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焊接对管头与管板间的胀接连接的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换热器制造开发高质量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技术,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换热管与管板间的连接形式。采用胀焊结合的连接形式时,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和胀接产生的残余接触应力之间互有影响。胀接分析过程中根据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引入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理论分析[1],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准则,计算胀管压力卸除后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得出最高效、最合适的胀接压力。焊接分析过程中利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采用单元生成技术,得出强度焊产生的热应力的影响范围。本方法为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厚代薄引起应力变化、导致疲劳断纹、设备强度不足,以优代劣引起材料性能、检测方法改变及焊接工艺调整。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必须紧密性、不泄露。焊接、胀接、胀焊并用是换热管与管板常用的三种连接方式各有优劣势。焊接方式:无间隙腐蚀、无硬化现象、成本高。胀接方式:加工精度高、结构简单、易维修。胀焊并用适合高温、耐腐蚀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胀接接头的设计选用设计换热器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视材料、压力、工况条件不同,通常设计可选用:胀接、焊接、先焊后胀或先胀后焊等连接方法。我厂过去曾对有色金属管和复合管板采用钎焊连接和碳钢管板与铝管采用专门配方的粘接工艺等连接方法。一般制冷压力容器换热器,当管与管板同为黑色金属时,可选用焊接连接。管为有色金属,管板为黑色金属时,均采用胀管连接结构。  相似文献   

4.
大中型石油化工装置中的蒸汽锅炉,因受运输限制散装到货,其炉管现场安装大多采用胀接施工技术,炉管胀接施工质量是锅炉长期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本文从炉管检查、校正和被胀管端处理,锅炉管孔清洗、检查、处理、编号,试胀试验,选配与穿管,胀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对炉管胀接技术进行了论述,对今后类似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如何保证管子与管板间的紧固连接,这是管壳式换热器制造中重要的问题之一。胀管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过胀会使管板发生塑性变形,不能产生必要的弹性恢复,因而降低胀接强度。而且过胀会使管壁减薄量增大,加工硬化严重,甚至产生裂纹。控制胀管率,防止过胀,对确保换热器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胀管后,在管子与管板接触面残余压力作用下,管板呈平面应力状态,管板任一点 M 的应力和位移可由下式求得:  相似文献   

6.
胡涛  时明伟 《化工机械》2020,47(3):311-316
使用数值分析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计算探究管壳式余热锅炉薄管板与换热管液压胀接处的胀接压力和胀接长度对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并给出相互间的关系曲线。经计算,选择较大的胀接压力和胀接长度,保证胀接后残余接触压力越大,密封性能也越佳,更好地避免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等现象,提高管壳式余热锅炉寿命。同时在管壳式余热锅炉薄管板和换热管胀接连接处提供一种计算方法,为管壳式余热锅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CAE软件 ,对锅炉、换热器管子 管板的液压胀接过程进行了模拟。管子与管板孔之间采用面 面接触元以模拟相互之间的间隙及管子产生塑性变形并贴紧管板孔后对管板的作用。通过本文的模拟分析 ,可获得胀接时接头处的弹 塑性应力状态及卸除胀接压力后管子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接触压力沿管板厚度方向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管孔槽处会出现较高的数值 ;在管板内侧处 ,管子的过渡区会出现较大的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管子与管板连接处的应力腐蚀裂纹,需要找到一种产生较低残余应力的连接方法。液压胀接就是一种可取的方法。本文介绍为确定这些残余应力而进行的实验和理论工作。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管子的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所用的测量技术是X光衍射试验、应力腐蚀裂纹试验和应变测量。应用了有限元分析。此外,对这种连接方式的拉力强度、长度变化等等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胀接炉管是利用金属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性质,将管子胀接在锅筒上。胀接的管口要求有足够的严密性,必须保证不漏水,不漏气,也要求有足够的强度。胀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胀管率,不能胀接不严密且不能过胀。所以,胀接过程中胀管器  相似文献   

10.
影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强度的因素是连接方法,结构细节,材料性能等。本文研究了三种连接方法:均压胀接,机械胀接,焊接。本文涉及的结构细节,包括:管板孔表面质量,开槽与不开槽管板,槽子的几何形状。分别研究了钛管,碳钢管与碳钢管板的连接强度,以致查材料性能对连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接强度的理论预测值适用于各种材料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