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孤岛油田稠油环热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孤岛油田馆陶组第五砂层组稠油环蒸汽吞吐中后期的油藏特点,通过水侵方式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指出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受水侵影响较弱的热采区中部及对角井间,纵向上强水侵区域油层上部及水侵区域油层下部剩余油较富集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井网加密调整和水侵综合治理等挖潜措施,矿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孤岛稠油蒸汽吞吐单元经济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随着采出程度不断加大,开采的难度也不断增加:一方面,油田的产量逐年递减,要维持现有的日产水平,每年都必须加大工作量的投入;另一方面,油田开采的边际成本也随各种投入要素、投入量及价格的上升而不断上升。这一状况必将愈来愈明显的作用于油田的整体开采效益上。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中二中Ng5砂层组为多层稠油油藏.该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开发后,由于其主力层Ng53和Ng54层的合注合采及蒸汽超覆的影响,导致层间动用差异程度大及油藏物性分布不均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多层合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油藏物性特征,主要包括油藏压力和油藏温度、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9月,经多轮次蒸汽吞吐生产后,研究区Ng5砂层组的压力保持水平仅为42.93%,平均地层温度上升约2℃;Ng5砂层组中吞吐井数少的区域控制程度低,是高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区域;剩余油储量丰度不仅与剩余油饱和度有关,还与油层的有效厚度密切相关;高剩余油储量丰度区域主要位于构造高部位及距离边水较远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1 概况中二北馆 5稠油热采区位于孤岛油田背斜构造北北翼中段 ,主力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段 ,其中Ng5 3 + 4 层为稠油热采的主力层 ,含油面积 3 37km2 ,地质储量 5 82× 10 4t。方案调整区位于中二北西北部的 2 4 - 5 33井区 ,含油面积0 88km2 ,有效厚度 12 9m ,地质储量 2 33 0× 10 4t。调整区内无断层 ,构造简单平缓 ,中二北Ng5砂层组属辫状河流相沉积 ,渗透性好 ,胶结疏松 ,非均质性强 ,岩性以粉细砂岩及细砂岩为主 ,胶结类型为孔隙接触式。主力含油小层为Ng5 3 -4,平均孔隙度 35 7% ,原始含油饱和度6 0 1% ,平均渗透率 2 76 2 1×…  相似文献   

5.
在注入相同蒸汽量的基础上分析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时,许多学者忽略了注入总热量对蒸汽吞吐的影 响。在注入总热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特征,选取研究区3种典型地层参数,即油层厚度分别为2~5,5~8和8 m以上,渗透率分别为500×10-3,1 000×10-3,2 000×10-3 μm2,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30%,35%和40%,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从增油量、加热半径和底水锥进程度3个方面,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强底水和弱底水条件下普通稠油以及特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地层参数的筛选图版,利用该图版可有效分析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孤岛油田东区Ng3和中二北Ng5油层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孤北1区Ng3油层不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相似文献   

6.
由于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浅、薄、稠、散”的特点,所以蒸汽吞吐平均6个周期后,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明显降低。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为:100m×141m及五点法并网,剩余油分布较为集中,100m×100m反七点法并网,剩余油分布零散;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浅薄层稠油油藏加密井吞吐单井的经济极限产量为1200~1500t,当油层厚度大于5.0m、纯总厚度比大于0.5,以及单井控制死油区面积大于0.5×10-2km2,且死油区离边水距离大于150m时,可进行加密,加密井蒸汽吞吐采收率可达14%左右。不同并网的加密方式为:100m×141m及五点法井网,采用直并加密方式;100m×100m反七点法并网,采用水平并加密方式。  相似文献   

