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火控冷12MnCrNiMoV钢板性能和微观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正火控冷 +高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对 12MnCrNiMoV钢板力学性能、冲击韧性的影响 ,用透射电镜分析了 12MnCrNiMoV钢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 ,与正火钢板相比 ,正火控冷的钢板具有较好的强韧性 ,Akv ,-4 0℃ 提高约 45 % ,特征转变温度TFAT50 降低了 2 0℃。组织观察表明 ,正火控冷的 12MnCrNiMoV钢板组织中的粒状贝氏体中的M A岛主要以板条马氏体为主。高温回火后 ,正火控冷工艺的微观组织为板条铁素体 ,碳化物呈弥散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590 MPa船用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对40 mm厚船用HQ60T钢板进行了调质工艺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获得了不同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不同淬火和回火温度的热处理试验,对不同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的试验,详细观察了各种热处理状态下试验钢的微观组织,讨论了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相同调质处理条件下,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钢板强度下降,韧性提高;在580℃回火的条件下,韧性指标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920℃时出现峰值;回火温度高于580℃,钢板韧性下降,强度下降加快.研究表明,在920℃时水淬,然后580℃回火时钢板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Cr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F/M)钢用作超临界水堆燃料包壳管用候选材料,研究冷变形对其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双相组织的回复、再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变形量对板条马氏体再结晶的促进程度不同,10%冷变形后780℃高温退火只发生回复,回火马氏体板条发生合并与迁移;60%冷变形后780℃高温退火,回火马...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镜 (TEM)研究了 1 4Ni3CrMoV锻钢正火 +回火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 ,该钢在正火过程中形成的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在高温回火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碳化物大量析出 ,分布均匀 ,大部分仍保持一定的方向性 ,显示原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的位向。局部存在铁素体 +球化碳化物类组织。回火后没有发现块状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5.
相变点间热处理对DIWA353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锅炉钢板DIWA353电渣焊接头的韧性,针对现行的制造工艺(930℃正火 630℃回火),对升温进入两相区(930℃正火 740℃×2h空冷 630℃回火)和降温进入两相区(930℃×2.5h空冷至670℃水冷 630℃回火)两种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一系列性能试验与现行热处理工艺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相区热处理不仅使母材和焊缝韧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强度降低并不明显,符合标准要求;尤其是降温进入两相区的热处理,还使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金相技术、力学性能试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断口分析研究了M120汽缸25Cr1MoV钢高温紧固螺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长期高温工作条件下,网状碳化物沿晶界析出造成材料脆化,并且存在缺口产生应力集中,加上工人拆卸不当使其受到过载冲击力而断裂。经960℃正火、900℃正火及650℃回火的恢复热处理工艺能基本上消除网状晶界,改善微观组织,使螺栓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X100管线钢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规律,提出了一种得到以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分析了精轧变形量、冷却速度及终冷温度对实验钢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实验钢的微观组织逐渐细化,高强度的板条贝氏体含量减少而粒状贝氏体含量增多;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和终冷温度的降低实验钢组织中的板条贝氏体含量明显提高,组织也逐渐细化;组织中板条贝氏体含量较高时实验钢具有较高的强度,但过多的板条贝氏体和针状M/A岛对材料的韧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铸造C12A耐热钢进行热处理,观察其微观组织,测定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正(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部分针状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其硬度比较高,塑性和韧性不是很好;正(淬)火+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硬度不是很高,塑性和韧性比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退火组织为铁素体,其硬度低,塑性和韧性高;通过正火+回火,研究回火温度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C12A钢的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其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低合金调质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为具有自回火析出物的板条马氏体,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在250℃左右回火后片状碳化物析出量增加,提高了屈服强度;在400℃回火后在板条界析出碳化物薄壳,导致回火脆性现象;高温回火后板条形态仍普遍存在,局部区域的板条合并成铁素体块晶。在550℃以上回火析出大量纳米碳化物,渗碳体明显粗化.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是实验钢的主要强化方式。在回火过程中组织演变及析出物性质直接影响拉伸曲线特征和n值。  相似文献   

10.
回火方式对调质高强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对同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进行两种不同回火方式的调质处理,淬火+缓慢加热回火的传统调质与淬火+感应加热回火的新调质工艺,分析该工艺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及析出物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钢的组织均为板条宽300~500 nm左右的马氏体组织,感应加热回火调质工艺处理后,板条组织明显,析出物大多约为20 nm,比传统调质处理后的细小;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均能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感应加热至500℃回火后试验钢具有16%以上的延伸率,-40℃冲击功达到32 J,优于传统调质工艺处理钢板的综合性能.感应加热回火能获得更多小尺寸析出物和更多的残余奥氏体,有利于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焊后热处理对1.25Cr0.5Mo钢的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尚无文献报道.为此,对正火态1.25Cr0.5Mo钢分别进行淬火、高温回火及调质,模拟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对其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其腐蚀行为进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1.25Cr0.5Mo钢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态1.25Cr0.5Mo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高温回火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和珠光体,调质态组织为均匀的回火马氏体和细小碳化物;淬火处理加速了 1.25Cr0.5Mo钢在工业循环水中的腐蚀速度;高温回火处理对腐蚀行为影响不大;调质处理显著提高了 1.25Cr0.5Mo钢的耐蚀性,是因为调质热处理细化了材料的组织,细化后的组织较晶粒粗大的淬火及淬火后高温回火组织更容易形成氧化物膜,阻碍电极的放电过程,从而获得了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低碳微合金石油储罐钢回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国俐 《材料导报》2015,29(18):77-79
以含0.012Ti大型石油储罐用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对淬火后的石油储罐用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时间相同,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板力学性能变化趋势并非单调性,硬度和强度先升高后降低,韧性和塑性先降低后升高.在605~635℃窄区间回火温度对金相组织演变的差异较小,没有出现本质上的不同.原轧态淬火钢经回火后的显微组织由板条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逐渐转变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及回火马氏体混合组织,板条边界依然清晰可见,说明回火过程只发生回复并没有再结晶.  相似文献   

13.
