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近日,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对2012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2012年23件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乳品行业食品安全事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酒类和保健品类食品安全事件。2012年,网络成为食品问题曝光的主要源头和渠道,食品安全监督呈现全民参与态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为分析我国2008~2017年经政府发布的饮料中微生物不合格信息的发生特点及趋势。方法 通过对我国各省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网站发布的饮料微生物相关不合格信息进行收集及整理, 分析我国近10年饮料的微生物风险情况。结果 2008.1.1~2017.12.31我国国家及省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累计曝光饮料中微生物指标检测不合格数据共4630件, 其中包装饮用水占90.78%(4203/4630), 而包装饮用水的主要微生物问题为铜绿假单胞菌, 占45.04%(1893/4203)。结论 饮料中微生物指标监管应重点关注包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并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食品企业、媒体和政府关注的核心。随着被曝光事件的增加,无论政府职能部门还是生产厂家都在努力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异物检测机成为食品生产企业保证食品安全的得力助手,中国的食品检测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正>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近几年因细菌污染所致的食品召回事件频发。在所有的食品召回事件中,涉及有机食品的召回事件所占比例出现了大幅增长。在今年所有的食品召回事件中,有机食品的召回事件截至目前所占比例为7%;而2014年的这一比例为2%,2012和2013年仅为1%。更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以来没有一起有机食品召回是由于所标注的信息有误,全是因细菌污染,比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污染或甲肝病毒污染。对此,彭博社给出了具体的数据。2014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2018年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区域涉及全州3个县(市),按照《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共采集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进行一般卫生指标检测,主要检测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2011-2018年共完成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获得6850条数据,完成率100%,食品样品检出致病菌共103件,总体合格率为93.7%;15类866件食品样品一般卫生指标合格率为100%。检出常见的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8种致病菌,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4.1%(36/255)、1.5%(15/1025)、1.3%(15/1152);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餐饮食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分别为12.6%、11.4%、8.7%。结论 2011-2018年全州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未监测到污染严重的食品,未发生食品恶性污染事件无重大及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食品安全总体形式平稳。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美  王晓翌  李鸿敏 《食品科学》2017,38(19):309-314
目的:分析我国食品供应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为今后制定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突变理论模型,构建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5—2014年间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总体而言,近10年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是从食品供应的3个具体环节来看,风险一直呈现波动趋势,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和食品生产消费这2个环节,近2年来食品安全风险呈现增长态势。结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业分散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生产模式转变,建立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观察到的文献,对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分别界定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定义,比较了已有研究中食品安全事件的数据来源和获取方法,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种类、供应链环节、事件本质原因的划分和分类评估结果。进一步从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舆论引导方面分析如何治理安全事件所反映的食品安全风险,以及媒体自身的改进之处,并从消费者、企业、行业和进出口等角度综述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危机不断,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圣元奶粉致性早熟事件、药泡"毒豆芽"事件等危机事件频频曝光于媒体。屡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给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如处置不当,轻则使公司信誉受损,严重的面临破产倒闭:对于消费者而言,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受到心理和身体上伤害。食品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大类中支柱产业之一,而食品企业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企业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曝光了许多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事件、饮料苯含量超标等,其中对身体危害最大的是过期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三假”食品、在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三无”食品等问题。食品安全已成为政府和媒体关注、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全社会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有效地管理食品的安全,建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食品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以来,食品中塑化剂的污染检测问题成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持续关注的热点,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曝光,再次将塑化剂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塑化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所涉及食品也从饮料蔓延到白酒、方便食品、药品和调味品等。目前卫生部将婴幼儿食品、白酒、方便食品、食用油等纳入塑化剂风险监测的重点食品。基于此,对常州市生产及流通中塑  相似文献   

11.
李娜 《食品与机械》2015,31(4):277-279
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曝光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必须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教育机制,以保证所有同食品安全相关的主体具有与其主体身份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形成的损害。显然,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教育达不到这一要求,其不仅缺乏进行全面组织和协调的行政机关,而且在涉及到食品安全的食品企业、行政管理机关、媒体和消费者四方的教育中,都存在不同的具体问题。只有通过设立食品安全教育办公室,全面负责食品安全教育,并加强对大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性知识的教育,加强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尽可能将学历教育、岗位教育及宣传教育3种食品安全的教育方式相结合等策略,才能真正构建中国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一件件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名词,食品安全问题也当仁不让的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了,目前在我国上至政府高官,下到平民老百姓,无论在哪里都会听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议论。  相似文献   

13.
