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文平  姚娟  李贵芳 《电气应用》2007,26(7):S48-S49
本文以百泉变电站避雷器爆炸的事故为例,根据变电站所在电网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引起避雷器爆炸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通过长期运行,证明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220kV及以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引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重华 《江西电力》2009,33(2):41-43
由于220kV及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参考电压分别高达145kV及190kV以上,如果在不拆引线试验中某些细节考虑欠周,可能导致试验数据出现偏差甚至超标;叠装于顶部的第一节避雷器可能达不到测试直流参考电压时所需的1mA电流,通过对试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网的发展,贵州电力系统内的500kv变电站已投入正式运行的就有六个,电厂500kv升压站也有五个。按部颁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一次设备运行一定期限后将进行预防性试验,一般采用拆除被试设备所连接的一次引线进行试验,即进行所渭的拆头试验。由于500kv设备电压等级高,引线直径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某种电缆终端塔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塔材的布置形式和受力进行了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提出设计改进措施,供设计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靳英 《电工技术》2011,(11):22-23,26
介绍不拆一次高压引线测量220kV氧化锌避雷器直流参数的方法,并从现场的角度分析对比该法与常规法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江晓敏  王锦永  丁丽  汤振鹏  范亚洲 《广东电力》2012,25(9):111-113,121
针对110 kV川上线电缆终端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arrester,MOA)存在头部发热、漏电流超标的现象,通过解体检查和直流试验分析,判断MOA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瓷套表面积污严重、污秽层面不均匀导致电压分布不均匀;内部受潮造成避雷器漏电流增大,加速了电阻片的老化。建议选择复合外套型MOA以提高防污性能,并加强MOA的定期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流引线大多采用挤包型绝缘结构,为改进引线绝缘性能,提出对35kV超导电缆终端电流引线采用绕包型绝缘结构设计。选择了一种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聚丙烯层压纸(LPP)对电流引线进行绕包,并等间距地加入铝箔作为电容屏以改善电流引线的电场分布。通过计算和仿真分析可知,加入4层铝箔对绝缘层电场分布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电气性能测试表明该35kV电流引线完全符合电气性能要求。该绕包型绝缘设计的特点为:绝缘层可以骤冷,且不会遇低温开裂;改善了轴向与径向电场和绝缘层的抗电老化性能,提高了绝缘层的击穿电压。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35 kV电缆终端事故的常见原因,并从电缆的质量控制、终端的选型、终端安装工艺的质量控制以及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220 kV氧化物避雷器在预防性试验中,一般需拆一次引线进行,拆除一次引线的工作量较大,对安全生产、停电时间等影响较大,拆除一次引线与不拆除一次引线的直流参考电压试验的进行比较,文章详细介绍了220 kV氧化物避雷器不拆除一次高压引线试验方法,其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符合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银川东750kV变电站避雷器不拆引线直流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银川东750kV变电站330kv和750kV氧化锌避雷器停电高压试验中,不拆除设备引线进行U1mA及0.75U1A下泄漏电流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武利会 《广东电力》2009,22(5):67-69
为确定佛山供电局110kV良容线电缆终端主绝缘击穿的原因,对该电缆终端头进行解剖和材料切片检查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施工不当造成电缆绝缘屏蔽层受损,引发电场畸变严重,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接头的安装工艺不当引起接头受潮和接触不良,加速了主绝缘击穿的进程。建议在多雨地区,接头铜尾管与铝波纹护套的密封连接采用搪铅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支柱式合成绝缘避雷器改进电缆登杆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怡 《高电压技术》1997,23(2):81-83
讨论支柱式合成绝缘避雷器的开发及架空线路与电缆的过渡连接装置的改进,用以简化10kV电缆登杆装置,使其更安全,可靠,经济。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春地区发生的一起高压电缆线路避雷器爆炸事件,用红外测温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带电检测,分析原因为避雷器制造工艺不良,连接螺栓处设计不合理;密封圈或者密封胶质量存在问题、老化,运行时导致潮气或水分浸入避雷器;避雷器设计、制造工艺不良,长时间运行胶粘出现开裂,致使密封破坏受潮。提出装设泄漏电流监视器并定期抄录的建议,指出运行单位在线路投运后应加强线路避雷器的监测工作,严格按照检测周期监测,对同杆塔同线路不同相避雷器同位置温差大于或等于1.5℃时应重点检测。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通过合理接线实现220kV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不拆高压引线预防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将实测容城2#变220kV桥MOA的绝缘电阻、直流1mA电压U1mA及75%U1mA电压下泄漏电流的结果与拆高压引线试验数据对比,证明该法准确、高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至今,已有近500只GIZ型干式电缆终端头在我国66kV和110kV电网上运行,运行情况很好,没有一只出现任何事故,受到广大电力用户的欢迎。中介绍了此种电缆终端头的研制情况、设计原理、具体结构、现场做方法和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35~110kV输电线路采用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乐山电业局在 35~ 110kV输电线路采用复合绝缘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防雷电过电压的情况 ,阐述了线路型避雷器防雷电过电压的机理 ,举例说明其效果 ,提出在输电线路多雷区大量采用线路型避雷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靳英 《电力安全技术》2011,13(11):28-30
介绍了110kV月东线电缆终端故障的状况并进行了分析,从产品质量、施工工艺、工程设计、安装质量、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方面查找了故障成因,根据此次故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就一起典型的110kV电缆终端击穿事故,针对电缆终端施工工艺及设备结构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电缆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电缆终端安装工作应重点关注的环节和防范电缆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 2000年8月13日,运行中的35kV南星线(非接地系统)户外电缆终端头突然冒烟起火,运行人员随即断开电源进行灭火。现场检查发现B相第三雨裙下有一绿豆大小的击穿点,周围有燃烧痕迹。将该相绝缘热缩管割开后,发现电缆半导体层末端附近交联聚乙烯绝缘表面有较大面积的树状放电痕迹。其中最显眼的是一窟窿状的炭化击穿点,已隐约可见电缆芯线与从接地钢铠到击穿点沿半导体层的一条贯穿性放电痕迹构成完整的放电通道。  相似文献   

20.
110kV户外电缆终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当今国内市场上的110kV电缆终端的结构及其存在问题,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指出干式免维护、耐污秽水平高、电容型主绝缘、全预制式、机械强度也满足标准要求的高压电缆终端才是用户所期待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