对10MnNiCr钢板进行了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0MnNiCr钢热轧薄板、调质厚板具有较低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而正火+高温回火热处理的10MnNiCr钢中板具有较高的应变时效敏感性。改善钢的微观组织,提高钢的韧性,可降低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低合金高强铸钢(HSLA)的综合力学性能,满足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要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冲击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3种不同冷速及高温回火对HSLA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速增加,淬火组织发生由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准上贝氏体+板条马氏体的演变.冷速为1℃/s的空冷样,具有最高的塑韧性;冷速最大的水冷样,其强度、硬度最高.冷却样经580℃回火,其晶界、板条界均有粒状、短棒状的纳米第二相析出,EDS分析表明,100~200 nm的析出相为合金渗碳体(M3C),而50 nm以内的析出相为(V,Ti)(C,N).空冷样回火后有较高强度、最高的塑韧性;油冷、水冷样回火后,Re提高,Rm略有下降,AkU降低与高温回火脆性的发生有关,但-40℃的AkU仍有60、40 J,具有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可见,试验HSLA铸钢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能满足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模拟试验对12Cr1MoV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正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该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Cr1MoV钢正火+回火后的正常显微组织为回火贝氏体+铁素体或回火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或铁素体+珠光体;如果回火温度过高或正火冷却速率不足,则分别会导致钢中出现两相区组织黄块马氏体和钒的碳化物沿晶界及晶内聚集长大的情况,显著降低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一种硅和碳量分别为1.5%和0.32%的含硅型高铬马氏体耐热钢为对象,研究了正火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中的大量碳化物在980℃以上正火时溶解,热膨胀曲线上发生额外膨胀现象,回火后沿板条界析出杆状和粒状两种形态碳化物;在1030-1100℃正火并回火后沿晶界析出的含硅Cr23C6碳化物易粗化,呈链状分布于晶界;正火温度低于1030℃时拉伸强度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在更高温度下正火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冲击韧性总体呈降低趋势,分布在晶界的大尺寸链状含硅碳化物弱化晶界是冲击韧性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直接淬火低碳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M,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Fe-Mn-Mo-Nb-Ti系低碳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80℃回火后钢板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805MPa,屈服强度719MPa,延伸率25.8%,-20℃冲击功106J.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贝氏体回复作用逐渐加强,位错通过运动、合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索了10CrNi4MoV钢100mm特厚板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并对经热处理的钢板进行了性能测试及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10CrNi4MoV钢100mm特厚板经过严格控制的高温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工艺处理,可以满足技术要求,且在厚度方向上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均匀。高温淬火温度对厚板的组织性能影响不大,高温回火温度则必须严格控制,以获取10CrNi4MoV钢100mm特厚板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张金祥  欧阳希  周健  张济山 《材料导报》2018,32(8):1323-1327, 1343
对比了Cr含量降低为3%的3Cr-H13钢与Cr含量为5%的传统H13钢性能的差异,利用SEM、TEM、XRD进行微观组织与相组成分析,研究了Cr对H13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含量的降低明显提高了H13钢的回火稳定性与高温强度,其原因主要与回火组织中马氏体的回复程度及二次析出碳化物的种类有关。传统H13钢在650℃回火时,马氏体基本回复完全,基体强度明显下降,并在原马氏体板条界和晶界上析出了较多的尺寸为120nm左右的近球形Cr7C3和M6C型碳化物,第二相强化效果降低;而Cr含量降低为3%的3Cr-H13钢在650℃回火后,基体依然为板条马氏体,板条内保持较高的位错密度,同时板条内析出的大量细小弥散的短棒状VC,在起到弥散强化作用的同时还钉扎位错,推迟了马氏体的回复,从而提高了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现场热处理工艺,研究了T92钢焊接接头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焊缝硬度和母材抗拉强度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接头处未回火的马氏体粗大,呈细针状;740-780℃回火,马氏体组织变细,板条特征明显;超过780℃,马氏体板条特征消失,表现为屈氏体组织;随回火温度升高,母材碳化物产生偏聚,铁素体含量增加;780℃以下回火母材力学性能满足ASME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