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噪声指标以能量等效计算为基础,对道路交通噪声的动态性难以准确反映,存在一定局限.近年来随技术的进步,基于噪声事件(Noise Events)的指标得以提出,并完善了评价体系.噪声事件指明显区别于背景噪声的声音片段,在道路交通噪声控制中,可促使对交通流有针对性的干预,降低噪声烦恼度.首先论述噪声事件对人在睡眠障碍、情绪干扰及行为干扰三方面的影响;随后分类综述既有道路交通中噪声事件的评价指标和应用,重点介绍近期所取得的进展;最后明确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因其受交通结构、交通组织及管理等因素影响较大,目前以欧洲为主体的研究未必适合我国,亟需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统一评价标准,为交通噪声精准的管控与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2022年嘉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道路交通噪声昼间质量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嘉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在声级分布上主要受到一级和二级质量等级监测点位影响。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2019—2022年,嘉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关联度较大的因素有年末总人口和公路总里程。建立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3—2025年嘉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并提出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响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结构参数很多,设计计算复杂,尤其是对多层微穿孔板复合结构的计算.针对3层及4层微穿孔板复合结构的吸声系数进行了计算,应用遗传算法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常用噪声频率范围内获得了非常饱满的吸声系数曲线,与双层微穿孔板复合结构相比,在吸声系数和吸声频带上都有了很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微穿孔板无法实现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有效吸收问题,设计一种并联式弯折背腔结构的微穿孔板吸声体。首先,对微穿孔板理论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其次,根据微穿孔板理论设计背腔结构得到不同的等效腔深,实现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有效吸收;最后,使用遗传算法对并联式弯折背腔结构微穿孔板吸声体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并联式弯折背腔结构微穿孔板吸声体实现了对不同频率噪声的有效吸收,特别是在低频噪声吸声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在噪声、振动控制工程中,低频噪声和低频振动的抑制一直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因为一般吸声材料的低频吸声效率是很低的;共振型吸声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或面积,而且吸声的频带也很窄;一般隔声结构低频隔声量则很小。所以对低频噪声(低于200赫兹左右)和低频振动用吸声、隔声和消振的办法效率都不高。近年来,有源消声以其低频消声效果好、体积小、造价低廉等一系列优点,使其迅速地在噪声控制工程中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它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秦玉娟 《信息技术》2011,(10):218-221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第一大安全危害。提出了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中,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了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降低道路交通风险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敬 《通讯世界》2017,(3):233-234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道路行车安全方面的问题.道路行车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道路环境因素、驾驶过程人为因素、其他非预料事件等几个方面.道路低能见度行车智能诱导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提高道路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通畅性,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现.本文主要阐述了行车智能诱导系统的主要功能、市场前景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欧州 4国改革道路交通控制管理的实践 ,提出我国道路建设应借鉴国外的有效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上各式各样车辆的数目也在大幅上升.这也使得交通违章不断增多,给道路交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的步伐,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正面临着极大挑战,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极其严峻.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的2%,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到15%左右.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GIS的城市高架环线噪声地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方立  王康 《电声技术》2010,34(9):68-70,75
随着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环线交通以高架环线为主。现有的各类道路噪声预测模型都缺乏处理城市高架环线这类复杂的空间三维实体的能力。以美国联邦公路局的FHWA噪声预测模型为基础,通过车辆等效计算、高架环线多层多车道修正、高架桥声屏障修正等措施,对FHWA噪声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噪声预测模型与三维GIS模型相结合,绘制出了城市高架环线噪声地图。最终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修正噪声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张昌佳 《电声技术》2012,36(9):58-61
介绍了一种交通噪声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将车、受声点看成一线性系统,先求得单位声功率车辆在受声点处随时间变化的声压级平方,将其作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然后将一定车流量的交通道路车流作为输入信号,卷积输入信号与脉冲响应,得到交通道路车流在受声点处一定时间段的声压级平方,从而得到该点的等效声压级等各个噪声参数。考虑了车辆类型和车道的影响,利用一交通道路的实测结果,与使用MATLAB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预测的等效声级与实际测量结果相差在1 dB以内,且能预测累计分布声级等噪声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3.
