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尹艳广  张沛  郝玉军  卜鹏 《矿产勘查》2022,13(10):1437-1443
湘西两溪口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中段。该矿床目前研究仅限于成矿背景分析,未能深入剖析其矿床地质特征。本文通过两溪口金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对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矿床成因、研究其成矿规律、梳理总结找矿标志,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认为研究区金矿化主要产在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小木坪组(Qbx)中厚层状粉砂质板岩及板溪群马底驿组(Qbm)中—上部钙质紫红色板岩或条带状紫色板岩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型,矿(化)体受构造控制明显。本文建立了以地球化学特征、赋矿层位、控(容)矿构造、围岩蚀变特征为野外工作找矿标志,揭示研究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杨栋栋 《矿产勘查》2020,11(2):249-255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街头金及多金属矿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为区域铨园—迟家庄断裂的近南北向次级断裂和会稽山岩体,主要成矿部位为青山群石前庄组地层与崂山序列会稽山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外接触带,主要找矿标志为石前庄组地层内发育的一系列近南北向硅化、绢英岩化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地质、化探等资料分析发现矿金矿体,固定一处矿化,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7):1366-1372
河北省老虎沟门金多金属矿地处上黄旗构造岩浆岩成矿带西部,多组深大断裂的交汇区域。断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发育,构成了该区主要成矿地质背景。已发现营房银铅锌矿床、北岔沟门铅锌矿床、牛圈银金矿等众多的大型—中型铅锌银金矿床。区内已发现4条矿化体,矿化体形态、产状及矿化范围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老虎沟门金银多金属矿属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及韧性剪切带型矿床,石英脉、黄铁矿化是寻找金多金属矿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矿区的控矿因素、矿床类型和找矿标志,为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华山金矿位于毛堂—蒲塘金矿田东南部,矿床由两种工业类型金矿组成,即产于岩体内的斑岩—隐爆角砾型金矿和产于岩体外构造破碎带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区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这种类型的金矿在毛堂—蒲塘金矿田尚属首例。文章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构造控制了岩体和矿体的空间分布,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金矿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毛堂—蒲塘一带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并与大华山金矿进行对比,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了矿区及外围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广水—红安地区萤石矿带是湖北省萤石矿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为找到新矿体,突破找矿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区内萤石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萤石矿受区域性北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矿体、矿脉主要沿晚期叠加的北(北)东向断裂裂隙分布;赋矿围岩主要为红安岩群中含有大理岩、白云石英片岩的岩性组合;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与萤石矿成因关系最为密切。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为北(北)东向具硅化、重晶石化、萤石矿化等热液蚀变的断裂破碎带,已知矿床的深部、具矿化异常的相似构造破碎带和北西向新城—黄陂断裂带的次级构造带是主要的找矿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区内开展进一步的萤石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对义敦银锡多金属矿资源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成矿与昌多阔-哈嘎拉构造岩浆岩带形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不同矿床组合显示了一个较完整岩浆热液成矿亚系列;该区找矿主攻矿床类型是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热液型两大类,主攻矿种为银、锡、铅、锌、铜。根据夏塞、措莫隆等典型矿床的矿化特征、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找矿靶区优选建议,以期实现该区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崤山矿集区是豫西金银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和主要找矿潜力区。为了解该地区薄脉型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为区域及深部找矿提供借鉴,本文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寺家沟-胡沟、东岔-宽平、申家窑深部3个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3个矿床均属于薄脉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矿体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赋矿岩层为太华群中的高级造山变质岩和变质TTG岩系,金、银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通过对崤山、小秦岭、熊耳山3个地体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区域航磁和重磁解译等综合分析,认为崤山整体剥蚀程度较浅。通过进一步的探测工作,深部应存在隐伏的金银多金属矿床,该区具有发现大型乃至特大型薄脉型矿床的潜力。该文在概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该地区薄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属中低温热液成因,并指出了该地区深部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沈光银 《矿产勘查》2013,4(2):219-223
通过对蒙古西北部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区(带)特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了该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通过分析典型金、银、铜铅锌、钨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结合区域综合找矿成果信息,认为蒙古西北部阿尔泰—萨彦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斑岩型、夕卡岩型、韧性剪切带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火山喷流沉积型、斑岩型铜铅锌矿床和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床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SABINGA铜钴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弧带上,通过收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分析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经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应属于"早期沉积富集""晚期热液改造富集""表生富集",受"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断裂"等控制的多成因控制的铜钴矿床,即属于热液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10.
