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成功返回,载人航天实现历史性突破.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2.
6月18日,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见证了中国航天技术新的突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简称"航天四院")提供的逃逸固体发动机、飞船舱体密封件和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装置,分别应用于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三大系统,伴随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航天员完成了发射、飞行、试验等各阶段任务,全程为  相似文献   

3.
航天试验装备保障能力模糊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试验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是衡量航天试验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航天试验任务圆满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界定了航天试验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有关概念,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估法的步骤,建立了航天试验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单指标隶属度确定模型,给出了航天试验装备保障能力模糊综合评估模型。案例分析表明:这种评估方法科学地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起来,计算结果客观、全面、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待发段航天员逃逸救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待发段航天员遇到危急情况时启动逃逸飞行器实施逃逸及逃逸后救生的决策指挥问题,为未来载人航天试验活动组织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载人航天下一步发展,重点将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和航天员长期在轨技术。  相似文献   

6.
航天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的高可靠性对于保障航天任务的测试发射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航天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可靠性工作的现状,探讨了可靠性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从可靠性管理体系、可靠性设计、快速检测维修、可靠性数据积累、可靠性关键技术等5个方面对开展可靠性工作提出了建议。对促进发射场可靠性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推动地面设施设备可靠性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是航天任务中要求最高的部分,因此,采用智能化技术来弥补、延伸人的功能在航天员环控生保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在载人飞船环控生保系统中的部分应用,通过对数据融合系统、监测与解释系统、危机告警系统、分布式故障处理系统及资源规划和分配系统中的AI应用分析,论证了应用AI技术是提高载人飞船环控生保系统保障效率的有效手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航天测控(telemetry,track and command,TT&C)设备保障体系是形成航天测控任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保障体系建设投入效益和部队航天试验装备保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概述了航天测控设备保障体系综合能力的评估原则,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主要基础指标的计算模型,并把基于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方法用于航天测控设备保障体系综合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9.
航天产品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及软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航天产品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是确保航天试验成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载人航天试验中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本文研究了航天产品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以航天员系统为例,通过对几种常用的系统可靠性模型与评估方法的分析比较,给出了串联模型、并联模型、表决模型、旁联模型与和联模型5种系统可靠性模型的经典评估方法与Bayes评估方法。针对所研制的航天产品系统可靠性评估软件,提出了软件的分层设计思路,采用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表明该评估软件可准确迅速有效地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拉开序幕。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和早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在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开展了多项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发展载人航天对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对航天测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航天测控系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航天测控系统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任务进行了分析,进而浅析了一体化联合作战对航天测控系统的能力需求,最后提出了适应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的航天测控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三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了46圈。飞行期间,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地面组织指挥和测控系统的协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陆军航天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推动新世纪美国陆军转型,陆军航天被赋予新的任务。阐述了美国陆军航天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美国陆军航天在转型时期的任务、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措施,并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新形势下航天发射任务组织指挥能力建设是满足我国当前高密度多样化发射任务要求的重要内容。分析了航天发射任务组织指挥工作的建设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航天发射任务组织指挥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查找和反思,提出新形势下组织指挥工作的总目标以及建设的原则,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军事航天任务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指挥决策是军事航天任务战指挥活动的核心。首先,给出了军事航天任务指挥决策的概念与特点;其次,分析了军事航天任务指挥决策的主要组成要素;最后,给出了军事航天任务指挥决策的主要阶段划分与信息流程。  相似文献   

16.
航天装备保障在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成为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重要内容.分析研究航天装备保障的特点、原则,研究探讨一体化联合作战航天装备保障中应把握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航天外协新材料系指国家各工业局(冶金、石化、有色、建材、纺织、轻工)及各部委、中国科学院等军工办管理的专用于航天型号的新材料。重点预研和航天重点型号任务配套的新品物资属科研项目,需通过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经贸委、科技部等国家领导部门和承担任务部门,纳入其预研或研制计划安排研制,由航天物资管理局按新品物资管理办法统一组织落实,即所称的主渠道。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何还要坚持走主渠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物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使得物资筹措的渠道变宽了,市场调剂的能力增强了。所以有…  相似文献   

18.
在太空,就餐环境、食品的保质期、宇航员对营养的要求等都不同于地球表面,航天食品的配方设计、加工方式、过程控制、包装以及运输方式也都有很大不同,美国航空航天署对此有丰富的经验,其设计思想也可供登山、极地探险甚至旅游食品工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地面逃逸安控系统的首要任务,该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因此,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主要研究了逃逸安控系统可靠性技术,包括数据接收与处理、逃逸安控软件、指挥模式与指令发送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可靠性,提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完善了地面逃逸安控系统可靠性设计,为圆满完成后续载人飞行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入 ,航天企业向以航天为本、军民结合、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航天新型经营管理机制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但由于航天企业对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诸多的不适应 ,深层次改革任务还相当繁重。和平时期 ,军品任务锐减 ,甚至没有任务 ,民品项目又开发不力 ,没有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广大职工“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滞后的经营管理体制让企业裹足不前 ,个别企业甚至面临破产与倒闭的危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让航天企业走出困境 ,走向希望。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长期以来 ,航天企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这种体制所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