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付晓莉  赵云 《包装工程》2021,42(10):178-185
目的 旨在有效提高踏步康复训练器把手的使用舒适性,满足不同患者训练需要,提升患者使用体验.方法 根据患者训练需要,调研总结市场现有的踏步康复训练器把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把手使用舒适性的人机尺寸、抓握方式、外观特征等设计要素,提出基于人机舒适性的踏步康复训练器把手设计原则,依此对把手进行重新设计,综合应用CATIA软件、语义差异法、李克特量表法等,对新型把手进行人机舒适性仿真分析及外观特征舒适度评价.结果 把手设计的合理性对患者使用舒适度具有一定影响.结论 新型把手设计符合患者使用的生理习惯与心理需求,有效提升了使用舒适度,给患者带来更加积极的使用感受,为踏步康复训练器把手的舒适性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康复医疗产品把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前护理床普遍采用标准化设计,针对介助老人及护理人员的双用户体验模型进行护理床人机工程学设计,对现有护理床结构、功能提出改进方案。方法 以人机工程软件Jack为分析工具,建立符合中国老年人身体尺寸模型和护理人员相关任务动作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仿真,对介助老人护理床使用人机匹配性、不同姿势下的舒适度分析,以及护理人员在护理任务中不同动作的舒适性、动作姿势和快速上肢分析,并通过对静态人体尺寸与动态功能尺寸人机分析,对现有护理床进行设计改进。结论 在护理床设计过程中进行介助老人和护理人员双用户人机工程分析,有利于发现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内容,得到新的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护理床设计方法,提高介助老人和护理人员的舒适性,提高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崔天剑 《包装工程》2006,27(6):321-322,352
产品形态的创造,是工业设计的重心.工业设计师利用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借助一定的形式特点,传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本文通过对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的分析,指出了这些要素存在的意义,提出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是产品造型借以表达思想理念、传递产品信息并满足人的视觉评价、使用需求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服务设计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沟通,服务于被服务者。服务提供者不仅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还需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本文主要对医疗产品的设计融入服务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背景和现状分析,明确服务设计理念对于医疗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从医疗产品服务设计角度出发,站在设计者的角度,对医疗产品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将服务设计理念与医疗产品设计相结合,提高人们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减少人们对医疗产品的距离感。在医疗产品服务设计中,需注重人机工学、用户体验、信息化发展,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提出医疗产品服务设计的发展方向,构建医疗服务新体系,推进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校宿舍多功能床爬梯进行工效学分析与设计改进,提高学生宿舍生活、学习舒适度。方法以某大学多功能床爬梯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dworks与Jack仿真软件,建立人机耦合虚拟环境。对学生爬梯的动态过程选取三个典型姿势进行可达域分析、关节舒适度分析、静态强度预测及工作姿势分析,剖析多功能床爬梯的工效学设计缺陷,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设计改进后的多功能床在学生上下爬梯时舒适性显著提升。结论通过工效分析软件Jack与Soliworks的集成应用对高校多功能床爬梯设计改进,提升了学生使用多功能床爬梯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实验显示根据轮椅产品的特性设计的人机工程分析与评价系统能够建立虚拟人机环境,并对舒适度、可及范围、姿势预测、姿态分析等多个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价。在实际中能够对轮椅产品的人机特性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给设计师提供反馈修改建议,让设计师达到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端金融产品APP开发应用中,UI组件的设计关乎产品使用和用户体验,如何合理设计UI组件,提高金融产品APP的用户舒适度,是开发者需要关注的设计重点。文章介绍了"原子设计"理念与组件库的关系,说明了组件库对于日常工作的重要性,并从体验设计、视觉设计两个方面来分析用于金融场景的组件设计要点,通过比较市面上5款金融App的设计要素,总结出了字体、色彩等方面的设计规范,为进行移动端金融组件库设计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公交车拉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和人体测量尺寸数据展开对公交车拉手的深入设计。在分析现有产品和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拉手改良设计原理,缓解车辆运行中的惯性带来的眩晕和安全隐患,并充分考虑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和广告效益,从手柄、连接结构、广告放置、限位卡及各个部件的材质、色彩等方面,结合手的解剖学特征和立姿静动态尺寸,对拉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为提高该类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和改善乘车环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邢祥龙 《包装工程》2022,43(16):284-291
