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重点阐述了近几年黄曲霉毒素B1生物脱毒方面的进展,其中微生物主要通过吸附和降解两方面去除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2.
旨在为霉变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除提供技术支持,以自然霉变花生粕为实验材料,用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的AFB1。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脱毒条件,并对二乙烯三胺脱除AFB1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1、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5 min、二乙烯三胺溶液质量浓度10 mg/mL,在此条件下AFB1脱除率为95.5%;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AFB1可能的降解机制是其酮羰基与二乙烯三胺发生脱水反应,并且反应产物通过离心随着上清液被脱除。二乙烯三胺具有应用于花生粕中AFB1脱除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探究了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位点及毒性机理,并对比了微生物法破坏AFB1毒性位点从而降解AFB1的优势。重点综述了微生物法中的脱毒酶法对AFB1的降解机制。同时,对脱毒酶法联合其他方法的复合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谷类、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中。在我国尤其是南方省份,受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在农作物上的污染极易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微生物代谢黄曲霉毒素,具有专一、高效、反应条件温和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公认的理想脱毒方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以及毒性基团,接着重点介绍了已报道的能代谢黄曲霉毒素B1的微生物种类、关键酶以及代谢途径,最后列举了应用基础研究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粮油食品中适用于黄曲霉毒素B1检测的具体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分析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具体含量。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并在分析检测结果时按照所规定的判定标准进行研究,验证粮油食品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钠基蒙脱土(Na-MMT)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效率,本试验以NaMMT为原料,选用6种有机季铵盐作为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并利用响应面法对改性Na-MMT脱除花生油中AFB1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性Na-MMT脱毒效果显著优于未改性Na-MMT(P0.05);在6种改性剂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改性后的Na-MMT脱毒效果显著优于其他5种改性剂(P0.05),且在添加量为20%CEC(Na-MMT阳离子交换能力)改性的Na-MMT吸附脱除花生油中AFB1效果最好。分别以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改性吸附剂添加量为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吸附温度为53.79℃、吸附剂添加量为3.13%、吸附时间为29.46 min;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AFB1含量从(29.20±2.12)μg/kg降低到(4.47±0.29)μg/kg,脱毒率为84.69%。有机改性能有效提高Na-MMT吸附脱除花生油中AFB_1的效果,可在花生油加工企业推广应用,以提高油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浙江省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污染情况。根据浙江省食用植物油生产消费的实际情况,2016年9—12月,采用统计学方法采集151家食用植物油经销企业的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油茶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调和油8大类散装油和定型包装油,共1 208个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FB_1含量。结果表明:22个样品检出AFB_1,检出率为1.8%,超标率为0.0%;其中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调和油检出AFB_1,浙江省特产的油茶籽油和菜籽油未检出AFB_1,散装油中AFB_1检出率(3.8%)是定型包装油(0.9%)的4.22倍,食用植物油样品中AFB_1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安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黄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可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方法进行脱除。本文对黄曲霉毒素的主要脱除方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保障农作物及其制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配莲 《中国油脂》2021,46(10):92-97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脱除食品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综述了黄曲霉毒素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脱毒技术的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黄曲霉毒素脱除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食品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用甲醇-水(55:45)、三氯甲烷、苯-乙腈(98:2)等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用三氟乙酸作衍生剂,通过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回归关系良好,方程为y=3.10x-0.63,相关系数r=0.9999。不同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回收率为84.2%-86.9%,平均变异系数RSD=6.09%。在总共150份检测的玉米、大米和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总的检出率为82.0%,总的超标率仅为6%,但不同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变幅较大(0-485.34μg/kg)。   相似文献   

11.
霉菌毒素的生物脱除方法及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易污染食物与饲料,危及人畜健康。长期暴露在霉菌毒素中会导致肝肾损伤、癌变、畸形和免疫抑制等问题。霉菌毒素的脱除已成为研究热点,脱除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特异降解、反应温和等特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脱除霉菌毒素的新进展,阐述了以微生物为手段对各种霉菌毒素的脱除效果、脱除/降解机理与特点,最后展望了生物脱毒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粮食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毒方法,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影响因素、细菌胞外酶和胞内酶等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机理以及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活性产物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论述,并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在食物链内污染范围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饮食安全.目前对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多,其中安全有效的生物学去毒方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发展安全、高效且环保的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致毒机理及其微生物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萌  高婧  褚华硕  梁志宏 《食品科学》2019,40(11):235-245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仍然存在着作用周期长、脱毒功能不稳定、分离纯化难等瓶颈。因此,找到有效脱除AFB1的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AFB1的分子致毒机理,包括其在基因和蛋白质层面的作用机理以及毒性位点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微生物脱毒进展中吸附和降解两种机制的解毒方法,以及细菌、真菌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物的脱毒研究、脱毒酶的发现及机理研究,并对高效、无污染的AFB1脱毒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以植物油为试验材料, 探究冷等离子体技术对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脱除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冷等离子体技术对AFB1的脱除效果, 研究不同处理电压、处理时间和pH对AFB1的消减情况。结果 冷等离子体技术脱除植物油中AFB1的最适条件为: 处理时间95.08 s、处理功率143.30 W、pH值为8.89, 此条件验证的AFB1浓度为(21.73±1.68) μg/mL, 脱除率为(79.65±1.33)%。结论 冷等离子体技术对植物油中的AFB1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为冷等离子体作为非热加工技术脱除真菌毒素方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用三氯甲烷提取、硅胶小柱净化、三氟乙酸衍生,再以荧光检测器来测定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安全限量标准最低可达0.4 μg/kg,线性在2~50 μg/kg良好,平均回收率较高,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安全限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