1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1.1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今年3月15日、4月11日中央电视台先后曝光了河南双汇瘦肉精生猪及上海超市染色馒头事件。随后又发生毒豆芽、牛肉膏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添加剂乱象纷呈。监管部门闻风而动,组织调研和查处,举一反三,全面排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监管存在的问题,形成空前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食品安全趋势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为食品安全进入中国人的视线设一个起点,应该是2003年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自从该事件被曝光,社会开始关注食品安全,此后相继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更成为人们聚焦的要点。十多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没有停止过,究其原因有媒体的炒作也有企业的无良,但不可否认,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也倒逼着我国食品相关法律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内容分析法在食品安全事件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9年4月1日-2009年6月1日期间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来源、危害类型、不合格食品后处理、不合格原因分析、危害程度描述以及相关数字描述等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49%的食品安全事件来自食品流通环节;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最为严重,占所有信息的26%;仅有8%的信息描述了食品不合格程度、分析了不合格食品产生的原因,20%的信息报道了食品的后处理;87%的信息运用数字对不合格率/合格率等信息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南省中央厨房专间环境及加工食品的卫生状况,发现主要食品安全风险及隐患,为加强专间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11月,以湖南省内所有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且在正常经营的中央厨房为研究对象,选择专间的温湿度、尘埃粒子数、空气中细菌平均浓度、紫外线辐射强度,以及物体表面、食品从业人员手表面和加工食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43家中央厨房的86间专间(每家2间),达到食品洁净室要求的比例为18.6%(16/86);温度符合餐饮操作规范要求(≤25℃)的比例为96.5%(83/86);紫外线辐射强度符合要求(≥70μW/cm~2)的比例为3.5%(3/86);物体表面菌落总数符合要求(≤20 CFU/m~2)的比例为58.1%(50/86),食品从业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符合要求(≤300 CFU/只)的比例为34.9%(29/83);物体表面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5.1%(13/86),食品从业人员手表面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8%(4/83);加工肉类食品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符合要求(GB 272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熟肉制品》)的比例为90.7%(78/86),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结论湖南省中央厨房专间在紫外线消毒、环境洁净度、物体表面和食品从业人员手表面的细菌污染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有必要加强对中央厨房专间的针对性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 奥运会、残奥会刚刚结束,乳业年会、乳制品年会相继召开……此时,三鹿集团"结石门"事件的曝光无疑是一颗"深水炸弹"。有媒体甚至用"食品安全的9·11事件"来形容事件的冲击程度。事件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派出专项调查组,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处理了政府官员、检测机构、企业责任人,抓捕了相关犯罪嫌疑人,然而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国际声誉的影响及世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和质疑都是不可估量的。万幸的是奥运会、残奥会供应的乳制品均未检测出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8.
媒体监督作为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在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平台的快速发展,为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和监督创造了更为便捷有利的条件。本研究以2012年的“皮革奶”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对该事件的曝光情况,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理清当前环境下媒体报道食品安全公共事件的一般框架,分析近年来媒体监督报道的现状与进步,并为更充分地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改善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除了食品本身不安全外,食品外包装的不安全也会导致食品的不安全,比如之前媒体曝光的双酚A奶瓶事件、塑化剂事件等。尤其是采用了塑料包装材料的食品,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欺诈数据库, 补充国际上已建立的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数据库空白。方法 搜集2001~2019年发生的食品欺诈行为, 初步建立具有中国国情的食品欺诈数据库。对数据库中信息完备的454条欺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媒体报道数据占食品欺诈信息总数的71.6%; 食用农产品、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等11类产品是欺诈事件发生较多的食品类别; 产品欺诈(72.2%)高居食品欺诈类型的首位; 2001~2019年食品欺诈事件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 再上升再降低的“M”状趋势; 目前食品欺诈检测技术主要以理化分析技术为主, 针对的食品类别还有限; 食品欺诈信息以中国为主(89.0%), 涉及到世界各个地区。结论 食品欺诈是广泛存在的全球性问题, 本研究建立的食品欺诈数据库为预防食品安全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