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质量通信体验作为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追求的目标,为了满足这个目标要求,5G作为一个新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被发展起来,5G移动通信技术将实现超高的提供超高连接数密度、移动超度、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服务,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快速、灵活的业务体验。同时还能优化网络建设运营的能耗、成本,实现拓移动通信产业空间的拓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程实践,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通信业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质量作为通信发展的核心基础,其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移动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对网络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工程技术人员需对网络不断进行建设和优化,缓解网络压力和提高网络质量。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子技术》2019,(21):6-12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是面向2020年以后需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满足未来大规模机器通信、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等应用场景的需求。为了满足5G移动通信中网络业务不均匀性和热点地区业务高速数据分发的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新的系统架构以及无线传输理论。结合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势,讨论了D2D通信、毫米波无线传输以及毫米波D2D通信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关键技术,并对毫米波D2D通信的未来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广东联调在研究如何利用NGN技术满足企业集团客户的业务需求方面迈出了领先的一步:以“一号通”整合、改造现有固定、移动通信网络,满足集团客户通信需求。一号通业务主要是利用广东联通全省已建成的城域网(MISN)中的广域CENTREX、软交换(NGN)等新技术、新业务为现有固定、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和研究了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向网络化、高品质、高速度等方向发展。其次,分析5G移动通信发展需求方向,极大满足当下用户多样化需求,满足了物联网网络技术需求,实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建设功能,做好智能城市建设工作。最后,对5G移动通信的若干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如无线传输通信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视频会议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H.323协议的传统视频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为满足政企客户视频会议业务需求,云视讯已成为通信运营商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分析云视讯平台需求及特点,并结合国内通信运营商现网IMS网络对云视讯平台方案应用进行了研究,将视频会议系统与通信运营商的IMS网络有效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云视讯平台建设方案,提升融合通信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信需求与日俱增,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通信质量方面的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更强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应运而生。3G与2G最主要的差别是可以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提供各种数据和图像业务。本文根据3G通信系统之一的TD-SCDMA的关键技术原理,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服务,提出了TD-SCDMA网络规划及其室外信号覆盖问题的优化方案,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加快网络建设速度。并通过对具体优化案例的测试和分析,验证了方案效果。  相似文献   

8.
卞荣虎 《数字化用户》2020,(18):0010-0012
互联网时代发展迅速,互联网在现代通信业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高。5G移动通信在新时代的带动下呈现快速增长,为了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建设的发展,且借助大数据推进通信系统建设,找到潜在的通信客户,本文通过对5G技术发展下我国通信网络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从选准客户、对通信系统进行创新以及对网络建设管理进行精细化处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5G技术在网络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为静 《通信世界》2002,(28):41-41
随着通信业务的发展重心由传统的语音业务向宽带数据业务的方向转变,如何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在综合考虑建网成本、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前提下建设省内骨干传送网是摆在运营商尤其是新兴运营商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云南移动通信莲勃发展,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原有的传输网络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向社会提供更丰富的通信资源,优化自身网络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云南移动不断加大通信传输网络建设力度,决定启动覆盖全省的云南移动骨干传送网工程。  相似文献   

10.
罗林 《通信世界》2002,(29):43-43
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激烈竞争,提高移动通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对新业务的支撑能力和反应速度,满足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四川移动通信公司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指示,进行了四川省移动通信业务运营支撑(BOSS)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4G LTE基站和政企客户的对带宽的需求迅猛增长,传统的移动回程网络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场景下的多业务综合接入的承载需求。为满足大带宽、高质量的业务接入需求,运营商采用新型回程网技术IPRAN实现对4G基站、政企大客户等业务的融合承载。为了实现IPRAN具备业务端到端保护,即接入、汇聚、核心侧任何节点的电信级保护,及高质量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协议控制的分布式新型MPLS-TE隧道,通过实验仿真结果分析,完美得解决了对承载隧道的可靠性和高质量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使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第四代移动通信(4G)中采用的LTE系统已逐渐难以满足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业务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快速发展.为满足更加丰富的通信需求,5G需要在4G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网络架构.本文对5G的特点、推进情况及新型网络架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张薇 《电子世界》2012,(20):127-128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数据、话音、视频等新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满足未来移动业务扩展的需求,建设IP承载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建设IP承载网的意义,提出了基于IP承载网的组网技术方案,此方案提升了网络的利用率和网络投资的效益,满足了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仍在不断提升。目前,IT技术已经和通信技术结合,且功能相比原来更加全面,同时接入网络能够符合各种需求。在当前的形势下,集团客户专线对网络的要求相对较高,且集团类型的不同,提出相关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对集团客户专线业务进行研究,并讲述相关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业务竞争,移动运营商必须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竞争策略。对传统的个人移动市场,在客户发展几近饱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高网络与服务质量,采用优惠价格政策稳定客户群;对家庭和政企客户,在发展客户的同时,应以开发具备吸引力的业务为主,同时改变营销模式,通过积极的行商方式推动两大客户群的发展。此外,移动运营商可以充分借助自身在移动通信技术上的优势,大力推广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宽带时代的到来,移动数据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现有的移动网承载技术将很难满足未来数据业务需求,移动业务市场需求和竞争是LTE技术产生与发展的源动力。本文分析了LTE演进的必然性及目前的发展情况;并从频段使用、承载网、核心网等方面讨论了在引入LTE时,网络规划应重点处理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人们对网络的日益增强的硬性需求,再者考虑到网络接入的方便及快捷,对移动网络的需求日益迫切,反观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传统的手机通信网络上网速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资费相对过于昂贵,所以无线网络技术无疑是更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HSDPA中支持实时业务的调度算法在吞吐量方面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邓华阳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9):42-44,4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将以数据业务为主,所以无线分组调度算法将成为影响系统性能和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在HSDPA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是通过分组调度算法来实现的。理想的调度算法应满足各类业务的QoS要求和用户之间的公平性,使系统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主要介绍了EXP算法和M-LWDF算法,并对两种算法在吞吐量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说明了M-LWDF算法具有更高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OTT业务快速发展,传统电信业数据、信息、语音等传统业务面临重大挑战和变革,加速推动电信运营商进入全业务服务和流量经营时代。融合是4G时代的大势所趋,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通信、互联网、IT相互融合,跨平台、跨终端、跨网络成为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各种沟通工具、社交媒体、生活娱乐工具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沟通需求。运营商依托融合通信提供的全方位通信服务,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4G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业务入口,驱动自身转型升级。本文综述了电信运营商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发展和布局,以及中移全通公司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文章梳理了当前标准化组织对于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设想和研究进展,并结合主流卫星运营商对于未来网络架构的规划和建设,分析了卫星通信网络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驱动力。参考当前网络架构融合的过程,对未来网络融合的过程进行判断,并总结未来可能的网络架构形态共性,从理论角度助力“新基建”,提升卫星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卫星互联网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