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认证协议是身份认证系统最关键的部分.研究和设计系统认证协议,是保证网络安全通信的必要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指纹认证与混合加密的网络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的特点是通过使用公钥密码与私钥密码相结合的方法,并启用会话密钥来保证用户在网络上能够安全地操作自己的账户,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的攻击和内部人员的作案,从而绝对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认证协议是身份认证系统最关键的部分。研究和设计系统认证协议,是保证网络安全通信l的必要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指纹认证与混合加密的网络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的特点是通过使用公钥密码与私钥密码相结合的方法,并启用会话密钥来保证用户在网络上能够安全地操作自己的账户,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的攻击和内部人员的作案,从而绝对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张敏霞  黄剑 《机电工程》2010,27(3):67-70
P2P网络通信安全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模型虽然能保证通信节点间数据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完整性,但是却会带来很大的开销或系统的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认证的P2P安全通信模型,采用Certification Authority (CA)认证和CA监管机制,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只需要较小的开销,即可为P2P安全通信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模型可方便地加入到现有的P2P网络中。安全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本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静态身份认证系统以明文形式进行消息交换,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此认证方式,用户口令极易被窃取和泄漏,为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安全性,针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挑战/应答"的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并研究了动态口令技术,对当前数据采集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以及对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剖析.该系统克服了传统口令认证容易被窃取的弱点,解决了企业数据采集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因子认证技术的统一身份认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证作为安全应用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最重要的安全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身份认证技术、智能卡和PKI体系,通过研究基于双因子即“令牌+口令”的认证技术讨论内部网络的统一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6.
一种适合协同工作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网络化协同工作系统的安全认证需求,综合应用Kerberos协议、X.509证书和口令认证技术,借鉴PKI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适合网络化协同工作系统的灵活而易于扩展的安全认证方案。这个方案能够保证证书的安全分发,满足网络化协同工作系统对分散、动态的用户安全身份认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网络系统的身份认证,开发了一个包括指纹图像采集、指纹信息在网络中的安全传输、以及在服务端与指纹模板相匹配的指纹识别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 99% 以上指纹.并保证了数据在网络中的加密及完整传输,在网络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几何方法的双服务器口令认证与密钥协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保持口令认证系统代价低、易于使用等特点的同时,克服其单点失效、易受字典攻击等缺陷,提高其安全性,提出了基于几何方法的双服务器口令认证与密钥协商.用户口令分解为两个具有随机分布特性的子口令交付于两个服务器,由两个服务器共同完成口令认证,并同步协商会话密钥.口令认证协议中消息的形成与交换,采用几何方法代替基于离散对数难题等公钥技术.分析表明,用户口令、会话密钥是安全的;协议中只含模加与模乘运算,运算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协同设计内容摘录签名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分布式协同设计系统中信息交换的基本安全需求,基于椭圆曲线Gap-Diffie-Hellman问题,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协同设计内容摘录方案.该方案可以从设计者签名认证过的设计文档中摘录出指定部分,并可被任何第三方验证摘录的部分是由原始设计者签名认证过的,同时隐藏文档中没有被摘录的部分.该功能可以满足一种新的安全需求,即在不出示完整文档的情况下认证文档中的部分内容,解决协同信息的共享性、协同性、开放性与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事业飞速发展,但随着用户数的急剧增加和业务样式的增多,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标准的802.1x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提出了适合于校园网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认证切实可行的协议改进方法。提出了校园网认证系统的整体框架,为建造安全可靠的校园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