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色纺纱的测色对象通常是针织品,但因生产工艺引起的色差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生产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选取6种不同颜色配比的有色黏胶纤维纺制不同线密度和捻度的色纺纱,并以纬平针、1+1罗纹、半畦编3种组织结构分别编织色纺纱针织物。测试和分析色纺纱针织物的色差,研究纱线线密度、纱线捻度和织物组织3个因素对色纺纱针织物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和捻度对色纺纱针织物的色差影响较大,本研究为色纺纱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成纱号数与捻系数对色纺纱色差的影响。通过改变色纺纱生产流程中细纱工序的重要工艺参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即分别纺制不同号数和不同捻系数的纱线,分析其相应颜色值,以探讨其色差变化规律。针对11组单色纤维,通过改变细纱牵伸倍数纺制出3种不同号数的色纱;针对9组混色纱,仅改变细纱捻系数纺制出4种不同捻系数的色纱,并对各组色纱色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色纱线,成纱号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对混色纱线,细纱捻系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认为:无论是对于单色纱线还是混色纱线,改变其号数和捻系数,必然会产生相应色差。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的颜色对其纱线颜色变化的影响规律,选取红、黄、蓝3种颜色半消光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根据实际生产中主要调整的参数,系统研究了颜料质量分数、纤维线密度对其色度值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从纤维到纱线(线密度为20 tex,捻系数为300)的色度值变化,并与特定规格半消光染色短纤维、大有光原液着色短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颜料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半消光纤维的色度值,在浅、中色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是中、深色之间的2倍;线密度对纤维色差(ΔE_(CMC(2∶1)))的影响不大,黄色的色差变化较红色、蓝色更明显;半消光原液着色短纤维到纱线的色度值变化不明显,色差在0.8~2.6范围内;在半消光染色纤维中,黄色的色差变化偏大,为3.4~3.9,红色、蓝色与原液着色的色差相当;大有光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到纱线的变化与半消光染色短纤维的更为相似,二者的色差ΔE_(CMC(2∶1))、明度差ΔL、饱和度差ΔC以及色调差ΔH基本相同,说明对于特定的颜色类型,可借鉴染色纱线的配色经验,为原液着色纱线配色模型的系数调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羊毛筒子纱染色的匀染性问题,构建了羊毛筒子纱染色时染液流体、纱线状态和染色工艺三相体系关系,揭示出羊毛筒子纱染色过程中纱线出现色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筒子纱染色过程中由于染液流体与纱线耦合渗流的渗透性能发生变化,导致染色后纱线内外层出现色差;染液流体单向作用于纱线时,纱线厚度增大或密度增大,导致染液流体对筒子纱的渗透性变差,筒子纱内外层色差变大,纱线密度的影响更显著;增大染液流体流速可改善匀染性;染液流体双向循环染色时,先进行反循环染色,反循环与正循环(从内到外)染色时间比为5∶3(5 min,3 min)时,控制染色升温速率为1℃/min,纱线匀染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纱线色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纤维染色试验制度,在生产过程中控制配棉色差因素,力求原棉混合均匀,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使纱线色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找出了纱线断头的原因,分析了粗,细节,车间温湿度对纱线断头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造成棉织物色差的原因,分析和探讨了纺纱过程中配棉、混棉、半成品、纱线成品等各工序的色差控制措施,以减少后工序织布造成的织物色差。  相似文献   

8.