目的 探究情感化理论在儿童医疗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达到减轻患病儿童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方法 首先,用文献分析法对儿童医疗产品设计现状、儿童医疗产品的目标用户特征,以及情感化设计层次理论进行分析梳理;其次,结合案例分析,系统提炼和总结儿童医疗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法;最后,进行设计实践,佐证上述设计方法。结论 儿童医疗产品情感化设计需要对诺曼的3个层次进行系统把握,本能层设计上,从医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和尺寸要素,整体构建愉悦感官体验;行为层设计上,用简约的功能和流程、人性化和趣味化的交互、及时的提示和反馈,共同营造良好使用体验;反思层设计上,通过产品形象象征、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故事扮演的方法,系统塑造深层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情感化理念融入医疗监测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设计,以提升医疗监测设备的易用性和可用性。方法运用Donald Norman的产品情感体验三水平模型,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感性工学等理论,运用多种调研方法挖掘医疗监测设备主客体用户的情感需求,构建用户对医疗监测设备人机交互界面的情感需求模型。结论总结了医疗监测设备人机交互界面情感化设计原则及3个主要情感化设计要素,并设计出情感化的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服装材质舒适性研究,建立头戴式耳机耳垫材质舒适性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桌面研究的方法,分析服装材质的相关文献,提取服装材质舒适性的各项性能,并根据服装材质的各项性能,分析各项性能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材质基本性能的头戴式耳机耳垫材质舒适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比较判断矩阵同一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指标权重分析,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其次通过桌面研究的方法,将耳垫材质进行分类,并总结性能指标的最优测量方法。将耳垫的测量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通过Min-max标准化方法,得到所有耳垫材质测量值的标准化数值,将各个指标的权重与每个材质的标准化数值相乘后求和,得到每个材质的舒适性得分。最后对耳垫材质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效度分析。结论 通过构建头戴式耳机耳垫材质舒适性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8个耳垫材质舒适性指标,得到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系统地总结了各个指标的测量方法和耳垫材质的分类,最后根据Min-max标准化方法进行数据归一化,通过加权得到耳垫材质舒适性的评分,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具有有效性。该指标体系能够为头戴式耳机整体舒适性提供材质选择的参考标...  相似文献   

12.
轨道车辆座椅舒适度评价方法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志伟  李娟 《包装工程》2017,38(2):21-25
目的探讨评价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装备舒适度的有效方法,以及提升我国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方向。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述座椅舒适度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国内外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舒适度研究现状;举例体压分布指标在动车组一等座椅形面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结论座椅舒适度评价一般采用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价的方法,体压分布与主观评价有显著关系。提出了我国轨道车辆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思路,包括形成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应用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统一座椅尺寸参数定义,更新标准数据。在轨道交通工具座椅实际研发中,基于体压分布指标的分析可快捷有效地对座椅形面造型舒适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儿童安全座椅舒适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明  张娟 《包装工程》2017,38(22):60-65
目的探究"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儿童安全座椅健康舒适性评价影响因素,提出安全座椅舒适度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大数据分析安全座椅舒适度各影响因素,采用人体压力分布指标实验,研究不同材质、不同曲面形态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坐垫的人体压力分布特征及与安全座椅舒适度的关系。结果舒适度的评价体系应结合基于大数据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结论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可突破传统安全座椅舒适性评价方法的局限,安全座椅舒适评价方式将以革新快捷、直观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14.