熊维德 《电声技术》2014,38(10):56-60
为摘罗茨鼓风机"噪声王"之帽,提出了壳体与消声器一体化的理念。采取主动吸声降噪措施,从源头降低产生噪声的概率,改变现有罗茨机在产生噪声后,不得不另加消声器控制的滞后被动方法。解决了现有消声器只能降低管道内气流噪声,不能降低壳体振动对壳外空间辐射噪声的问题。采用弧形内壁一体化设计,促使噪声成为无规入射,改变现有直筒消声器掠入射方式,避免高频失效问题;巧用多层微穿孔板各层错开吸声频率,空腔深度渐变等技术,拓展消声频带,使消声量得到大幅提升。它比现有同流量、同压力罗茨机的噪声低20~35 d B(A);体积约缩小为同等参数罗茨机系统的40%,节约了成本,节省了放置空间。  相似文献   

14.
南昌工程学院体育馆声学装修介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侃  贺海芳 《电声技术》2009,33(10):10-13
介绍了南昌工程学院体育馆建筑声学设计及施工过程,通过分析现有室内声学缺陷,比赛、会议时噪声产生的途径以及室外噪声干扰等情况,计算设计出实际可行的吸声、降噪措施和材料构造特点,很好地满足了校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型声学结构的吸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附加吸声材料的新型吸声结构,在插入长管的赫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表面敷贴吸声材料,对其吸声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结构的吸声效果,拓宽了吸声频带宽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吸声材料、吸声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等因素对该新型结构吸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结构、优化材料有助于提高吸声系数、拓宽吸声频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现有吸声材料对低频噪声衰减弱及吸收差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一种镶嵌薄膜共振型材料结构。其中镶嵌到条形薄膜上的结构单元作为拍动体,此时结构单元与背衬薄膜之间存在一定耦合作用,使行波在两部分间的局域共振作用削弱或存在很少反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吸收峰值下的模态振型,进一步证明了材料的吸声机理。实验表明,该结构对100~1 000Hz内的声波具有很好的吸收效果,单层材料结构随着空腔距离的增大,吸收峰提前,而峰值基本不变。两层材料结构的吸声效果远大于单层材料结构,这解决了低频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江阴广播电台直播室建筑声学设计的实际,提出了直播室的建设需求,同时指明建筑声学的重要性,明确直播室声学设计指标与要求,主要为背景噪声和混响时间控制,给出了对室内隔声、吸声、声扩散及空调隔振消声等声学处理的具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鹏飞  陈秀荣 《电声技术》2016,40(11):12-15
贵州广播电视台业务用房二期工程作为贵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核心业务用房,其区域设置的文艺录音室、语录室、直播间等共36个声学房间,均对声学环境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对声学房间声装中采用房中房设计,对声学房间地面、墙面和顶面采取浮筑、隔声和吸声等施工工艺,合理搭配各种隔声、吸声材料,满足设计的声学指标和声学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祁家堃 《电声技术》2012,36(1):74-77,88
当粉红噪声峰值因数不同时,对其有效值声压级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先使用相关软件对粉红噪声信号进行生成和分析,建立不同带宽、不同峰值因数粉红噪声,然后应用它对实际的声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实际的测量结果,再加以初步的理论分析。初步结论是:只要加载的信号有效值相同,有效值声压级测量结果是一样的。同时表明不同峰值因数粉噪,对声系统频响测量是有明显影响的,对声系统音质、音色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结合江阴广电中心大型电视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提出了演播室的建设需求,同时指明建筑声学的重要性,明确演播室声学设计指标与要求,主要为背景噪声和混响时间控制,给出了对隔声、吸声、空调隔振消声、声扩散等声学处理的具体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并对演播室进行了严格的中期测试,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