7.
特薄层稠油蒸汽吞吐界限及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井楼、古城油田特薄层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研究,总结出了此类油藏蒸汽吞吐生产规律;并运用动态财务净现值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特薄层稠油蒸汽吞吐经济极限油汽比、产量以及不同类型稠油吞吐开采地质参数界限条件;优化了注采工艺参数;阐明了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8.
孤岛中二中东区稠油油藏提高注蒸汽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孤岛中二中东区稠油油藏进行提高开发效果研究,以选择合理的开发措施,形成配套的应用技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研究结果和现场应用表明采取相应的堵水提液措施是控制水侵的重要手段;一定量的边水,能补充注蒸汽的能量,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通过实施配套工艺技术,累积增油21.2×104 t,减少作业费用2 699.5 x104元,预计可提高采收率8.4%,增加可采储量24.36×104 t.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潜力及有效开发方式,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密闭取心岩心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在原始油水饱和度状态下的驱替实验,对不同驱替介质、不同介质温度及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剩余油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驱替介质类型、介质温度及驱替方式是影响转驱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同温度下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要好干热水驱,250℃蒸汽驱比同温度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5%以上,驱替介质温度与采收率提高幅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研究区块蒸汽吞吐后直接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国云 《天然气与石油》1996,14(2):63-63,66
通过对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动态与常规油田注水开采动态的类比统计分析,提出一种类似于水驱特征曲线预测蒸汽吞吐动态的方法。通过对实际蒸汽吞吐动态拟合和预测,认为该方法简单实用?其结果可作为稠油蒸汽吞吐工程设计或动态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利用蒸汽吞吐开采稠油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技术,目前仍在委内瑞拉、美国和加拿大广泛应用。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蒸汽吞吐采油原理和开采特征,热力模型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蒸汽吞吐在稠油开发中仍然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采油原理复杂,是一项复杂、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进入开采中后期,必须运用各种手段改善吞吐效果并适时地转入合理的二次热采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浅薄层特、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河南油田的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只有15%~18%,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关键是查明蒸汽吞吐后浅薄层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蒸汽吞吐后水淹层岩心和电性特征变化明显,根据岩电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声液时差深侧向电阻率图版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有效结合矿场测试、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超稠油油层纵向有3种水淹模式:中厚层均匀韵律油层顶部水淹,薄互层复合韵律油层中部水淹,薄互层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淹;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区有4种类型:低井网控制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低采出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不同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地层倾角影响造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13.
春风油田排601区块属于浅薄层超稠油油藏,由于油稠、地层非均质以及钻井轨迹的影响,先期开发的北区已出现9个井组、23个井次的热干扰现象,严重影响了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为解决热干扰问题,采取了组合式蒸汽吞吐和氮气泡沫调剖等措施,有效抑制和利用了汽窜,提高了蒸汽热能利用率,改善了油层动用状况,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稠油油藏有关参数及井网密度与蒸汽吞吐采收率的关系,利用回归方法及多种公式对比,确定出一种新的蒸汽吞吐方式下的采收率预测公式.与其它公式相比,该公式考虑到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油汽比低,周期含水量高,开采效果差,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已经成为1种提高超稠油开采效果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稠油油藏不同,超稠油对于注氮参数以及筛选条件有更严格的限制。模拟研究得知,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不同时期宜采用不同的注氮模式。因该类型油藏对原油黏度、油层厚度、采出程度敏感性较强,从而确定超稠油油藏选井标准。该研究对同类油藏注氮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精细地质研究,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6-7砂层组稠油油藏储集层含油性判别方程,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对研究区油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稠油油藏油水分布规律与原油性质密切相关,由于边底水的氧化及微生物降解作用,稠油油藏中的原油在成藏后被进一步稠化,原油密度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可大干或接近地层水密度,从而发生高密度稠油相对于边底水的再次运移,形成油水倒置、油水并置等油水分布模式.研究区构造高部位聚集中质油一常规稠油,其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较完全,产纯油;构造中部分布特稠油,其密度接近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差,与边底水的并置关系明显,油水同产,含水率较高;边水中存在小规模向构造低部位运移过程中的超稠油;构造底部聚集超稠油,形成典型的油水倒置,油水同产,但含水率低于油水并置带.  相似文献   

17.
杜84断块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窜机理分析及防窜措施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窜的实质及汽窜造成危害的研究,对杜84断块汽窜的油藏因素,开发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块防治汽窜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适合超稠油藏汽吞吐开发的汽窜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后期转蒸汽吞吐及其防砂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文河  陈辉 《特种油气藏》2000,7(2):34-35,38
方法 利用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及配套的防砂措施,开发水驱后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目的 探索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途径。结果 在采取相应防砂措施基础上,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油层后,使原油粘度下降,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油井采出液中含水下降,油量上升,油层动用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蒸汽吞吐开采与相应的防砂措施结合是提高疏松砂岩笛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