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用于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的多路红外激光脉冲波形测量原理和系统构成.整个测量系统由取样与光纤耦合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光纤合束与光电转换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构成,针对多路合束导致测量系统存在取样稳定性难题采用望远缩束、成像相结合的光纤耦合方法解决了光束的角漂问题,并对脉冲测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利...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光束传输特性,用光线追迹法对光纤耦合光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器与光纤间放置圆柱透镜的间接耦合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准直光束质量好等特性。根据光束传输几何关系,优化得到了准直距离L与圆柱透镜半径r比值为0.5时,准直效果最好,准直后发散角为2.45°。用光学仿真软件设计耦合光路,并对耦合光路进行光线追迹,结合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最终得到优化的柱透镜直径为60μm。进行耦合实验,测量准直后发散角和采用水冷散热的耦合系统的耦合效率,准直后发散角约为2.55°,耦合效率最高为89.50%。耦合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接近,满足了光纤激光器泵浦源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扫描隧道显微系统的垂壁微结构测量技术.针对垂壁微结构常规测量手段对于几何外形突变区域难以达到需求的测量指标这一问题,该文提出对于经典扫描隧道显微系统进行改进实现测量样品安装平台可调角度控制,同时采用倾斜测量技术,对于样品测量区域正反向倾斜的重复扫描,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倾斜矫正以及图像去耦合处理实现垂壁微结构的形貌三维扫描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在保持传统扫描探针显微系统局部细节测量精度的同时,对于垂壁结构能够进行完整的三维形貌重构,并且大幅度提高了测角精度,能够为微机电系统元器件结构性能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星  常浩  叶继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3):329002-0329002(7)
超短脉冲激光烧蚀靶材产生的冲量耦合效应在激光烧蚀微推力器、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等航天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高精度的冲量测量方法是研究冲量耦合效应的必须手段。采用基于激光干涉法的扭摆系统测量激光烧蚀靶材产生的冲量,并构建测量系统。研究扭摆系统纵轴振动和初始误差角对冲量测量产生的影响,扭摆系统纵轴高频振动导致了激光干涉条纹间距出现不均匀现象;此外,扭摆初始误差角越大,明条纹出现时间将前移,条纹数目变大,导致测量系统精度不高。通过建立的附加高频振动和初始误差角的误差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实验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滤除高频测量噪声,解决了冲量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冲量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深空探测需要以高精度航天测量为依托,我国现有的测量系统不能满足深空探测的需求.VLBI具备特有高精度测角能力,研制中的深空探测系统具有VLBI测量功能.VLBI系统由于各站距离较远,需要将采集的测量数据发送到相关处理中心处理得到测量结果.数据采集系统是VLBI测量的一项关键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特性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测量系统以适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中、大规模生产的测试要求,利用有限元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的近、远场分布,发散角等作理论模拟,利用测量系统对其光束的近远场分布、发散角等进行测量。最后提出相应方案处理测量结果以减小误差。与一般测量光束参数的系统相比,该测量系统具有兼顾简单快速与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林存宝  颜树华  由福盛  杜志广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12):1217005-1217005(9)
针对二维位移测量系统中光栅制作与装配非理想所引起的几何误差,基于多普勒频移理论和坐标变换方法,建立了同时包含光栅非正交角与装配角在内的通用几何误差模型,定量研究了各误差角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仿真分析了X与Y方向余弦误差和耦合误差随误差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栅制作和装配误差与系统所用衍射级次、衍射次数和光学细分倍数无关,只与各误差角和被测位移有关。与此同时,四个误差角都会导致余弦误差的产生,而耦合误差则主要受光栅非正交角和偏航角的影响。此外,相同误差角所引起的耦合误差要明显严重于余弦误差,是系统几何误差的主要构成成分。通过搭建基于二维交叉光栅的平面位移测量系统,利用10 mm方形运动轨迹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种处理激光二极管经透镜与单模保偏光纤耦合的精确方法,测量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对其光束的收集、准直、整形、聚焦和耦合进入光纤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测量了整形系统和光纤的定位灵敏度.对球面微透镜光纤与激光二极管耦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透镜参数、耦合形式、激光二极管波像散对耦合效率和特性的影响,给出了2种实际耦合系统的实验计算结果,并与理论计算作了比较,结合实验得到了微透镜的优化参数,且将结果应用到了激光二极管与单模保偏光纤耦合实验中,得到了总的耦合效率为36%.  相似文献   

9.
受菲涅尔反射影响,损耗测量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大,为此对基于耦合原理的光通信系统回波损耗测量方法展开研究.根据光部件材质与传输通道界面产生的瑞利散射损耗与波导散射损耗,采用对数形式描述回波损耗,通过光连续波反射法的测量原理结构,分析角向偏离耦合原理,依据光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偏角与间隙,得到不同区域的对应模场表达式,经过计算与...  相似文献   

