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污泥堆肥化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在模拟雨水、酸雨淋溶条件下重金属迁移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堆肥化处理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化处理使重金属的不稳定形态含量降低,原污泥在酸雨淋溶下重金属已经迁移到约16厘米深的土柱中,而经过处理后的污泥淋出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仅有少量污泥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向土柱深层迁移。迁移量及深度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原污泥。实验及理论分析均证明了堆肥化处理可以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使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利用磷(MAP)作为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静态试验考察氯胺投量和反应时间对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胺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均对出水AOC及MAP产生影响,水样中ρAOCρMAP变化范围较小,反应速率慢,ρAOCρMAP的增减与氯胺投量不成正相关,氯胺消毒对MAP的影响相对AOC较小,但鉴于微生物对碳、磷的需求特点,氯胺消毒对MAP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吸附降解污染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广泛应用.对生物炭进行合理改性,可以改善其理化性质和提高环境功效,从而促进其工程应用.通过改性,生物炭的比表面积、表面含氧官能团等增加,从而促进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本文对不同改性方法导致的生物炭性质变化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展开综述,并总结了功能性生物炭的改性机理、再生问题等.此外,对功能性生物炭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展望,对功能性生物炭的深入研究将为其安全使用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花生壳为原材料在200℃和500℃两种温度下热解制备生物炭,探究生物炭吸附及降解对硝基苯酚(PNP)的能力和影响因素,并区分生物炭的吸附与降解去除PNP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炭灰分的减少及制备温度的升高,导致生物炭上暴露了更多反应位点,有利于生物炭对PNP的去除.体系固液比从1∶100降低到1∶500,低温生物炭对PNP的降解量增大了3.54 mg/g,高温生物炭增大了4.5 mg/g.低温生物炭去除PNP时,吸附为主要的限制因素,PNP边吸附边降解,而高温生物炭则以降解为限制因素,PNP先吸附后降解.实验结果揭示了不同温度生物炭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物洗涤预处理炼油污水厂恶臭气体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炼油污水厂恶臭气体中挥发性有机气体浓度波动大,造成生物滴滤塔不能稳定运行,本试验采用生物洗涤法对炼油污水厂恶臭气体进行预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洗涤液中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达到8mg/L,环糊精添加量20mg/L,对挥发性有机气体脱除率达到60%以上,满足生物滴滤塔设计的进气要求,出口气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厂界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制备条件下,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高于核桃壳生物质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00~70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增大.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30℃时,生物质炭对苯和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oth模型,计算得到生物质炭最大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8.98 mg/g苯和61.73 mg/g甲苯.生物质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吸附质在生物质炭的表面吸附和粒内扩散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PAHs)是有毒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性作用,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强化(BA)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去除土壤中PAHs的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和识别能够降解PAHs的功能菌是该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首要任务.综述了富集培养法和稳定同位素探针(SIP)技术对PAHs降解功能微...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不同的白藜芦醇递送体系,筛选出透明稳定的自微乳体系,经过喷雾干燥后对其复溶性、包载率、微观结构、生物可给性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吐温80含量22.5%、油相含量2.5%(其中乙醇∶油脂MCT=9∶1)时制备的乳液最稳定且透明。所得微乳在4℃,25℃,37℃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储藏稳定性,粒径维持在10 nm左右,保持透明状态,其白藜芦醇包载率维持在95%以上。微乳喷干后复溶性良好。0.05~0.1 g喷干后的粉末能够迅速溶于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及纯水中,澄清透明且放置一个月后不变浑浊。微观结构显示经包载后,白藜芦醇晶体结构消失。经包载后白藜芦醇的生物可给性与未包载相比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9.
根据课题组和他人的研究结果,比较了四种常用的消毒剂对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含量的影响,并得出初步结论:除紫外消毒外,其它几种消毒剂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水中AOC浓度的增加,其增加的程度与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剂量以及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性质密切相关;从去除水中AOC的角度来说,臭氧消毒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AOC的含量,导致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降低,而常规处理和强化常规处理则可去除水中一定量的AOC,优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我国部分城市的管网中普遍存在着细菌等微生物的再生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在水源受到生产污水污染的情况下,流动电流的变化规律、流动电流的检测灵敏度以及控制系统的给定值、初步探讨了在污染水源条件下流动电流技术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三种技术,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这三种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时,应考虑其最佳使用量;加强研究根分泌物在植物修复土壤污染中的作用;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筛选技术研究;筛选促进污染物降解的优良菌根菌种等。  相似文献   

12.
海泡石用作染料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染料为例分析了海泡石作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过热酸活化后的海泡石可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染料,尤其对活性翠兰的去除率可达96%。红外光谱和解吸附实验表明,海泡石对染料的吸附属物理吸附类型。  相似文献   

13.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2.江苏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处,江苏扬州225009  相似文献   

14.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近来发展起来用于识别和评价环境有机污染物来源和降解的新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在实验室和现场对包括含氯有机试剂、石油烃类、多氯联苯等多种有机污染物在生物和非生物降解、挥发和吸附等物理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在污染物环境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指出未来应拓展研究污染物种类,加强环境因素对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强化渗蓄土壤改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部分城市土壤渗透性能差、不利于径流雨水渗蓄减排等情况,分别以秸秆和沸石制成CSZ改良剂(conditioner of comstalk and zeolite),以泥炭和石英砂制成CTS改良剂(conditioner of turf and quartz sand),研究了上述两种改良剂对黏重土壤渗透性能改良和径流雨水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SZ改良后的土壤稳定渗透速率为2×10-5~8×10-5m/s,渗透性能提高1 130~5 030倍,对COD的去除率为6%~25%,TP为30%~56%,NH3-N为27%~49%,TN为18%~33%;CTS改良后土壤稳定渗透速率为2×10-6~2×10-5m/s,渗透性能提高90~1 160倍;对COD去除率为88%~94%,TP为91%~99%,NH3-N为91%~93%,TN为6%~54%.因此,CSZ改良剂较适合以水量控制为主要目标的土壤改良,CTS改良剂较适合以水质控制为主要目标的土壤改良.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质黏重地区城市雨水径流的促渗减排、资源化、内涝控制以及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危害.分析了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研究现状、分析和处理技术以及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国际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型区域性研究,并对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壤几种化学性质对土壤Cr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土壤几种化学性质同土壤铬形态及土壤铬生物有效性间的关系。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铬形态提取,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提取液进行测定。各形态百分含量:水溶态0.29%、交换态0.31%、碳酸盐结合态0.4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38%、有机质结合态6.76%、残渣态88.72%。所研究的土壤化学性质中,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碳酸盐量对土壤铬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影响较大,铁氧化物与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铬形态的分布及生物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对受污染土壤修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土壤污染现状,结合调查的污灌区状况,选择表面活性剂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验研究,收到一定的效果,对以后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是油田的重要污染源,含油污泥处理尤其是老化时间较长的含油污泥的处理尚无成熟的工艺。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的复配及碱的加入,对老化时间长达半年的含油污泥脱油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搅拌温度70℃、搅拌强度为400r/min、搅拌时间40min、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 01%,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的质量分数为0 01%时,脱油率达56 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