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洁净型煤的工业燃烧及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型煤工业生产线上生产了200t新型洁净工业型煤,并在工业链条炉上进行了原煤和型煤的对比燃烧试验。结果表明:燃烧新型洁净型煤较燃烧原煤可以降低SO2和TSP的排放,提高锅炉热效率,同时对排放的可吸入尘的分析可吉,燃烧型煤可降低烟尘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5种煤泥型煤为原料进行燃烧实验,研究煤泥型煤的燃烧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型过程及黏结剂等对煤泥的燃烧性能基本无影响;煤泥型煤燃烧初期主要为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火焰旺盛火力强;型煤中后期燃烧为焦炭的燃烧,燃烧由型煤表面不断深入内部进行,氧气要扩散到焦炭表面会受到灰壳及其内部产生的挥发分和燃烧产物等扩散阻力.型煤挥发分越高,灰分越低,其燃烧速率越大,且易于燃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煤泥干燥脱水与煤泥管道泵送2种煤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对比分析2种工艺对煤泥燃烧发电的影响,得出煤泥干燥后与原煤掺混入炉燃烧的处理方式不适用于煤泥综合利用电厂,而煤泥管道泵送技术是发展煤泥燃烧发电的必要环节,且日趋向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大比例掺烧煤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劣质煤和煤泥制水煤浆的方法并成功用于燃煤锅炉的掺烧,可有效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特别是在矿区利用煤泥做浆掺烧,既可以节省原煤燃料,又可以减少煤泥污染,节能降耗,降低污染排放。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燃烧效率,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化学工程》2017,(2):61-67
为开拓低阶粉煤资源高效分质利用途径,在前期制备的能满足直立炉热解要求的生物质型煤的基础上,利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生物质型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并与原煤、原煤半焦及型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考察了热解温度对半焦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由结果可知,生物质型煤热解半焦的燃烧特征温度低于原煤半焦;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原煤半焦的燃烧特征温度呈线性增加,而型煤半焦燃烧特征温度的增加幅度较小;在热解温度较高时,型煤半焦的燃尽性能较好;型煤半焦的综合燃烧特性略差于相同热解温度的原煤半焦,但差别很小。热解温度为650℃的型煤半焦具有最好的燃尽性能和综合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石槽村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冷压成型制备型煤,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等方法,重点研究黏结剂掺比和配煤比对型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A或D黏结剂即可使型煤具有良好的冷压强度.配煤比和D黏结剂掺比是型煤质量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D可与煤粒固化形成高强度的型煤“骨架”,但会增加型煤灰分,降低其发热量;配入原煤可提高煤泥型煤发热量,降低灰分,但会降低型煤强度.煤泥单独进行成型时,较优的黏结剂配方为:A掺比5%或D掺比4%;配煤成型时,以配煤比为8(煤泥)∶2(原煤)、D掺比7%为宜.  相似文献   

7.
利用燃烧指数分析生物质型煤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焦作无烟煤、山西烟煤、陕西神木烟煤、平顶山烟煤四种原煤和其生物质型煤,通过不同煤种原煤和生物质型煤的热重分析实验,计算原煤和生物质型煤的着火、稳定燃烧和燃尽特性指数.分析得出:灰分和挥发分是影响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及其燃烧特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不同燃料在小区域供暖炉具中的NO_x排放特性,分别以原煤和洁净型煤为燃料进行了燃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燃用原煤,洁净型煤可以降低NO_x排放33%,实现炉内降氮的目的;单个洁净型煤在层燃炉具燃烧中经历了动力燃烧、过渡燃烧、扩散燃烧、燃尽等4个过程,在燃烧中通过贫氧气氛抑制、还原性气体和焦炭还原等过程降低NO_x,具有自还原NO_x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粒级的神木低变质粉煤为原料,配入一定量NaOH改性花生壳黏结剂,通过冷压成型制备出一系列型煤,研究了粉煤粒度对型煤工业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型煤表面密实平滑,由于改性花生壳中纤维素本身的弹性使型煤出模后轻微膨胀,在表面产生细小裂纹。型煤中M_(ad)=2.5%~3%,比原煤(M_(ad)=5.45%)低,V_(daf)≈70%,远远大于原煤(V_(daf)=36.16%),而灰分产率较原煤略高,说明型煤运输成本较原煤低,燃烧性能较好。随着粉煤粒度减小,型煤的灰分与挥发分含量增加,而固定碳含量与发热量均降低。粉煤制备过程中的偏析现象造成细粒煤中矿物质含量高,所得型煤灰分含量高,热值低。细粒煤所得型煤燃烧过程中挥发分析出孔隙和通道小,阻力大,滞留挥发分多。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并借鉴气化渣、煤泥利用探索经验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气化渣的理化特性及入炉燃烧的可行性。通过流变性试验,确定了气化渣与煤泥以质量比1∶1(含水质量分数30%±2%)混合成浆后通过煤泥泵进行输送。气化渣、煤泥与原煤掺烧的综合发热量可满足锅炉设计的燃料要求,对锅炉效率及其安全稳定运行基本没有影响,可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该项目实施后,不到2年即可收回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