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指出储层流动单元在油田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沉积相带图编绘过程中 ,沉积单元划分及相别判定尤为重要。为提高其准确率 ,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 ,总结出沉积单元划分及相别判定综合分析法。具体作法是首先研究区块各沉积单元相、亚相概况 ,这是区块沉积单元划分及相别判定的宏观依据。然后研究区块各沉积单元砂岩厚度平面变化趋势及沉积单元间砂岩厚度变化趋势 ,这是判定的参考性依据。最后研究区块各沉积单元测井曲线形态变化特征及沉积单元典型河床砂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这是单元划分和相别判定的直接依据。采用该分析法 ,可提高判定准确率 5%以上 ,提高工效一倍以上 ,进而提高沉…  相似文献   

11.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是进行已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我国东部某油田某区块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综合含水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等问题,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应从多方面考虑。通过主因子分析从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因素、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18个参数中优选出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地层流动带指数、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值系数和隔夹层分布密度等7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判识函数。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3类,并指出Ⅱ类流动单元分布区具有较好的剩余油开发潜力,划分的结果与沉积微相展布及实际开发状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对策及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区断块油藏关系多、油水关系复杂、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等问题,从储层平面、层间、层内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下一步增产挖潜方向,提出了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对策和技术保障。通过综合治理,累积增油617kt,增加可采储量50kt。  相似文献   

13.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2^4小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非均质性及水淹等特征,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特点,建立了本区的流动单元模式,探讨了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Ⅰ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好,但分布范围小,剩余油少;Ⅱ、Ⅲ型流动单元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注水效果好,剩余油富集;Ⅳ型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差,或是干层,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形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分布,从而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口坝砂体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8,9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砂体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分析了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河口坝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弱,而层内、平面非均质性以中等-弱为主,非均质综合指数与含油饱和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均质性中等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5.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方法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方法系统.其中包括三项内容,而每一项又包括若干具体内容.①油田开发分析方法研究,其中包括: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研究;油层非均质性研究;水驱可采储量与采收率分析;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分析;提高油井排液量分析;注水井吸水指数分析;自然递减分析;存水率与水驱指数分析;油层压力系统分析;油藏水侵计算.②剩余油研究,其中包括: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研究;剩余油饱和度研究.③改善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调整方法研究,其中包括:加强管理综合调整;打调整井;水动力学方法调整;提高采收率方法;井下措施;利用水平井调整.并指出这些内容不仅对一个具体油田的调整,而且对一般高含水期油田的调整研究都是适用的.将这套方法系统应用于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_(1-5)层系的调整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表明该套方法系统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游梁抽油机节能电机选择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连平  王玉生 《钻采工艺》2007,30(2):94-95,99
中国多数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采油成本不断增加,因此游梁抽油机电机节能是倍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各种各样的节能电机在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同一种电机在不同的油井节能效果大不相同,同一口井不同的节能电机节能效果也不同。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选择节能电机。游梁抽油机是一个复杂系统,节能效果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还取决于油井工况。文中讨论如何根据油井工况合理地选择节能电机,以取得应有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注水开发前后胡12-20和胡检1井资料,搞清了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在电测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分别建立了注水开发前后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为研究胡十二块注水开发前后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寨油田沉积微相研究及在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马寨油田卫95断块沙三下1~7砂组油层进行了详细的单砂体划分与沉积微相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油田开发调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桥口油田河道砂微相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桥口油田沉积微相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本文对河道砂微相储集层沉积特征包括岩性特征、粒度分布、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和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河道砂微相储集层在油田开发早期是主力油层,在目前油田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仍然是此类层,并提出剩余油分布的类型,以便为油田后期制定调整挖潜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应分析方法在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进行合理的储集层分类和储集层质量的分区,是认识储集层非均质性和预测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引入对应分析技术,利用对应分析主因子载荷平面图对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十二断块储集层进行分类;并采用三端元参数计算分类函数值进行储集层质量平面分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对应分析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数理统计理论依据,又能赋予主因子较好的地质意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质分类评价方法。图2表1参2(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