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将1999年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为《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报批稿)现已编制完成。本刊组织参加编写该规程的有关单位和专家撰写了多篇文章,系统介绍这部重要法规的主要内容、调研报告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在本刊开辟“法规简介与探讨”专栏陆续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郑津洋  陈虹港  马歆 《压力容器》2007,24(6):38-42,56
《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试行)》是中国关于超高压容器的一项主要技术法规,也是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的重要依据,其修订版《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已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简要介绍新《规程》的修订背景、原则与过程,以及国内外与超高压容器相关的规范标准,并概要给出了新《规程》的主要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3.
《压力容器》2012,(7):79-79
正《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5—2011)(以下简称《移动容规》)于2012年6月1日起施行。为顺利实施《移动容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发布"关于《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实施意见"(质检特函(2012)36号)。  相似文献   

4.
通过《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机械行业标准JB/T1612-94《锅炉水压试验技术要件》、《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及ASME法规对水压试验标准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提出了为打破各行业锅炉水压试验标准的技术壁垒,便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更趋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袁榕 《压力容器》2008,25(11):1-5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制修订是压力容器行业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对其中无损检测部分的主要特点和修订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加深读者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的理解和贯彻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厂长期采用埋弧自动焊工艺焊接20g中厚板,制造锅炉、压力容器的筒体等受压元件。代表筒体焊接质量的焊接试板均能通过《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及《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所规定的各项性能。产品焊接接头质量一直很稳定。但是,今年以来,在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7.
题目名称期页题目名称期页 一标准规范《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蔡规程》条款解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条文解释(续)‘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派条文解释液化石油气钢瓶腐蚀检验的若干见解一与GB-8 334一87商榷对GB150一89附录G焊接试验方法标准中几个向题的解答贯彻GB150一89《钢制压力容器》第十章时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二钢质无缝气瓶标准评述- 试验研究环境介质对波形膨胀节疲劳寿命的影响一用修正的Ne~一剑u法计算容器接管拐角裂纹的疲劳扩展「几厚壁和薄壁构件的声波传播与袁减几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超高压聚乙烯…  相似文献   

8.
通过《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机械行业标准JB/T1612—94《锅炉水压试验技术要件》、《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及ASME法规对水压试验标准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提出了为打破各行业锅炉水压试验标准的技术壁垒,便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更趋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2年版《起重机监督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检规》)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特种设备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制定的,于2002年12月起执行。它属于技术法规,其权威性高于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是我国第1部关于起重机械的技术法规,对于规范起重机检验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从事起重机械检测检验和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目前,各地已按此检验规程开展检验工作,在《检规》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就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压力容器》2010,(11):63-64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实施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锅炉化学清洗规则》(TSGG5003-2008)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现将上述2个规范的第1号修改单予以公布。《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HT54S程》的修改内容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锅炉化学清洗规则》修改内容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林革 《装备制造技术》2012,(6):182-184,199
通过对《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清楚地知道锅炉水压试验的重要性、水压试验如何操作及判断水压试验是否合格的标准,并提出了做水压试验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可压缩理想流体系统用全启式安全阀的排放能力进行了理论研究。应用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和质量连续性方程对流量方程进行了推导,进而又对《容规》中对于安全阀排放能力公式进行了验证。针对影响安全阀排放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安全阀的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TSG Q0002—2008起重机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的实施,对新制作的吊熔融金属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技术要求及检验使用有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冶金用单梁起重机设计及检验有了更为合理的标准,就这种形式的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起重机不同于普通LD单梁起重机在结构焊接及驱动配置等方面的安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故障树法探讨塔式起重机的重点检验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塔式起重机整机倾倒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其发生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结合《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探讨监督检验与使用管理的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GB7588-2003中关于制动试验和曳引要求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对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中电梯下行制动试验检验内容与要求中"轿厢应当完全停止"理解上的定量要求,从而使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中易操作和好判定。  相似文献   

16.
郭涛 《装备制造技术》2005,(3):38-40,59
双侧自流自卸半挂车是一种新型的可向汽车两侧同时倾卸货物的特种自卸半挂车。设计中采用了分体车厢及折叠车厢地板技术。车厢地板设计为折叠式,分长短不一的左右两块,通过连接板连接。举升时,地板由中间向上拱起,货物向两侧倾卸,使整车重心在地面的投影始终处于车辆轮距之内,不会出现翻车事故。采用了货物导流板,解决了卸下的货物埋住车轮车辆不易驶出的问题。采用与导流板连动的四连杆机构自动控制车厢栏板的开启与锁紧。液压系统中采取了控制保护装置,保证系统工作安全可靠。该车型通过了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1236784.2)。  相似文献   

17.
电梯层门电气联锁的检验要求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门门锁是电梯安全检验中的重中之重,根据GB7588—2003的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电梯检验员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及门锁不合格会造成的种种危害作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高永建  姚伟达 《压力容器》2011,28(7):45-50,58
ASME-BPVC-Ⅷ第二册2007版和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安全系数均进行了调整。首先讨论了安全系数调整对中美分析设计规范中最大许用应力值的影响,其次对内压作用下的不同外内径比的圆筒作极限分析与线弹性应力分析,得到极限分析的许用载荷[P]和线弹性应力分析的许用载荷P,通过对安全系数调整前后比值P/[P]的分析比较,讨论了中美分析设计规范中关于安全系数调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汽车零部件》2012,(1):21-22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如何评价这一环保议题终于迈出关键一步。近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下称《指南》)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汽车零部件》2012,(8):43-43
日前,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中国电科院主编的国家标准GB/T28569-201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长期缺乏统一的充电设施标准,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加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和低碳循环经济发展,2010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下达"2010年国标计划申报项目".《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涵盖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的技术要求,以及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安装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该标准的实施将为充电设施商业化运营提供标准支撑,为规范交流充电桩和充电桩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生产及验收提供技术依据,促进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