许远平  甘雨  黄凤  杨钻云  张磊 《矿产勘查》2012,3(6):836-844
南坡金矿区地处印支陆块群墨江—黎府—罗文真火山弧带的北段,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区域构造和派生裂隙是区内含金热液迁移的通道和容纳矿源成矿的场所.文章通过对区内矿床地质、控矿构造、矿石矿物蚀变组合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将测区矿床成因类型暂定为地下热卤水参与的浅层低温热液黄铁矿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和二长花岗岩黄铁矿脉构造裂隙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从物源、成矿热动力、构造和围岩圈闭等4个成矿有利条件对南坡金矿床成因进行阐述,确立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书楼丘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的长江铀矿集区内,区域上处于岩浆岩带、深大断裂和古陆隆起与凹陷的交汇部位,成矿地质背景有利。矿区内有多期次岩浆活动和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及水云母化(绢云母化)等多种蚀变叠加,北北西向含矿断裂极为发育,成矿条件优越。通过综合分析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等,并结合近年来在区内的找矿成果,认为书楼丘矿床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是长江矿集区今后开展深部找矿的重点地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北缘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多旋回弧盆造山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年来,该地区锂铍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本文通过论述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成矿条件等特征,并据柴北缘地区化探异常及找矿标志等特征,认为龙尾沟、大柴旦北山、布赫特山、沙柳河、茶卡北山等地区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重点找矿区;柴北缘地区也将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锂铍等稀有金属矿找矿潜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迪库卢希铜银矿床是刚果(金)卢菲利前陆的重要矿床之一。作者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分析总结了矿区地层、构造、矿体和矿石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Cu-Pb-Zn-Fe成矿阶段、Cu-Ag成矿阶段、表生富集阶段。分析认为该矿床应为低温脉状热液型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体现在构造、成岩、岩性3个方面。加强对该矿床的研究将有利于指导卢菲利前陆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栾川县大红金铅多金属矿床处于卢氏—栾川陆缘褶断带、三川钼钨铅锌金铜银硫成矿区内。上元古界栾川群南泥湖组为区内主要赋矿层位,该矿床为明显受断裂控制、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对该矿区野外地质特征观察及地质勘查成果资料综合研究,汇总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特征,并对矿床成因、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区金、铅等多金属成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著,具有形成一定规模金、铅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红山晶质石墨矿床位于阴山隆起的渣尔泰山中—新元古代裂谷带,矿体赋存于中—新元古界蓟县系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二段的炭质板岩中,目前共圈定矿体2条,其中Ⅰ号矿体为主矿体。本文立足于区域地质与矿产勘查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床与矿体特征、样品化学分析、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内蒙古大红山地区晶质石墨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大红山晶质石墨矿床是经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区域变质型矿床;(2)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黏土岩和粉砂质页岩中的有机物;(3)含炭粉砂细晶灰岩与含炭粉砂质板岩接触部位,含矿岩石形成的负地貌是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拉荣斑岩型钨(钼)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羌塘弧盆系唐古拉-左贡地块上,区域成矿带为类乌齐-左贡Sn-Pb-Zn(Ag)成矿亚带。矿区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卡贡群下岩组(C_1Kg~1),岩性为灰色板岩、变质砂岩偶夹结晶灰岩、大理岩。矿区内中酸性浅成侵入岩体为主要的含矿流体及热源。主含矿斑岩体受有NW向和近SN向两组断裂控制。在近SN向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见矽卡岩型钨矿。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及对拉荣斑岩型钨(钼)矿床成因的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为与浅成侵入岩有关的高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任继昌  柴胜  刘定凯  符宏  李亚运 《矿产勘查》2022,13(11):1624-1631
天水寨沟铜多金属矿区位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与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接合地段的反“S”型构造转折部位,区内及周边已发现多处铜、金、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优越。本文通过系统总结研究区多年来找矿勘查工作成果并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取样化验、探矿工程等工作,分析了矿区铜多金属矿床赋矿地层、构造、侵入岩、含矿地质体等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石英露头、硅化、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是本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本区地质勘查工作及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克停哈尔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东段,矿区出露主要地层有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和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金水口岩群碳酸盐岩是形成夕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有利岩性,华力西期闪长岩、印支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发育,印支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是该区铜钼矿主要含矿岩体。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北西西向—北西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骨架,北东向构造形成较晚,是主要的控矿构造。该区具有多期次系列成矿的特征,形成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钼矿化,外围为夕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及脉状铅锌矿化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文章通过初步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找矿标志,为该区及区域同类型矿产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李家沟金矿的区域地质概况、含矿断裂特征、矿床地质特征作了系统介绍,用推覆剪切成矿理论对矿床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动力变质作用主导成矿,该矿床为推覆剪切带型混合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瓦庙坡铜矿床地质矿化特征,通过反演瓦庙坡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了瓦庙坡铜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多因素成矿的热液矿床,并预测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