包装容器造型设计的人机尺度与舒适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黎英  王建民 《包装工程》2012,33(24):42-45
参考健康医学的观点,对舒适度的类型展开了分析,以人机工程学原理为启示,分析了包装容器造型设计的人机因素,探讨了基于人机尺度下包装容器造型的舒适性设计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包装造型设计中把握人体尺寸、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使用行为的尺度,才能使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生理和心理的舒适,从而为消费者营造理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Body temperature is a basic vital sign of the human body, and the use of infrared ear thermometers for medical diagnosis and health management on human bodies has been widespread nowadays. To gain credibility and confidence in the usage of IR ear thermometers, a standard blackbody source (BBS) with a calibration traceable to ITS-90 is necessitated. Three types of cavity-shaped blackbodies (designated BBC-A, BBC-E, and BBC-J) vertically immersed in a temperature-controlled stirred water bath were developed at the Center for Measurement Standards (CMS) as standard BBSs to calibrate and verify 14 commercial IR ear thermometers produced by six manufacturer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each cavity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informative examples recommended in ASTM E-1965, EN 12470-5, and JIS T 4207 standard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lackbody cavity shall be represented by the water temperature near the bottom of the cavity that is measured using an immersed 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 (PRT) for which the calibration is traceable to our national standard and with an uncertainty no greater than 0.03 °C (k = 2). The water bath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PRT to be stable within ±3.5 mK over 1 h and uniform within ±1.1 mK. Three types of BBS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utilizing two IR ear thermometers of 0.01 °C resolution as well as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On the contrary, IR ear thermometers were tested and verified against three BBSs at three blackbody temperatures of 35.5 °C, 37 °C, and 41 °C.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ANOVA showe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mong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d blackbodies, and the average measured radiance temperature of three BBSs at 35.5 °C, 37 °C, and 41 °C were within 0.026 °C, 0.024 °C, and 0.027 °C of each other. Three among fourteen IR ear thermometers tested were outside of the 0.2 °C MPE (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 recommended by ASTM E-1965, EN 12470-5, or JIS T 4207 standards while BBC-A and BBC-E were used; however, four were outside of MPE requirement when BBC-J was used.  相似文献   

16.
铁路卧铺客车人体振动舒适性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小红  杨岳  彭波 《振动与冲击》2010,29(5):157-161
铁路卧铺客车乘客在卧姿状态下所承受的全身振动是影响其乘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卧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在铁道车辆二系悬挂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考虑卧铺的隔振作用与卧姿人体的垂直振动响应特性,建立了14自由度"人-铺-车辆"振动系统空间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的卧姿人体垂直振动响应。应用卧姿人体全身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建立了铁路卧铺客车人体振动舒适性仿真流程。通过对人体头-臀二部位加速度均方根值先后进行部位计权和频率计权,得到卧铺客车卧姿人体振动舒适性指标。以M atlab为工具编制了卧铺客车人体振动舒适性仿真软件,交互输入车辆与人体的结构和动力学参数后,自动完成卧姿人体振动舒适性仿真计算,进而为铁路卧铺客车人体振动舒适性分析及车辆悬架参数优化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车内压力波动对人耳舒适度的影响关系,从车内压力波动引起旅客不舒适感的影响机理出发,建立人耳气压传递数学模型,以车内压力波典型信号作为输入,人耳鼓膜位移为输出,对传递函数模型进行仿真,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仿真数据,建立气压变化量、气压变化率与人耳鼓膜位移的关系。在对国内有关技术标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人耳气压舒适度的评价关系式,并利用高速列车的实测车内压力波数据计算人耳气压舒适度,计算结果符合国内外气压舒适度相关标准,对人耳气压舒适度评价关系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本简要介绍了所研制的红外辐射式体温计的构成及标定实验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体温计的影响;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分段标定及对环境温度补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提出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某型急救车空调车厢为例,运用热舒适性评价指标PMV(predictedmeanvote)研究了夏季车厢内卧姿伤病员的热舒适性状况。根据GJB898A-2004的方法测量不同位置(头部、腹部、腿部)的环境变量,对各变量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GB/T18049-2000确定人体代谢率和服装热阻,编写Matlab迭代程序求解服装表面温度,最后计算出PMV指标值。由计算结果分析了卧姿伤病员的热舒适性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及影响伤病员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伤病员热舒适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It is well known that pavement distress negatively affects the drivers and passengers of vehicles. Many studies report that foremost among these negative effects is the vibrations that form within the vehicle. Ride comfort depends on the human response to vibration and vehicle response to the road.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on ride comfort an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comfort limits for passenger cars on urban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 The 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PCI) was determined for pavement sections subject to different surface distress using the PAVER system. Ride (driving) speeds of 20, 30, 40 and 50 km/h were assessed on the same pavement sections to measure vibrational effects inside the vehicle and on the passenger seat.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then evaluated using the ISO 2631-1 standar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 wz values. Using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technique, predictive model that took into account linguistic concepts for estimating ride comfort levels based on PCI values was developed. With the aid of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comfort threshold values were determined for each driving speed within an interval of 0–100 PCI.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driving speed wa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CI comfort thresho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