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铁岭市东部山区的西丰县营厂乡,1995年7月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经济损失重大,分析其原因,除受地岩性、降水等因素影响外,主要是由于植被的破坏影响最大。因此,要预防泥石流的产生,就要加强山区植被的管理,维护山区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坑尾沟为典型的泥石流沟,分析了该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对泥石流沟进行了详细勘察调研,对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地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的防治措施对类似泥石流沟的勘查、防治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密云县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频发,灾害严重。为保护北部山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净化密云水库的水源地,提出了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基本对策是恢复和建立良性生态环境,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应选择重点保护目标进行综合防治,为全面防治北部山区泥石流灾害取得经验,起到试点示范作用,同时又避免泥石流发生,减少灾害。番字牌西沟的泥石流在属性和灾害上都具有典型性,具备开展泥石流综合防治示范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天津蓟县泥石流区域进行预报,以天津蓟县部分乡镇作为研究区域,并进行网格自动划分,得到了网格的节点-单元-通道信息。通过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选取了泥石流发生频率、24 h雨量、1 h雨量、地质岩性、平均坡度、植被覆盖类型、人口密度7个危险因子,并应用模糊赋权法计算各个危险因子权重,从而建立了泥石流区域预报模型,最后根据计算出的各个网格危险等级对2012年在蓟县双安地区发生的泥石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北部山区泥石流危险度Rd在0.4~0.8之间,属于中度、高度危度险区,双安泥石流灾害点处于高度危险区内,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由此可见该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可以用于天津蓟县北部山区泥石流的预报。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下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将有助于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指导。根据统计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年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率在时间上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拉尼娜年发生频次多于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年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暴发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藏东南山区、横断山区、滇东北、贵州西部、贵州西南部、滇西北、大渡河及雅砻江流域等地区;厄尔尼诺-拉尼娜年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点的降雨量总体上大于多年平均降雨量。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研究两者关系特征,将有助于对西南山区泥石流灾害进行多方位、准确合理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岫岩山区时有泥石流发生,深入研究这个地区易发泥石流的原因.采取相应手段加以防范,是目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植被类型、植被物候、气候因子时滞效应等方面研究 2001 年以来河北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演变规律,并将气候因子时滞效应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中,识别气候因子和人 类活动对河北山区 NDVI 演变的贡献。结果表明:2001—2022 年河北山区 NDVI 呈持续增长趋势,平均增速为 0.003?7/a,其中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地 3 种植被类型增速分别为 0.003?5/a、0.004?0/a 和 0.003?8/a;受气候变化影响, 河北山区植被生长季变长,生长季开始时间平均提前 9?d,而生长季结束时间仅提前 1?d;降水对植被 NDVI 的影响 主要发生在当月,而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对植被 NDVI 的影响存在 1 个月的滞后性,考虑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后,气 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北山区 NDVI 演变的贡献分别为 39% 和 61%,与不考虑气候因子时滞效应对比,多元线性 回归的决定系数由 0.80 提高到 0.87。人工水保措施是河北山区植被 NDVI 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快速改善山区生 态环境至关重要,同时 2001 年以来降水、气温等气候因素也有利于植被恢复,对植被条件较好的区域,应以自然 恢复为主,实现自然条件下的生态平衡。研究结果对优化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方案,提高植被修复措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泥石流的发生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北京地区发生较大泥石流11次,平均约4年发生1次,山区群众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部分山区高坡陡的地形条件,在坡面或沟道有一定数量堆积物的地质条件,暴雨集中、历时短,强度大的气象条件,以及大量砍伐树木、盲目围垦等人为因素是产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北京地区泥石流易发区总面积3964km^2,主要分布在怀柔、密云、房山和门头的沟部分山区。对泥石流可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泥石流情况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是山区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分析了泥石流的产生原因,对浙江省内几例典型的泥石流灾害情况和浙江省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成灾快、灾害重、暴发频繁、治理难度大、山洪往往同滑坡、泥石流并发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全省山区人口的剧增和经济活动的加强,山地植被和地表结构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山地环境恶化,滑坡、泥石流呈发展趋势,构成一项常见的多发性自然灾害,对农业、工业、交通及其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已成为影响该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就云南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危害和防治对策进行综合论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流域因储存超量的松散沙石物质,在大暴雨的冲击下,经重力作用使松散固体物与水体形成混浊流体。沿沟床向下游运动的一种特殊径流。山西省泥石流灾害多发生于省境东部太行山脉和西邻黄河的吕梁山脉。其类型有水石流、泥石流和泥流三种。表现特点是间歇性暴发,成灾突然,呈脉动性流动并具有明显的直进性。其致灾特点则表现为灾情发生迅速难于预防。灾情严重常成毁灭性。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则是不利的地质构造,流域地形地貌影响和暴雨的激发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则是一项不可低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山区修建公路,其特点是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交错,局部地区还有泥石流,使公路桥涵的勘察设计考虑的要更加周全,勘测设计中要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气象及周边的地物植被等因素,通过对山区公路桥涵勘测调查以及正确地进行水文计算,最终合理地确定桥涵位置并进行孔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以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理论为基础,结合广州(从化)抽水蓄能电站草埔、安山砌石拦渣坝的设计实例,论述泥石流产生的因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介绍砌石拦渣坝的设计、特点和运行情况,说明砌石拦渣坝作为山区泥石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不但能够满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工方便的原则,人有透水性大和工程见效快的优点,是山区泥石流防汉离要工程措施--拦渣坝中较理想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勃利县浅山区时有泥石流发生,而且有继续发展之势。2002年7~8月,这个县连降暴雨时,竟出现了泥石流吞没农田、威胁村屯民舍的现象。一、泥石流的成因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一级支流倭肯河流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30°06′~131°44′、北纬45°35′~46°21′间,总面积4.455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207个自然村屯,总耕地面积145万亩,总人口37.2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阳坑小流域“99.6”洪水灾害分析,阐述了流域植被率差的小流域遭遇连续强暴雨天气情况下,在河道防洪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人们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及西部丘陵地区是泥石流,滑坡、崩等灾害易发区,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在水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加强预防和治理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和抑制灾害发生,依灾害的前兆现象可加强监测,预报,采用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可从根本上防治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邢永强 《人民黄河》2007,29(6):46-48
小秦岭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岩土体性质以及人类活动等,使该区成为泥石流多发区。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有:流域内单位面积松散固体物质数量、地质构造、补给形式、补给位置、流域面积、植被覆盖、山坡平均坡度、流域形态、沟床平均比降等。通过对影响因子的量化权重标准进行分析与计算,认为小秦岭地区大部分山谷都处在泥石流旺盛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作为西藏高原常见的斜坡地质灾害,长期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及人民日常生活.文章以西藏高原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对象,依据现场踏勘和卫星影像资料,重点研究了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发展趋势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成果对西藏高原地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宝同  张建波 《河北水利》2013,(10):38-38,47
1.地形地貌 涞源县盆地边缘山区小流域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形起伏.地面高程852—892m,北高南低,平均纵坡1/60。现状各支沟东西向切割严重,植被较差,  相似文献   

20.
闵刚  高晓猛 《水利天地》2011,(10):46-46
一、我省北部山区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黑龙江省北部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黑龙江省北部山区虽然是泥石流发生的低频率区,但是貌似平静的北部山区(如嫩江县等),都存在着发生泥石流的潜在隐患。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水土流失的不断加重,嫩江县泥石流的发生呈上升态势,且逐年加重,如不进行治理,危害会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