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出现的恶意代码大部分是在原有恶意代码基础上修改转换而来.许多变形恶意代码更能自动完成该过程,由于其特征码不固定,给传统的基于特征码检测手段带来了极大挑战.采用归一化方法,并结合使用传统检测技术是一种应对思路.本文针对指令乱序这种常用变形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归一化方案.该方案先通过控制依赖分析将待测代码划分为若干基本控制块,然后依据数据依赖图调整各基本控制块中的指令顺序,使得不同变种经处理后趋向于一致的规范形式.该方案对指令乱序的两种实现手段,即跳转法和非跳转法,同时有效.最后通过模拟测试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金然  魏强  王清贤 《计算机工程》2008,34(5):169-170
许多未知恶意代码是由已知恶意代码变形而来。该文针对恶意代码常用的变形技术,包括等价指令替换、插入垃圾代码和指令重排,提出完整的归一化方案,以典型的变形病毒Win32.Evol对原型系统进行测试,是采用归一化思想检测变形恶意代码方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的高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Dalvik指令的Android恶意代码特征形式化描述和分析方法,能够在无需反编译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快速检测样本的恶意特征.该方法首先依照DEX文件格式对Android应用程序切分得到以方法为单位的指令块,通过对块中Dalvik指令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实现程序特征的简化和提取,之后综合使用改进的软件相似度度量算法和闵可夫斯基距离算法计算提取特征与已知恶意特征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比对结果来判定当前待测软件是否含有恶意代码.最后建立原型系统模型来验证上述方法,以大量随机样本进行特征匹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描述特征准确、检测速度较快,适用于Android恶意代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语义的恶意代码行为特征提取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蕊  冯登国  杨轶  苏璞睿 《软件学报》2012,23(2):378-393
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恶意代码行为特征提取及检测方法,通过结合指令层的污点传播分析与行为层的语义分析,提取恶意代码的关键行为及行为间的依赖关系;然后,利用抗混淆引擎识别语义无关及语义等价行为,获取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恶意代码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特征提取及检测原型系统.通过对多个恶意代码样本的分析和检测,完成了对该系统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提取的特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基于此特征的检测对恶意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金然  魏强  王清贤 《计算机应用》2008,28(3):629-632
针对等价指令替换常用变形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归一化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引入标准指令和建立等价转换规则来对检测代码进行重写处理;然后,再根据各基本块的数据依赖图对标准指令顺序进行调整。在该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归一化方案,该方案旨在能有效应对现实中使用了多种常用变形技术的恶意代码。最后以Win32.Evol,Win32.Zperm和Win32.Bistro为对象的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特征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无法应对混淆变形技术的问题,提出基于关键应用编程接口(API)图的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恶意代码控制流图中含关键API调用的节点,将恶意行为抽象成关键API图,采用子图匹配的方法判定可疑程序的恶意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恶意代码变体,漏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特征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无法应对混淆变形技术的问题,提出基于关键应用编程接口(API)图的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恶意代码控制流图中含关键API调用的节点,将恶意行为抽象成关键API图,采用子图匹配的方法判定可疑程序的恶意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恶意代码变体,漏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恶意代码分析检测中静态分析技术难以检测变形、多态代码的问题,提出一种提取恶意代码语义动态特征的方法。该方法在虚拟环境下提取恶意代码动态特征,从而达到保护物理机的目的,提取出的原始特征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处理,得到各个代码样本的API调用序列信息。为了使得特征更加有效,改进传统n-gram模型,添加n-gram频次信息以及各API间的依赖关系,构建改进的n-gram模型。实验结果分析部分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分别使用了决策树、K近邻、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网络等分类器对选定的样本特征进行10折交叉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特征选取在决策树J48下的检测效果最好,可以有效检测采用混淆、多态技术的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有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存在不足,研究恶意代码网络传播行为,提取相应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行为的分布式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并进行NS-2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可有效检测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地提取恶意代码的潜在特征,提出了基于栈式自编码(Stacked Auto Encoder,SAE)的恶意代码分类算法。 其次,从大量训练样本中学习并提取恶意代码纹理图像特征、指令语句中的隐含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特征选择对分类算法准确性的提高,将恶意代码纹理特征以及指令语句频度特征进行融合,训练栈式自编码器和softmax分类器。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恶意代码纹理特征以及指令频度特征,利用栈式自编码分类算法对恶意代码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其分类准确率高于传统浅层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相比随机森林的方法提高了2.474% ,相比SVM的方法提高了1.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