10.
赵静  刘飞  孙静 《液晶与显示》2016,31(6):540-546
架设了全漏光导波测量系统并对反射式混合型扭曲向列相液晶盒进行了光学测量,氦氖激光经过处理后变为s偏振光或p偏振光,然后通过棱镜耦合使某一偏振状态的光进入液晶盒并采集不同电压下与入射角相关的不同偏振光组合的反射信号。进而结合多层光学4×4矩阵和弹性连续体理论对液晶盒的不同状态组合的反射信号模拟预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就得到了指向矢在液晶盒内的倾角和扭曲角以及在不同电压下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蒋云昊  赵治华 《通信学报》2015,36(9):98-108
分析了参考信号耦合有用信号时,实际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表明,参考信号含有用信号导致系统时变,改变系统的最佳权值,使系统的干扰对消效果下降,并对有用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根据实际共平台通信系统的收发耦合特性,从时域角度分析得到系统干扰对消比和有用对消比的计算表达式,并得到干扰对消比和有用对消比随相对时延相位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时延匹配方法,通过匹配参考信号提取点至正交功分器输出与接收天线至合成信号注入点间的时延,可以有效抑制参考信号耦合有用信号导致干扰对消效果下降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时延匹配方法能消除有用信号对干扰对消比的影响,还能提高干扰对消效果。  相似文献   

12.
董颖娣  彭进业 《激光技术》2015,39(6):756-760
受传输光纤非线性偏振影响,量子密钥分配系统本振光与信号光耦合率下降,使形成偏振复用信号的抖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为了提高量子光学中偏振编码技术的性能,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给出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解决了光纤非线性偏振耦合导致的偏振抖动问题.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以分光检测结果反馈控制本振光和信号光的非线性偏振耦合率,可增强偏振复用信号的稳定性,将系统传输容量提高61%.该结果有利于偏振编码技术在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舰载塔康(TACAN)天线安装架设位置特殊性需求,为解决天线阵列受到电扫描和机械扫描同时作用影响系统测角问题,建立了天线阵列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电扫描和机械扫描对天线阵列波束空域扫描的耦合效应,研究了耦合效应对舰载塔康系统测角性能的影响。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天线接收信号受到阵元馈电频率、天线机械扫描速率以及阵列结构的共同影响,接收信号的周期性不再是馈电信号的频率,且其频谱发生了扩展。通过对机载天线接收信号进行有效滤波处理,可确保舰载塔康系统测角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当保偏光纤存在结构不均匀或者受到外部扰动时,将使其内部传输的一部分偏振光耦合到与其正交的偏振态上去。分析了保偏光纤内偏振光模式耦合的原理,给出了基于白光干涉法的偏振模式耦合检测方法,并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保偏光纤的偏振模式耦合的耦合强度和耦合点发生的空间位置进行了测试。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迈克尔逊干涉仪扫描臂的反射镜移动,改变干涉仪两臂之间的光程差,来补偿由于偏振耦合而形成的两偏振光从保偏光纤出射时的光程差,实现了对偏振耦合的测量。为提高检测系统的灵敏度,需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高频调制,通过频谱搬移和相干解调,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干扰和噪声,使输出信号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5.1 dB,耦合强度测试最小值也由-57.6 dB提高到-62.7 dB,增强了测试系统检测微弱偏振耦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A technique is presented which can be utilized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procedure for performing conducted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n signal lines at the component and/or the subsystem level. Typical military specifications require that the test function be injected to the test lines via a susceptibility transformer, a coupling capacitor, or a standardized network, such as the line stabilization network (LSN). Although these methods may be adequate for testing of power line susceptibility, they present several disadvantages when utilized in signal lines, such as impedance loading, the requirement for physical insertion, and proximity to the load. These disadvantages become more pronounced at RF where the signal developed across the input of the test specimen may b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signal injected at the physical insertion point. A technique that overcomes these deficiencies utilizes a coupling jig that 1) does not require a physical connection, and 2) provides a known coupling across the input impedance of the package being tested-thus simulating, in a very realistic manner, interference coupling as it may occur in a system. A general expression for coupling prediction and a computer solution for various values of load impedanc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4片ADSP21160构造的高速雷达信号处理器,并探讨了由链路口构成的松耦合多处理器系统,实现了雷达信号处理器对目标定位和搜索的MUSIC算法,通过研究高效并行处理技术和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方法,确保了MUSIC算法的可行性和实时性。此多处理器系统已成功应用到了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17.
微腔孤子光频梳在相干光通信、光学频率合成、激光雷达、微波光子学和量子光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效棱镜耦合是晶体微腔孤子光频梳集成应用及系统封装的必然技术途径。文章研制开发了一种耦合效率和有载Q值分别达到71.56%和1.8×109的氟化镁微腔-棱镜耦合系统,并且基于该高效棱镜耦合系统实现了氟化镁微腔孤子光频梳和15.99 GHz低相噪微波信号产生,拍频信号相位噪声水平约为-117 dBc/Hz@10 kHz,极大推动了低相噪微型光电振荡器的实际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IPQAM系统的技术特点,搭建模拟环境,分别测试IPQAM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电耦合、IPQAM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在EDFA后光耦合、IPQAM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在EDFA前光耦合方式的输出指标情况,并提出IPQAM信号插播方案和具体输入输出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PresureSensorofFiberOpticsCouplingType①WANGZhenchen(YanshanUuiversity,Qinhuangdao066004,CHN)Abstract:Theprincipleoffiberoptic...  相似文献   

20.
The principle of fiber optics coupling pressure sensor with micro-power dissipation is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use of two-way signal single fiber transfer(measure signal and reference signal)to conduct a proportional measure.It also discusses the adopted ways for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temperature drift and the noise of the mea-sur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