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智能停车场车位检测系统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智能停车场车位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详细描述了系统中的车位检测、无线传输网络、车位显示的设计思路和检测结果。该系统的创新点是将超声波和zigbee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成功地应用在大型智能停车场,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晓娟  邹存名 《激光杂志》2020,41(11):37-41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精度的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研究,提出了激光传感技术的车位自动检测和定位。选取激光传感技术采集车位信息,利用数据聚类方法预处理车位信息数据,提升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精度,将完成预处理数据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获取车位各点集合所存在的位置偏移以及角度偏移,根据取偏移量实现车位精准检测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高精度车位自动检测和定位,自动检测与定位车位的位置平均误差和尺寸平均误差小,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具有较高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车位检测是停车场监管系统的重要内容,针对大型地下车库的多通道结构和环境特征,提出了以通道为单元的车位检测方案。该方案以单片机AT89S52为核心,基于超声波探头和环形线圈传感器,通过对车辆行驶方向(进入或离开通道)的判断实现对地下车库车位检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环形线圈电路设计、超声波收发电路设计以及基于单片机的车位检测软件设计。实验表明:系统能有效检测车位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传感运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涉及范围也不断被拓宽,由于无线传感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和通讯传感等优势,因而它在多个领域都被用于监测和采集数据信息。公交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其系统的定位功能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本文利用无线传感器中网络节点的定位算法对公交定位系统进行智能化,并从测距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三种适用于公交定位系统的算法,即三角测量定位、信号强度测距和时间差测距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热门领域,无线传感网络在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研究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以现有文献资料为基础,在简单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助不同软件对无线传感节点进行了设计,内容涉及总体架构、芯片选型与软硬件开发等方面,希望能够给其他人员以启发,使日后所开展实测实验拥有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讯技术逐渐应用于社会的很多领域,Zigbee技术便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应用于短距离传输。本文以Zigbee技术协议与Zigbee网络体系的简介为研究基点,分析Zigbee无线网络组网以及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最后提出基于Zigbee技术无线传感网络设计仍存在的不足,以期该技术能够发展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物联传感网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阐述具有远程识别、定位及监控功能的物联传感网系统的构成与要素,并进一步论述了物联传感网运用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定位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设备驱动和通信技术、广域网络构建技术、设备网关与中间件技术、数据通讯与远程存储技术、RHC物联网平台技术。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物联传感网技术的枪支管理监控系统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季宇  金彦亮 《通信技术》2011,(11):46-48
为了提供独居老人的安全保障,设计一个无线姿态检测系统用于检测老年人的行动安全是相当必要的。这里结合了微传感器、嵌入式单片机和无线短距离通信等技术,提出一种人体姿态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人体佩戴实验中,可以区分出正常人体活动与跌倒事件,自动发出跌倒报警信号,从而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医疗救护。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网与因特网融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在协同"是无线传感网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无线传感网与因特网的融合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设计理念、约束条件和运用模式3个方面分析了融合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指明了技术难点与关键点;围绕网关接入策略、覆盖技术和无线网状网体系等不同风格的体制,对技术产生背景、主要特点和技术差别进行了介绍和点评。以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组织开展的GENI计划为背景,文章介绍了新体系下的传感网实验平台建设情况,以及GENI技术发展的新构想。根据接入(融合)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性能评价的6项准则,并对不同技术体制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文章还对传感网与互联网融合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无线传输网与传感网的支持,是多方面信息融合的新趋势。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人们消费的同时也为网络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物联网的应用技术不断的更新与发展,相关研究者将网络的传输与科学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为信息在网络传输中提供了基本的传播介质及有效的传播途径,将信息整合后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供消费者进行快捷有效的选择。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不仅是网上购物,物联网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校园建设中,为学生提供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选择环境,添加更加智能的信息处理技术,从而有效的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低成本、低功耗的城市路边停车检测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停车检测传感器节点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该系统硬件部分利用磁阻传感器实现车辆磁信号检测.软件部分主要实现基于磁信号的车辆检测算法。实地部署了80多个传感器节点的路边停车检测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车辆检测精度高,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戴绍港  石学诚 《电子器件》2012,35(2):204-207
为了更好的研究自动泊车系统,提出一种能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来引导汽车根据确定轨迹到达指定停车位置的自动寻迹泊车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采用了时延估计法,超声波收发技术,无线收发技术等,在系统设计时,按照比例,使用模型小车和模型车位代替真实车辆入位进行可行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模型小车可以根据规定的轨迹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到达指定模型车位上,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a deterministic deployment proble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s examined.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coverage, we study equilateral triangle and square deployment strategies, and we provide the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sensors in order to reach the required detection probability for any point in the monitoring field. First, we provide a model of the signal atten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tected signal from the K sensors, the best linear and unbiased estimat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signal paramet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rror. For the equilateral triangle deployment, the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sensors is computed and provided when the received signal data from two or three sensors is used. Similarly, we have computed and supplied the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sensors in the square deployment.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ensors and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not a good choice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with a larger number of sensors.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岸、海洋环境远程实时监测的需求,设计了由超低功耗MCU芯片MSP430F1611、无线收发器芯片CC2420及各种传感器接入电路构成的具有多种环境参数采集功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该节点系统利用所搭载的各种传感器采集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通过相邻节点间的无线通信,以多跳传输的方式,将测量数据上传给上...  相似文献   

15.
Coverag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and is often used to measure how well a sensor field is monitored by the deployed sensors. If the area covered by a sensor can also be covered by some other sensors, this sensor can go into an energy‐saving sleep state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coverage requiremen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roblem of how to select active sensors with the constraints that the selected active sensors can provide complete field coverage and are completely connected. We propose to use the notion of information coverage, which is based on estimation theory to exploit the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WSNs, instead of using the conventional definition of coverage. Owing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coverage, a point that is not within the sensing disk of any sensor can still be considered to be covered without loss of estimation reliability. We propose a heuristic to approximately solve our problem. The basic idea is to grow a connected sensor tree to maximize the profit from the covered points of the selected sensors in each step.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number of active sensors to provide area coverage can be greatly reduced by using the notion of information coverage compared with that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definition of coverag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针对果园环境远程实时监测的需求,设计了MCU芯片MSP430F149、射频芯片nRF2401及各种传感器接入电路构成的具有多种果园环境信息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该节点系统采集果园微气象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通过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以多跳的方式传给上位监控机,可实现果园环境信息的远距离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节点定位技术是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必须结合其位置信息才有意义,没有位置信息的数据几乎没有利用价值.叙述了一些典型定位算法,并将这些定位算法归纳为两大类:Range-based的和Range-free的定位算法.最后,将两类定位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光传输设备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的低速业务在有线光传输领域中的缺陷,重点阐述了光传输设备的硬件系统、无线传感器模块、通信协议和软件系统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马铭惠  孙涌 《信息技术》2005,29(12):105-107,127
国内各大中城市停车信息贫乏,车辆盲目寻找停车位,增加了交通压力。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停车问题,必须采取先进的停车管理技术,而停车诱导系统(PGS)正是目前解决停车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先是介绍了PGS的总体构成和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然后给出了信息处理子系统的结构,并分析了PGS中几个关键的信息处理技术,为PGS的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人们对网络的日益增强的硬性需求,再者考虑到网络接入的方便及快捷,对移动网络的需求日益迫切,反观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传统的手机通信网络上网速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资费相对过于昂贵,所以无线网络技术无疑是更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