针对有些企业用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在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然而所得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本文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三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CMC(2: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95CMC(21: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77CMC(2:1)单位,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赵利强  靳建彬  王素霞 《印染》2006,32(9):19-20
分析染色半成品和染色过程中(中深色)产生边中色差及前后色差、色条、条花的影响因素,从染料、助剂、工艺控制和设备等诸方面,给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成纱毛羽的产生涉及到纺纱原料、工艺设计、机械设备、温湿度、运转操作管理等各个方面。纱线毛羽的多少不仅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而且会影响织造工序的顺利进行,纱线毛羽程度的差异还会造成织物染色的色差,最终影响到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因此,降低纱线毛羽工作涉及面广,减少线纱毛羽必须层层把关。下面就棉纺细纱工序纱线毛羽控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龙  吴磊  林思伶 《纺织学报》2023,44(1):100-105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纺织特性的弹性导电纱线材料,以棉粗纱、氨纶、银丝为原料,通过设计原料的喂入方式及在环锭纺纱机的前罗拉与导纱钩之间附加定位装置,纺制以氨纶为纱芯、银丝与棉纤维螺旋包缠氨纶且棉纤维位于纱线表面的弹性导电包芯纱,探究捻度对纱线弹性、导电性、耐磨性和断裂强力的影响。以银丝紧贴氨纶表面包缠为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捻度下包芯纱中紧贴氨纶表面包缠的银丝长度的理论值。实验结果表明:包芯纱的弹性随捻度变化,在70捻/(10 cm)时包芯纱定伸长伸长弹性率、定负荷伸长弹性率较大;在包芯纱伸直(不伸长)状态下,纱线实测电阻值随捻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包芯纱伸长10%的状态下其实测电阻值小于伸直状态下等长度包芯纱实测电阻值,且在75捻/(10 cm)时伸长状态与伸直状态下的相同长度包芯纱的实测电阻值之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展T-400长丝的可纺性和服用性能,生产了赛络纺棉T-400长丝包芯纱.T-400长丝在纺纱过程中不经过预牵伸,需要将导丝辊与细纱前罗拉表面线速度设置一致;分析了T-400长丝包芯纱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提出其注意事项,总结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制定了捉疵、防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竹浆纤维/精梳棉/大豆蛋白纤维赛络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竹浆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特点,以及两种新型纤维与精梳棉混纺采用的赛络纺纱工艺,采用赛络纺工艺后提高了成纱强力,减少了毛羽,文中重点指出了各工序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传统的棉纺设备上,通过对设备工艺的探索与改进,尤其是对绢原料经焖包预处理后,成功开发生产了高比例棉、绢混纺纱的实践.叙述了对原料的选择过程,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低配棉4.2 tex紧密纺精梳棉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纺制特细特棉纱所需的原棉品质要求高,且工艺难度大。文章以4.2tex紧密精梳棉纱为例,在自行改造的紧密纺机台上对低配棉特细特紧密精梳棉纱进行了试纺,介绍了试纺的工艺条件和成纱质量,证实利用紧密纺技术开发低配棉特细特精梳棉纱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16.
棉/Viloft/牛奶蛋白/Lyocell多组分喷气涡流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制开发了棉/Viloft/牛奶蛋白/Lyocell多组分喷气涡流(MVS)纱和环锭纱,并对两种纱线的强力、毛羽、耐磨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MVS纱的毛羽指标明显优于环锭纱,尤其是2mm以上的毛羽指数;MVS纱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要比环锭纱稍低;MVS纱和环锭纱的耐磨性能相近;MVS纱的条干CV值比环锭纱好。  相似文献   

17.
麻棉混纺氨纶包芯竹节纱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棉纺设备上纺制麻棉氨纶芯竹节纱将竹节纱技术与包芯纱技术融合在了一起,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本文通过对R/C(55/45)36.4tex 70D麻棉混纺氨纶包芯竹节纱的纺制研究,分析和总结了纺纱工艺特征,并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利用天然彩棉研制开发多种彩棉包芯纱的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对纺制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棉纺设备纺羊毛是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的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羊毛棉纺工艺常用的细羊毛、毛条和细化毛三种原料;分析了羊毛纺纱的可纺支数、长度限制及可纺性;分工艺研讨了羊毛在棉纺设备上的纺纱工艺,并对毛条牵切拉断工艺的特点和滑溜牵伸的应用作相应的讨论;叙述了当前棉纺设备上纺制的羊毛混纺纱主要产品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日本Nitivy公司生产的水溶性维纶长丝作纱芯,棉纤维为外包纤维,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纺制棉包芯纱.溶去芯纱,制得棉型中空纱。对棉型中空纱的强力与退维温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与讨论,各种规格纱线的断裂强度与退维温度关系曲线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